在整理爺爺的遺物的時候翻出來一個小匣子,沒有鎖,一打就開,裏麵放的是一本非常厚的書,一本連英語單詞字典大全見了都甘拜下風的書。
這本書在我小時候見過一次,後來不知去向,沒想到被爺爺偷偷藏了起來。後來我也曾問過幾次爺爺關於這本書的來曆,他也不知道,隻知道這是他爺爺留下來的,說明這書有段曆史的。估計可以追溯到康熙的時候,這是我的猜測。
我想這本書應該是屬於那種武林秘籍係列的書,否則也不會被視為希世珍寶來藏起來,於是大為興奮,馬上拿出來翻看,希望能找到“金鍾罩”、“鐵布衫”之類的絕世武功。
書麵彩用的是深藍色為底色,可能是因為年代過於久遠,顯得有點泛黃。封麵沒有字,卻在扉頁上寫著兩個字——盜說。一看便知是采用人工手寫的。
看到這兩個字我腦子裏馬上展開了一係列的聯想: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
再看內容,用的是近代文言文體裁,還好本人功底尚可,閱之,略懂。
讓人失望的是這本書並不是什麼武林秘籍,而是一本小說。這本小說出版於清雍正五年。作者是吳懷玉,原來是祖宗啊!
後輩在此有禮了!
沒想到祖上也出現過這樣的文學愛好者。
這本書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才看完讀懂,其間還向以前的幾位語文老師請教了許多關於文言文的相關知識。
內容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小偷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明朝正德年間。此書細細讀來還挺有意思的,雖然是文言文,但也不失幽默搞笑,讀之甚爽。
而至於為什麼像這種豪不起眼的文學作品會被祖上好幾代人所珍藏起來。我曾谘詢過我的父親,他甚至連家裏有這樣一本老古董的書籍都不知道。
所以隻能靠猜測來得出結論——這本書隻發行了一本。所以尤為珍貴,所以就成了傳家之寶。
我也希望如此。
對於這本書的曆史已無從考究,說不定能留存到現在隻是一個無心插柳柳成陰的意外而已。
但不管怎麼樣,對於愛好文學的我來說這無疑是一筆財富。本人決定將它出版,但是在出版之前我還要將它翻譯成現代文,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將會融入一些現代的元素和一些網絡的現代用語,但不會更改其所表達的意思。
我粗略地算了一下,全書大概有二十萬字左右。如果翻譯成現代的白話文,那字數可海了去了!
但我已決定整理出版,就有信心能用現代文將它完整地途述出來。版權仍然歸寫此書的老祖宗吳懷玉所有,整理並出版者,筆者是也。
如果各位讀也對此書感興趣,望大俠們能高台貴手,投我一票,謝謝!!!
………………………………………………………………………………
現在進入正題,以下是出自《盜說》的現代版:
盜,這麼高難度動作,不僅因為它具備不勞而獲的誘惑,雖然很多時候收成和風險的比例懸殊,還因為這份職業的工作時間都是由個人安排,不受組織領導的管束和指派。並且人數較少,機動性比較強,方便逃跑,沒有什親戚朋友還落在後麵的後顧之憂。
相對於強盜來說他們對穩定社會的危害不大,所以政府方麵很少說派軍隊圍剿某某小偷之類的。
而盜這門技術,其中又分為文盜和武盜。
文盜,顧名思義,這是一種講究職業道德的盜法。偷起東西來都是講究文名禮數的。
一般像這樣的人素質都比較高。也決定了具備這一水平的梁上君子是很少的。
在執行這一行為的時候執行者是以一種非常文明的形式去操作的,比如說,開鎖的時候如果一時半會打不開,特別是在要進去裏麵唯一的方法隻有把這把鎖解決掉的時候,文盜者是不會對鎖痛下狠手的,他會想盡辦法動用渾身解數甚至在記憶中思索盜界曆史中名盜們碰上這種問題一般是如何解決的。
當然,能難倒盜林高手的鎖在世上是很難找到存在的痕跡的。無論是民用的鎖還是軍用的鎖,相信能輕而易舉地解決掉的盜者還是大有人在的。
文盜還有一個另人寬慰的優點就是他們能夠保持現場原來的模樣,雖然亂翻東西,但是不會亂擺亂放,這樣就省去了失主再次收拾的麻煩。
還有他們是非常講究原則的小偷,知道不該拿的不拿,拿不走的也不會砸爛刮傷,自己隻是混口飯吃的小偷,不是蠻橫不講理的強盜,他們也是有自己的職業道德水準的。
武盜就不同了,這些一般都是道德素質極差的家夥,從他們的行為可以判斷出,他們文化不高,道德文明意識差,心胸狹窄,貪小便宜,可持續發展觀念不強,能拿的拿,拿不走的砸!!!
所謂“武”,用在他們身上就是“暴力”的意思。這些人的技術水平都不怎麼高,不幸,是,在盜界同僚中,這幫人占絕大多數。
初出茅廬
微風,月圓,繁星點點。
深宅大院,無人防守,狼吠逛吼,這正是下手的好時機,此時不動手,更待何時?
就在此時,從圍牆外躥進來一個黑影,黑頭黑腳黑衣服。身手之快捷,動作之熟練,一看便知是在道上混的,經驗豐富啊!
隻見眨眼之間,那人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通過一連串的彈跳貓腰翻越和打滾以及爬行鑽進了那座大院建在圍牆邊上的茅廁裏麵。雖然無人防守,但好像經驗告訴他,失手,往往在於輕敵。所以,一切還是小心為妙。
而廁所則是最近又相對安全的掩體。也不會有人深更半夜的起來上茅房。
剛剛進到廁所準備伺機而動的景陽沒想到這次出師非常之不利。由於剛才做了一係列非常優美連慣的動作,又為了達到非常有氣勢的效果,所以在撞廁所門的時候用力過猛,進去之後一時沒有停得住腳,不小心鞋子蹭到了糞坑的邊沿,蹭了半鞋子的東西。
罪過,罪過呀!
今日乃大凶,不宜再動手。待俺回去查過黃曆後,劉府,景陽擇黃道吉日再來,今日便暫饒你不竊。
心道完,也算是給自找了一個心裏安慰了,一鞋子的屎,誰還有心細去工作啊?趕緊回去換吧!
這回沒有那一係列的優美動作,景陽提著鞋子從茅廁裏出來,把鞋子在草地上將附著物蹭掉。然後將鞋子往牆外一扔,自己再花了一泡尿的時間從牆上翻了出去……
景陽,杭州人士,老爹是個舉人,名喚景泰,老娘難產,死了。
他們家竟還過得去,不愁吃不愁穿,溫飽不是問題。先前閹黨劉瑾當權,很多生性耿直路見不平的為官者都因為上書彈賅劉瑾而遭其迫害。雖說景陽的爹景泰還不算是個官,但是因為他跟的老師也對劉瑾的所作所為及為不滿,恨之入骨剛好這個老師就是個當官的,上書說了兩句老劉的壞話之後就被老劉抓出來打了好幾十板子,這還不算,連同他的學生們也不放過,一個一個找出來都打了幾十大板子。這景泰便在其中。話說那時景泰吃了這幾十悶棍之後,身體便一天不如一天;再加上自己考了二十幾年的試,總是停留在舉人這個位子,這個牌子舉了大半輩子,心裏總不是個滋味,一來二去,時間一長了,自然而然的身體的抵抗力就下去了,又吃了這幾棍,便一病不起。身心疲憊的他躺在床上叫來了自己的寶貝兒子景陽,看樣子這是要交代後事了。在他看來劉瑾這個老太監一時半會是不會垮台的,說不定還來個長命百歲什麼的(在那時的好人一般都很命短),便開始擔心起自己這個兒子一不小心就跑去考了官,又加上景陽在他的耳融目染下沾了些許習慣,以景陽的秉性是決對不會沒心沒肺地跑到劉瑾那邊去的,到時定會也跟著上書罵老劉兩句,到了那時說不定老劉的脾氣會越發的囂張,那就不隻是打兩板子就了事的了,很有可能會丟掉小命都很難說。所以他有氣無力隻出不進地對景陽說,你這輩子都不要再去考取什麼功名了(這算什麼話,考取功名不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光宗耀祖的捷徑嗎),咱們家到了你這就你這麼棵獨苗,要是一不小被姓劉的給逮住了,我們老景家香火可就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