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一生中最喜舞文弄墨,附庸風雅,又愛做詩,曾做禦製詩五集十萬餘首,應該算是中國曆史上詩作最多的作者,可惜卻無一首流傳,也是莫大的諷刺。乾隆到各地巡遊時喜歡到處題字,不過,他的書法比起他的詩品要稍微好一點。
《春明夢錄》卷下裏記:有一次南巡的時候,乾隆一行遊到白龍寺,正好趕到廟裏撞鍾,乾隆突然想到一個句子,便急忙命手下鋪紙,寫下“白龍寺裏撞金鍾”七字,紀曉嵐在旁邊看了這貌似白話的頭句,不免掩嘴竊笑。乾隆大怒,罵道:“朕詩雖然不佳,你豈能當麵大笑!”紀曉嵐故作驚恐道:“臣哪裏敢取笑皇上,隻是曾經讀到古人詩裏有‘黃鶴樓中吹玉笛’這麼一句,臣多年來苦不能對。今見皇上的這七字,恰好是天然對偶,就忍不住就喜而失笑了!”
“黃鶴樓中吹玉笛,白龍寺裏撞金鍾”,乾隆一聽,覺得對得是不錯,這才轉怒為喜。
可惜的是,曆史上乾隆和紀曉嵐的關係決不是電視劇裏演的那樣,紀曉嵐與和紳兩人可以和乾隆嬉笑打罵,真正的事實是,紀曉嵐在乾隆心中,不過是個娼優大學士罷了!
《南巡秘記補編》裏說,乾隆對自己的江南巡遊頗為自豪,有一次他偶入四庫館,和紀曉嵐閑談起天子巡狩的事情。紀曉嵐是個書呆子,他對乾隆頻繁的南巡本就頗有微詞,於是便乘機把三代之所以巡狩的原因和必要性給乾隆講述了一番,隨後又說秦始皇遊幸大可不必,至於後來的隋煬帝屢幸江都,明朝正德皇帝嬉戲南北,都不值得效仿;做皇帝的隻要洗濯其心,用賢退不肖,天下自然大治,過多巡幸完全沒有必要。
話不投機半句多,乾隆認為紀曉嵐是在借古諷今,有意誹謗自己,他越聽越火,等紀曉嵐話音剛落,乾隆立刻變色罵道:“你紀曉嵐不過是個書生,還敢妄談國事!朕不過覺得你文學尚優,這才讓你領修《四庫全書》,實際上不過是把你當娼優養著罷了,你跟我談什麼國事?”
這下好,紀曉嵐“娼優大學士”的外號傳遍朝野,弄得是人人皆知。
紀文達深以為恥,心裏氣不過,便以自己年紀大了為由,請求辭職。乾隆不許,說:“修《四庫全書》的事情多得很,你怎麼可以隨便離職?何況你比朕還年輕許多,還敢在朕麵前談老,明明就是欺君。趕緊回去作好你的事情,別自己討不痛快。”隨後,乾隆又說:“朕明年還要下江南,而且要把你一起帶去,讓你也看看民間的盛世氣象,長長你的見識,不要老是書生意氣,發些不著邊際的議論。”紀曉嵐被這麼一嚇,隻得唯唯叩頭而退,不敢爭辨。
第二年,乾隆又跟紀曉嵐說:“朕這次南下江南,本想帶你一起去,但想想修《四庫全書》的事情重要,要是你不在的話恐怕會有所耽擱,這次你還是別去了。況且你現在讀書博洽,但還沒有到融會貫通的地步,過多閱曆對你也無幫助,這事不如以後再說吧。你回去好好反省,現在你還需要洗心革麵,尚未到粉墨登場之時。”紀曉嵐心想,不帶我去就算了,還無緣無故的挨了頓罵,從此便絕口不提南巡之事,即使是其他軍國大事,也不再多言。
不知為何,乾隆臨行之前,又把紀曉嵐找來,說:“這次還是把你帶上。上次讓張廷玉等人閱召各地試卷,朕都不滿意。這次把閱卷權授予你,你要好自為之,勿負朕意。”於是,紀曉嵐便作為扈從人員參與這次南巡。
一行人到揚州後,乾隆整天跑到小迷樓裏風liu快活,紀曉嵐對同僚們說:“不行,這次我一定要向皇上進諫。就算是觸犯龍威,也不過是九泉之下和龍逢、比幹相見,總比終身得一娼優大學士的名聲要好。”
紀曉嵐隨後便鼓起勇氣進了行宮,告訴太監說自己有機要事麵奏皇上。太監進去稟告後,沒兩分鍾就出來告訴紀曉嵐說:“皇上讓你把試卷先擱在某房,你現在可以到平山堂去看戲,不要在這裏久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