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日通往京西的官道上布滿了全副武裝的京營兵丁,聽說皇上要出行,而且要參見什麼開學典禮,這可是大清二百多年來少有的稀罕事,京城的老百姓們都紛紛出門看看這位年輕皇帝的龍顏,辰時正,同治皇帝在大臣和侍衛們的簇擁下出正陽門奔京西清華園方向馳去,本來高在春不打算高調出行,但禮部和禦史們都建議皇上要正裝以體現皇上重視教育的國策。高在春隻好答應盛裝出巡,幸好路途較短,否則真擔心自己會受不了那些繁文縟節的約束,正月間的祭祀大禮就讓高在春幾天沒歇過來。看來這古代當皇帝也不是那麼輕鬆容易的,自此以後高在春對於宮廷那些繁瑣的規矩是能免就免,能躲則躲。要不是群臣諫議此舉可讓大清子民關心教育,高在春是不會允準的。
從大路兩邊翹首企盼的百姓眼中,高在春讀出了他們對於自己這個大清最高統治者的敬畏和期待,希望自己能帶領他們走向富強,不再遭受兵禍,其實也唯有效法西式教育才能讓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真正強盛起來,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這教育不單單是國學,更重要的是科學、民主教育,讓百姓真正意識到覺悟到,那樣中國才有希望,這次兩所大學堂的開學典禮就是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
一個時辰後高在春等大清在京三品以上官員來到了位於京西清華園,這裏早就有一批學堂官員、教官在清華門外迎候,幾個月來這裏進行了大麵積整修和重建,已經初具規模,基本上達到了高在春預設的更能,可以供一千多人學習生活;距次東行不遠就是燕園,這裏亦已經改建為京師大學堂的校址,規模不次於清華大學堂,做為大清主修文史方麵的最高學府。這兩所大學堂都歸屬新成立的翰林院掌管。今天這兩所大學堂同時在清華園進行開學典禮,也算是開了大清國民教育序列的先河。
清華園玄理堂做為這次兩所大學堂開學典禮的主會堂早已是坐滿了求學的學生,這裏依照高在春的旨意一切按勤簡樸實的規格格布置,不得做那些無用的虛華東西,因此禮堂布置的少了一分奢華多了一分求實之氛圍。當高在春一行步入禮堂後,全體人員紛紛跪下行禮道:“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眾卿家平身。”說完高在春直接走上了典禮台,“各位大臣、大學堂的教員、學員,朕今天來參加清華大學堂和京師大學堂的開學典禮,沒別的東西賜給諸位,就欽賜校訓來勉勵諸位,清華大學堂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嚴謹求實;京師大學堂的校訓是: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百家爭鳴。”底下的群臣和學員們都不禁哦了一聲。看到大家心存疑慮於是解釋道:
“大家聽朕解釋一下,這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嚴謹求實,取自《周易》“乾”、“坤”二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嚴謹求實是朕希望學堂所有人員都要做到的。這一校訓依此激勵清華大學堂學子們發憤圖強。大家都知道這大學堂的校址清華園就是先皇賜封的園林府第,鹹豐十一年被英法等西夷給損毀,朕要在這裏新建清華大學堂的寓意也正是如此。”
“京師大學堂的校訓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百家爭鳴,朕就是希望大家要像先秦那樣包容諸子百家,吸取國內外各種先進文化,並且去除其文化糟粕,讓學員們能夠博聞廣見。”
“下麵就由翰林院掌院大臣李翰章宣讀朕的旨意。”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欽定清華大學堂學科課程設置如下,物理學、化學、算學、天文學、地理學、醫學、機械學、建築學等八個大學科,其中又分為若幹學科,具體設置由後續詔書欽定,畢業學員可繼續到皇家科學院深造,亦可參加吏部的考核成為大清急需的技術官員,也可充實到各地方實業。欽定京師大學堂學科課程設置如下,國學、律法學、金融學、諸子百家學、西學等五個大學科,其中又分為若幹學科,具體設置由後續詔書欽定,畢業學員可繼續道翰林院深造,亦可參加吏部的考核成為大清急需的具有革新思想的官員,也可充實到各地方衙門、機構等。欽此。大清同治十四年七月二十日。”
“臣等謝主隆恩。”
“好了,大家免禮平身,朕就同大家談談設立這兩所大學堂的初衷吧,咱們大清國自乾隆末年就開始屢次遭受泰西諸夷的尋釁,尤以道光二十年到鹹豐十一年之間(群鵬月影注:1840-1861)為害甚烈,被迫簽訂了一係列有辱國威的條約,朕日夜思之深為國恥,然知恥而後勇,當年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終滅吳國,何嚐不是經曆了一番忍辱負重發奮圖強,今朕亦要效仿古人重振我中華雄風。有道是興國者先行育人,沒有人才如何才能興國安邦,古語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朕不能奢求薑太公、管仲、孔明那樣的曠世奇才出現,也沒有時間等待,隻能自己培養所需人才,不過朕要的不是隻會誦讀詩書,滿腹經論而沒有實效的書生,這裏朕並不是詆毀孔夫子的門生,相反朕正是要光大孔聖人的思想,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聖人提倡六藝精通就是要求後人做一個有益於國家的人才,聖人的這一思想是站在當時春秋年間社會條件下提出的,於今天自有些不同,朕提出要效法西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也要求大家學而時習之,不忘根本、不棄不離,二者相生相輔,共同為我大清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