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簡介(1 / 2)

浙江中部,山地地形占主導,其中尤以金華地區盆地居多,現在我要講的一些故事就發生在盆地中的一個小村莊。在金衢盆地的北麵,還有一個個小小的地方容易被人遺忘,浦江縣縣域囊括了整個浦江盆地以及北部山丘,浦陽江是浦江人民的母親河,我們要講的這個小村莊就在浦陽江的邊上。浦陽江上橋梁眾多,在村莊西麵有一座石拱橋,名曰——定龍橋。橋的西麵村莊叫橋西村,那麼我們要講的這個村莊大家肯定都知道了——橋東村。橋東村處於浦陽江衝積的一片小平原上,村民世代務農,民風淳樸,本村姓氏單一皆為於氏,與鄰村橋西、下宕、荷墳來屬於同姓同宗,“於氏宗祠”便在橋東村中,橋東村又名“下禹橋頭”,不知道跟大禹治水有沒有直接或者間接聯係,因為紹興會稽離此處相距甚近,然而年代久遠已無從考證。在村子東麵是浦江盆地的邊緣山區,猶如一道高聳的城牆把整個浦陽江衝積平原安安穩穩的圍在了一起,讓人非常有安全感。站在村頭能看到一座非常壯觀宏偉的山——官岩山,此山形狀頗為奇異,山峰西麵猶如一個饅頭圓潤飽滿,從此處也有登上山頂,山峰東麵異常俊俏,猶如被斧子削了一刀,當地村民皆不敢從此處上山,名曰——薄刀峽。這座山跟我們要講的故事聯係很大,後麵我還會多次提到。橋東村村莊並不大,全村建築多為古建築,都是典型的徽式建築風格,村內有天井、四合院、弄堂、廳堂紛繁錯雜,大部分建築都有上百年的曆史了仍有老人居住,正因為曆史悠久,所以從這個村裏出來的故事也是特別的多。老人們也很是勤勞,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晚上抱著年幼的兒孫,講述著這個村莊一個又一個的故事……

我是家中獨子,小時候父母忙於生計,便將我交給奶奶撫養。從我一出生起我就沒有見過我的爺爺,或者說我母親都沒見過我爺爺,我父親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在父親年幼時爺爺就去世了,奶奶家裏五個孩子三女兩男,爺爺早逝,一個農村女人拉扯大這麼多孩子實屬不易。記得小時候頑皮,奶奶從來都不會打我,而是用一個又一個故事來教育我(一般是恐嚇……),奶奶有自己的一套故事,我現在都覺得如果奶奶認識字有點文化的話都可以憑她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寫出恐怖版的一千零一夜了。我講的所有故事都是收集於村中老人的口述以及自己的經曆,其中奶奶的故事占絕大部分,其中還有我太奶奶的故事(我的太奶奶很長壽哦)。農村的日常是比較乏味的,大人們白天都要忙農活隻有到了晚飯後才會變得精彩起來——因為我又能聽故事了。小時候比較頑皮,跟小夥伴們各種作死,一個個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也因此闖下過不少麻煩,那時候村子裏大部分村民都是我們的自家(“自家”是我們當地的土話,意思是祖上是由同一個祖宗繁衍下來的,多多少少帶點親戚關係),這樣的話輩分就會看的比較重,而且我們取名都是按照字輩來的,有一個小夥伴比我大一歲,但是排排輩分的話他要叫我爺爺,大人這麼一說,我就來勁,時不時的調戲人家叫我爺爺,調戲的多了人家就生氣,所以那時候打架便是家常便飯。奶奶是最反對我打架的,家裏有灶台,在灶台上方是供著灶君的,每當我犯錯奶奶就讓我跪在灶君麵前自己反省。現在回想起來不知道怎麼了,總能感覺到自己當時是有第三視角的,就是我跪在灶君麵前時我感覺自己是在天花板上往下看的,能看到我整個人跪著的樣子,反正現在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有這樣的感受了。奶奶在我犯錯後都會先燒一炷香拜一拜灶君,然後說一句土話咒語之類的我到現在都不懂那是什麼意思,然後就讓我跪到香燒完為止。我也是腦洞比較大,有時候會自言自語起來假裝跟灶君說話,奶奶聽到了也是把她嚇得夠嗆,以為是顯靈了又跪又拜的可把我樂壞了然後就不要我跪了,我發現這種招特好用然後很多次都這樣結果最終還是被機智的奶奶懷疑……然後……一頓暴打接著跪……奶奶有個老朋友的,是個巫婆,我們都叫她月亮婆婆,據說會請神會算命還挺準的,奶奶很多拜鬼神的規矩都是拜她所賜。月亮婆婆跟我奶奶差不多年紀,但是看著要老十幾歲,小時候她被狗咬掉了鼻子所以一輩子都沒有嫁出去過,後來據說失蹤了一段時間,過了幾年又回來了,聽說是在外麵遇到了得道高僧,傳授了她一些本領然後回來救濟世人了。我是沒多大印象除了很怕看到她(不是我膽小,她沒有鼻子喂,小孩子都怕的好伐)月亮婆婆其實人還好至少算上和藹的老人吧,但不知道是誰傳的,說月亮婆婆在滿月的時候會吃小孩,真的把我嚇尿了好嗎,中秋節那天氣候都還熱的,但我童年的中秋節晚上都是裹緊了被子睡覺的,也真的做噩夢被嚇尿過(真的尿出來了……)熱的滿頭大汗也不敢鬆一下,生怕月亮婆婆把我抓了去吃掉了。我們隔壁村還有一個怪裏怪氣的老頭,是我奶奶的媽媽的朋友,也就是我外曾祖母的朋友吧,我就叫曾祖母好了(我對長輩的稱呼向來是迷迷糊糊的……大家就不要介意啦)。這個老頭我不知道名字但是有一個綽號叫——飛人。這個老頭能耐可大了,不僅小孩怕他,就連大人也怕(我的父親這一輩人)。這個老頭在我們小孩子的心目中也是唯一一個能和月亮婆婆並駕齊驅的怪人,因為都傳說會吃小孩。飛人之所以叫飛人是有原因的。老頭解放前是國民黨的,天天穿著高筒大靴,走路哢嚓哢嚓的,當時的村民都對他敬畏三分。後來解放了,他為了家人就沒隨老蔣去了台灣,而是選擇加入解放軍繼續南下打老蔣的部隊去了,解放後一直留在部隊,一直到了朝鮮戰爭爆發,他們部隊開赴了朝鮮戰場,他都經曆了長津湖戰役和上甘嶺戰役,他夏天的時候幹農活光著膀子,能看到從身體左邊的肋骨到下腹大大小小的彈孔和傷疤,都是當初被美國佬打的。老頭子之所以叫飛人其實是上甘嶺戰役裏打出來的。當時美國的炸彈滿天飛,所有的戰士都躲坑道裏了,就他一個人還沒來的及撤退還在外麵,他就順著炮彈落下的彈坑,一個一個的跳過來跳到了坑道了(據說同一個彈坑很少會同時落進兩枚炮彈),從那時起部隊裏的戰友都叫他飛人了。後來退伍回鄉大家就都這麼叫了,久而久之竟都忘了他的真名。月亮婆婆和飛人老頭是以後故事裏經常要提到的,所以需要多做介紹,村子故事很多,我會沿著時間線,一個一個的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