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為什麼呢?兩人最顯著的區別在於對待挑戰的態度不同。張亞勤在麵臨挑戰時勇於進取,而寧鉑則是感覺難以承受,甚至沒有堅持探索自己愛好的領域。大學畢業後,寧鉑迫切希望報考研究生,但是他卻再三地放棄了自己的目標。第一次是在報名之後,第二次是在體檢之後,第三次則是在即將進入考場的前一刻。
後來,這批學員都為他惋惜。張亞勤曾有過這樣的話:“他的智商很高,成績也很優秀,可惜他沒有進考場,這不是智商的問題,而是一念之間的事情。寧鉑多了一些顧慮,少了一些挑戰的勇氣。”
為此,李開複不止一次地告誡年輕人:“成功總有運氣的成分,但是首先要有勇氣去嚐試,這樣,當運氣來臨,你才能夠抓住機遇。如果沒有勇氣,不敢去嚐試,你永遠都不會擁有任何機會。”
從幼年到少年,從少年到青年,將來還要步入壯年,我們要承擔種種責任,也總會有老去的一天,想象著你已是白發蒼蒼的時候,回顧曾經曆的一幕一幕,會不會感覺某件事或者某一時刻裏,自己缺失勇氣而懊惱至今呢?有太多的事情,隻有做過才知道,單純地想是沒有作用的,得有勇氣去嚐試,去踐行。
對於年輕人來說,年輕並不隻是代表缺乏經驗,同樣也意味著你有更多的機會犯錯和學習,會有更積極向上的態度去麵對工作、麵對生活,也應該有更多的勇氣探索新的、感興趣的領域。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裏,勇氣帶來的力量尤為重要。有勇氣的人,在推動自己進步的同時,也會得到機會的眷顧,因為勇氣契合著機會。反之,一個怯懦、缺乏勇氣的人,永遠也無法體會成功者的壯誌豪情。
下麵有一個一美元的故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故事發生在美國。有一天,一份報紙刊登了這樣一則醒目的廣告:“一美元購買豪華別墅。”一個年輕人看到廣告後感到不可思議,但是,他仍然揣著一美元,去報紙上公布的地址報道。
年輕人來到地址所在地,眼前果然是一棟別墅,他隨即來到門前敲門。一位美麗的少婦為他開了門,並把他引到家裏,說:“就是這棟房子。我等了一個星期,終於等到有人來。”年輕人感到有些狐疑,隻是“哦哦”地應著少婦的話。
接著,年輕人給了少婦一美元,沒想到一天之後手續就辦完了——少婦真的把別墅賣給了他。事情完畢後,這個年輕人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問道:“太太,您能告訴我這是為什麼嗎?”
少婦歎了口氣,回答道:“實話告訴你吧,我丈夫不久前死了,他把所有的家產留給了我,但是卻把這棟別墅留給了他的情婦。遺囑裏,他把別墅的拍賣權交給我,所得款項歸他的情婦,為了懲罰那個女人,我決定一美元賣掉別墅。”
年輕人恍然大悟。後來,朋友們來到年輕人的新房子裏聚會,好奇地問起來,年輕人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他們。聽完他的敘述後,朋友們都失聲尖叫:“上帝啊,十天前我也看過那則廣告,我本以為是開玩笑的。”
故事或許有些荒謬,但包含的意味卻值得我們品鑒。要知道,生活或許會同我們開些玩笑,但是生活本身不是玩笑,工作也如此,一個敢嚐試、敢拚搏的人,就會有更多的機會。
讓怯懦帶走原本屬於你的機遇?讓等待消磨你將來的成就?不,這不應該,年輕人該有不畏失敗的勇氣,要記得歌德的一句話:“你若失去了財產,你隻失去了一點兒;你若失去了榮譽,你就丟掉了許多;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丟掉了。”
身在職場的我們不要害怕嚐試,隻有嚐試了才有機會成功,如果不能成功,那麼,它也是一次教訓、一次積累,避免以後犯同類的錯誤。
李開複的職場聖經
如何趕走怯懦?
【1】感覺畏懼的時候,就去做讓你畏懼的事情,你就不會再產生畏懼的感覺了。關鍵是要去做,而不是讓自己沉湎於對這件事情的想象之中,想象會把恐懼和困難都放大。
【2】不要把憂慮和懼怕隱藏在心中。有很多人在感到憂慮和怯懦時,總是把想法藏在心底,不肯坦白說出來。其實,內心有煩悶,應該盡量說出來,這樣有助於恢複頭腦的清醒,把不必要的憂慮除去。
【3】小心訴苦。不要輕易在別人麵前訴苦,如果心中有什麼苦悶,找要好的親朋訴說。但是要把握尺度,過多地在別人麵前訴苦,別人會感覺你在博取同情,你的挫折感和失落感也會被放大。這樣你會更加不敢麵對這些人。
敢於麵對現實才能衝破難關
在成功的道路上,快樂總是和磨難同行的。有勇氣追尋成功的人善於從教訓中積累力量,從失敗中獲得新生。在他們看來,無論是感情上的挫折,還是事業上的坎坷,抑或是抉擇時的失誤,都可以為自己的成長提供最好的經驗積累,都可以為自己的內心增添更多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