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像李開複一樣思考(1)(3 / 3)

【2】牢記感人的誠信事例。關於誠信的真實故事有很多,有些故事讀起來非常感人,久久難忘,甚至有觸動人心的力量。牢記這些故事,當作為人處世的指引。

【3】建立獎懲機製。如果承諾做到了,可以適當獎勵自己;如果答應別人的事情沒有做到,不僅要誠懇地向對方道歉,還要對自己進行一些懲罰。簡單來說,體力勞動還有大負荷的運動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根據事情大小,設定不同的懲罰標準。

誠信的企業選誠信的人才

企業價值觀最終還要體現在企業員工的行為上。所以,任何一個有誠信的企業,對員工的要求必然會包含誠信這一項,必然選擇企業能夠完全信任的人。

——李開複

誠信具有廣泛的意義,並不應該僅僅局限在我們的生活中,企業管理一樣缺少不了誠信。言行如一、言出必行,是管理者要堅持的準則。

李開複在蘋果公司管理一個團隊時,發現這個團隊存在許多問題,甚至團隊運轉的方向都出現很大的偏差。一年後,李開複確信這個團隊的項目很難有成果,於是果斷地把這個團隊解散,此舉受到了管理層和老板的一致認可。

團隊解散後,團隊中被解雇的一名員工來到李開複的辦公室,對他說:“我們能認同這個結果,隊伍的遭遇大家早有預見,我們的工作存在著問題,但是,我認為你的誠信也有該檢討的地方。”

李開複聽完這話後很驚訝,他向來注重誠信,竟然也有需要檢討的地方?

這位員工進一步解釋說:“之前,我們每次向你彙報工作時,你總是輕鬆地告訴我們,效率令人滿意。但是,我們相信你的心中早已經產生了懷疑,但是你為了鼓勵我們,表現得言行不一,卻不利於我們及早發現問題,這種做法有失誠信。”

這番話點醒了李開複,對於管理者來說,鼓勵下屬時不能用空話,一時的安慰往往掩蓋了事情的真相,對下屬對團隊都沒有實際意義。而且,這種做法對下屬極為不公,因為下屬的工作表現不能被一再掩飾,這樣做反而使下屬失去了自我糾正的機會。管理者應該考慮的是公司和團隊的長期信譽,一個真正謹守誠信的人要對所說的每一句話負責。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誠信是企業的選擇,同時也是個人的選擇。個人會選擇有誠信的公司任職,而企業選擇員工也必然要求誠信。這種雙向的選擇證明了誠信在職場中的廣泛性,它不僅是一種個人品質,也是企業和個人邁步向上的台階。

從古至今,誠信也一直為領導者所推崇,通過下麵的故事,可以看出誠信對於管理的重要作用。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就能辦到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五十兩。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出來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了威信,而他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400年前卻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褒姒傾國傾城,卻整日愁容滿麵。為博她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隻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後,才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妃子一笑的花招,於是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

五年後,西夷犬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言而無信,言行不一。而結果是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誠信的作用可以定生死,平天下。

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無信不立,企業更是如此。曾經遍布中國的晉商,講求的就是一個“信”字,為了這個“信”字,甚至傾家蕩產也要兌現承諾。晉商的生意經裏,“信”是長久的,做生意不能隻看眼前,考慮的要更長久。現代企業的要求和晉商如出一轍,正如李開複所說,企業價值觀最終還要體現在企業員工的行為上。所以任何一個有誠信的企業,對員工的要求必然會包含誠信這一項。

企業選人才,人才也選企業。職場風雲變幻,走得長久的,終究還是謹守誠信的人和企業。

李開複的職場聖經

如何樹立職場誠信形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