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新技法——技法的綜合與創造(1 / 3)

在纖維藝術創作中,除了常見的傳統編織技法外,隨著現代藝術觀念的影響和新材料的出現,在創作過程中也不斷湧現出新的創作技法。可以說,當下的纖維藝術創作手法已經進入了一種“個性化”處理的時代,從而使得作品的視覺信息變得更加新鮮、獨特。

實踐項目一 打碎、重構

範作:《詩意年華》,作者:陳玲

教學要求

利用大頭針的特點進行創作,並觸類旁通,發掘可用於創作的新材料。

訓練目的

對於應用多種材料組合和施以不同技法的組合方式。

材料:大頭針、亮片(多色)、KT板、金色包裝帶。

過程:

1.將金屬包裝帶用剪刀剪成正方形或接近於正方形的形狀,多準備一些備用。

2.將多種顏色的亮片與一小塊包裝帶結合,用大頭針穿釘起來;將加工好的元素插到粘貼好的KT板上,實驗一下效果,找一下疏密度。

3.按最初構思,將所有帶有亮片和包裝帶的大頭針插入KT板;由於大拇指需要長時間用力,製作過程中最好用多層軟紙或手帕包住。

4.然後整理、調整顏色和疏密程度。

5.注意大頭針在KT板上的投影效果,也是作品的一部分,做最後的調整,完成作品。

實踐項目二 編織、縫製、粘貼

範作:《山泉邊的舞蹈》,作者:林冰潔

教學要求

利用身邊最常見的材料創作淺浮雕作品。

訓練目的

掌握基本的粘貼技法,駕馭多種材料的組合。

材料:白布一塊、各色亮片若幹、彩色細繩若幹、各種樣式和顏色的珠子若幹,牙簽或者竹簽些許。大、中、小號針各一根、強力膠水、剪刀、KT板等。

過程:

1.在白布上畫出設計好的圖案輪廓。

2.用各種彩色細線手工編織成彩色條帶,一般有三條編成的和四條編成這兩種基本編法。將編好的彩色條帶用強力膠按照少數民族服飾的輪廓進行粘貼,再用細線進行固定。

3.用針線將亮片、各種珠子縫製在打好的草稿之上,形成少數民族服裝的細節,再用針線縫製背景。

4.為了增添一些具有民族風情的元素,用牙簽或者竹簽裝飾背景,將竹簽按照設計好的方式排列,然後用強力膠粘貼固定)。

5.最後將白布包裹在KT板上固定,為增加立體感,用金線修邊,完成。

實踐項目三 切割、纏繞

範作:《快樂幾何》,作者:馬娟

教學要求

運用絲線的纏繞改變材料的色彩,改變線材本身的色彩。

訓練目的

學會將軟材料和硬材料相結合,避免生硬,注意整體形象的完整。

材料:稍硬的細鐵絲、顏色鮮明的各色細線。

過程:

1.將幾根比較長的細鐵絲折成長度相等的幾段。

2.用白色絲線將細鐵絲從頭至尾纏繞,將鐵絲完全包裹住。

3.接下來挑選彩色的絲線,為每一個圍成的幾何形上纏繞絲線,這個時候絲線跨度加大,盡可能線的疏密一致。

4.接下來注重色彩的搭配組合。

5.所有的圍合形體纏繞完,將其進行組合和擺放)。

實踐項目四 紮染、鑲嵌

範作:《青色年華》,作者:許瀟

教學要求

運用傳統紮染技法進行創新。

訓練目的

學習靈活運用傳統技法進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