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後記(1 / 1)

托鄉賢前輩柔石之光華,《草堂心語》結集出版了。

才疏學淺,亦無文學根底,更無出口成章、文思泉湧、才華橫溢之才情,閑來敲打的文字結集成書,甚是欣慰。雖然沒有精悍的內容,深邃的思想,華麗的詞彙,但也是我近些年來湧動的情思,跳躍的脈搏,不羈的激情,跋涉的足印,亦是一些對人生的感悟和生活的心語。

天性博愛好玩,見異思遷,朝秦暮楚,愛一樣,學一樣,丟一樣。少年時,愛上樂器,二胡笛子不離手,後又吉他提琴,至今所玩,亦難成仙樂,依然是“嘔啞嘲哳難為聽”。青年時,愛上書法,玩得幾起幾落,幾番沉浮,或許是玩出了些火候,笨拙的筆觸竟能數次蒙騙評委的眼睛,居然混得個省會員,內心竊喜好一陣。已逾不惑,又愛上攝影,憑借單反,以撥動江南之水韻,捕捉珠峰之巍峨;聊少年之青澀,湧青春之狂想,享中年之成熟。當然,亦愛玩電腦,夜深人靜時,享受於屏幕前,一杯茶,一支煙,一份情,點擊生活之變幻,粘貼感情之心語,保存山水之情愫,此時,便感覺到生活中一切的怨戾之氣灰飛煙滅,蕩然無存,時光變得無比深邃和靜美。

玩玩玩,輕輕鬆鬆地玩,雖一事無成,碌碌無為,難成大器,玩車時險些丟了小命,落得一身病骨,然並不後悔,倒是玩出了自己的真性情,玩出了自我。一直認為,人活在世,不能丟失自我,遵循內心的意願,去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為自己而活著,生命的意義才更深遠。當然,現實生活中,人的真性情和自我會受到世俗的影響漸漸丟失,就如在洪水衝擊下的鵝卵石變得越來越圓,與自己的本真漸行漸遠。

吾生有涯,生命短暫。不攀登,怎能擁峰巔;不跋涉,怎能踏坦途;無辛勞,自然無以有收獲。天性嗜玩,尚不覺辜負了匆匆之生命,我依然是我:早逾不惑,不文不武不知算什麼;時已無多,無欲無求無非就這樣。暗暗思忖,當我的臉老如中國通史般滄桑的那一天,是否依然玩性不改?

柔石與我爺爺是同時代人,同出西門“趙家三台”,同為杭州省立師範學校畢業,同在白色恐怖中壯烈犧牲。今值柔石烈士誕辰110周年之際,有幸結集出版《草堂心語》,以躬身叩拜先輩之英靈。

趙安爐

201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