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1 / 1)

曆史究竟是怎樣的?作為今人,隻好鑽到故紙堆裏自以為是地去偽存真。即便這樣,其實獲得的內容也很有限。隻能去猜度。小說就是一種猜度。畢竟,那段過往的曆史相對於具體的個人生命來說,可以說非常久遠了。比如,劉淵這個真實的曆史人物出生的時間,依然在典籍中找不到確切記載,所以作為後人的我們隻能大概推算他活了多少年。西晉永興元年,劉淵在離石、左國城一帶起兵,這就有可能展現離石、左國城當時的麵貌。

動筆寫長篇小說《狼密碼》,開始隻有避重就輕,是為了更好地發揮想象力。如何對劉淵這個曆史人物進行藝術化的解讀?首先需要了解,需要在資料中甄別。這種解讀是偏離真實的曆史,完全依賴小說的想象,還是在“正說”和“戲說”中把握一個平衡點?實際上,也隻能是在掌握現有資料的基礎上寫我眼中的那個劉淵了。有人說,所有曆史,都是當代史。大概就是有意無意地在文字中展現了抒寫者自己的價值觀,以及在接近或者偏離真實時所體現出的某種局限性的搖擺不定。

動筆的那幾天,我和幾位前輩討論過那段曆史如何抒寫的問題。在這部小說裏,涉及到千年村雲頂山屯兵、離石及左國城建都以及劉淵與身邊幾個女人的故事。呼延玉、單氏和章氏,或多或少有一點真實曆史的影子,但隨後的小沅姐妹倆,就是虛構的人物了。我一個人沉浸在虛構的小沅姐妹倆的命運裏難以自拔。那個時代由於戰亂,老百姓流離失所,平均壽命不到三十歲。所以,小沅姐妹倆的命運也隻是當時曆史的一個縮影而已。

這部小說能夠得以創作完成,首先得益於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委、區政府以及離石文聯給我提供了一個寬鬆自由的創作環境。這一切,首先感謝值得尊敬的王彤宇、薄宇新等離石的各位領導。書中的主人公劉淵是屬於離石人文曆史中頗有傳奇色彩的風雲人物。他不僅僅在當年屯兵於現如今的千年景區,而且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離石建過都。可以說,劉淵是景區甚至離石乃至呂梁的一張人文曆史的名片。我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走訪了劉淵曾經生活和建都的地方,力求還原兩晉南北朝那個年代的宮廷傾軋、戰爭對壘以及世俗市景等。這確實具有無法想象的難度。在近一年的外出采訪和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困難重重。

本書出版在即,感謝多年生活、學習和工作過的,給予我諸多人文營養的魯迅文學院。

本書第二稿,再次多方征求意見。查閱資料實際上持續了整個寫作的過程,由於個別出處沒有及時記錄在案,所以無法對所有參考書目一一列出。據史書記載:離石,戰國為趙之離石邑。秦屬太原郡。西漢置離石縣,屬西河郡。東漢永和五年西河郡治遷此,靈帝末郡縣俱廢。三國魏黃初二年複置縣。晉屬西河國,永興元年匈奴左部帥劉淵起兵反晉,建立漢政權,置都於離石。當時左國城在離石的以北方向(今天左國城已經不複存在),有的曆史資料可能把這兩個不同的地名混淆在一起了。我在《狼密碼》裏力求還原離石和左國城這兩個不同的古城。

《晉書》記載:晉初胡人塞外內附有三十萬人,入塞匈奴有數十萬人,羯族和其他進入中原大地的胡人有一百多萬。當時胡人總數約四百萬,其中屬於西晉管轄的雍州、並州、冀州的胡人就有約二十五萬。

胡人入居關中及涇、渭二水流域,或散居於晉都洛陽的北部大片地區。在中原的局部地域,比如新興,比如離石一帶,匈奴人已超過了當地的漢族居民。所以,像劉淵這樣的匈奴人都有漢姓漢名,屬於匈奴貴族中有見識和有威望者,但他們社會地位卻很卑微。

匈奴雖然對晉朝稱臣,但他們傳統五部政治體係依然存在。比如當時的離石就是匈奴的王庭所在。

當時的西晉軍製,沿襲漢魏而略有變化。西晉分封宗室親王或異姓大族都督居州鎮要地,以圖鞏固中央集權統治。大司馬、大將軍、太尉為高級武官。其中,加“都督中外諸軍事”之銜者,為指揮全**隊的最高長官,代表皇帝掌握最高軍權。下設中軍將軍總統宿衛,左右衛將軍統領宮殿禁軍,領軍、護軍(初稱中領軍、中護軍)等分領宮門及京師城內禁軍,四護軍統領城外諸軍。晉武帝嫡親與同姓諸王出任重要州鎮都督,掌握一方軍政大權;置四鎮(即鎮東、鎮西、鎮南、鎮北)、四征、四平、四安等將軍,以統轄分置於各地的外軍。沿邊屯軍將領,稱校尉,如烏桓校尉、西戎校尉、南蠻校尉等。這些背景性的資料查閱了很多,但在寫作中不一定都能用上。

在《狼密碼》即將出版上市之際,對山西人民出版社的社長李廣潔、總編輯姚軍、責任編輯李鑫在此一並予以感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