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親三分向”,這也是人們常用的一句話。事實也證明了求人辦事時親戚的重要作用。
因為是親戚,便可以少了許多求人辦事的顧慮,可以開誠布公,明白相告,而對方也可以根據親情遠近以及事兒的難易程度,給以明確的答複。當然,如果遇上難辦的事兒,而這事兒又必辦不可,這時就要看親情的威力了。
需要注意的是,親情不是天生的,也需要做長期的感情投資。如果平時“不燒香”,真到了請親威幫助的時候,親戚能否為你辦事,就是一個問號了。
1.經常聯絡,辦事時刻有親情
人是有情之靈物,人人都難脫一個“情”字。親戚之間本就有基於血緣或親緣關係的親情,維係、培養、發展這種親情,需要經常保持聯絡,進行感情投資。
過去就有沾親帶故一說,實際上就是攀附,但它卻是利用親戚關係的一個好方法。多個親戚多條路,路多了自然更易辦事兒。
既然要沾點“仙氣”,那就應該明白,“仙氣”不會自動縈繞上來,就像“天上不會掉餡餅”的道理一樣簡單。
“沾”這一字是關鍵,要仙氣,就看你會“沾”不會“沾”了。
有這樣一句話:“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意思是說在找尋一件東西時,千辛萬苦都沒找到;最後在一個意想不到又容易忽視的地方找到了。
與此不同的是,在處於困難之中,需要就某事求助於別人的話,這時就不妨拿出“踏破鐵鞋”的精神來,不怕事情沒有“覓處”。
現代社會中,由於經濟的發展,人際關係的複雜,許多人也因此困惑於求助無路的煩惱之中,這時,大部分人會響應“時代的潮流”,在“送禮風”的鼓吹下,去求爺爺、告奶奶,當然,這“爺爺、奶奶”也不會那麼輕易地幫你。
這時的你,不妨拿出這種精神,去求助於你的親戚。畢竟,在任何社會,親情永遠是最可貴的!
運用親情有一個原則,就是需要有一種“踏破鐵鞋”的精神,要有一種不怕吃苦的精神,通過一定的能力,去找尋親戚關係。
現代社會,由於人們的大規模遷徙,以及人際交往的減少,許多人的親戚交錯分布在各個地方,致使親戚之間存在著互不認識的奇怪現象。因此,就會有一些“得道”的親戚你並不知道。
然而,一旦自己陷入困境,需要求助的話,這些親戚也許就是能幫助的對象。千萬要注意提醒自己,放下架子,厚起臉皮,七大姑八大姨地去找、去拉關係,也許就是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找到了這樣的親戚,那“踏破鐵鞋”的工夫怎麼會白費呢?
建立好的親戚關係是求親戚辦事成功的經驗,但好關係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必須從一點一滴入手,依靠平日的積累。隻有不斷的構建和鞏固,親戚關係才會牢固。有了“鐵”關係墊底,何愁求助無門?而隻有經常進行感情投資,親戚常來常往,才會建立“鐵”關係。
很多朋友覺得,求人是種短平快的交易,何必花那麼多的冤枉心思去搞馬拉鬆式的感情投資?
感情投資不僅要重“事前”,“事後”更須得注意。有始有終情不斷,寸心縷縷慰親情。
人在求人中往往會犯這樣的毛病:認為對方是親戚,感到他們為你做事,幫忙是理所當然!不需刻意致謝的。
這是十分錯誤的想法。“禮尚往來”是中國人做人處世的準則。“投桃報李”、“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等等,就體現了我們民族知恩圖報的良好品德。
你擠車上班,別人主動讓座。或者您上街購物錢款不足,熟人給您墊上……對這種交際中的回報,無需送禮,也無需宴請。
一句感激的話語,一聲誇獎的辭句,足以表達您的心願。但注意不要有太多的恭維。肉麻的讚美隻會令人不自在。
致謝必須是發自內心的,同時不管對方是陌生人還是親朋好友,都要有所表示,許多人忽視了這一點。事實上不論是一般關係的人還是親朋好友,都願意聽到感謝的話,雖然他們的付出微不足道,但對於受惠人來說一句滾燙貼心的話無疑對他們是一種心理的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