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讓你的人際活躍起來,讓你的快樂充滿能量(5)(3 / 3)

聰明的丈夫會在認真聽(起碼是顯得認真)之後,適時地發出“嗯”、“啊”、“唉”、“是嗎”,然後巧妙地引出別的話題或吃飯看電視,於是天下太平。

最有效的交流,應該是讓你的話走進對方的心。雖說是“良藥苦口利於病”,但心理學早就證明,人在接受負麵信息時會產生自我防衛心理。

說話者認為是真理的東西,到了聽話者耳中就變了味兒。聰明的做法是,把苦口的良藥包上糖衣喂給對方。

人際關係專家指出,夫妻之間可以討論,但不能爭論。爭論是人際關係的一個陷阱,在爭論中是沒有贏家的,對夫妻來說更是如此。

在交流中應注意的方麵還很多,如說話要看場合及對方心態,在朋友麵前要互留麵子;增強反饋意識,及時了解對方的內心感受;注意男女有別,避免交流失誤;說話的態度和情緒有時比說話的內容還要含義深刻等。

如果沒有讚賞,隻有批評,那婚姻就不會幸福。許多浪漫之夢撞擊離婚礁石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批評——無用的、令人心碎的批評。

讚賞是婚姻的潤滑劑,批評則是一劑毒藥。要想讓婚姻幸福、家庭快樂,就要學會讚賞的技巧。

自私和無私隻有一步之遙

自私和無私之間僅是一線之隔。越過它,你可以感受到舍己為人、不求任何回報的快樂。這是最大的喜悅,也是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步。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嗎?這是一個中學生向老師提出的問題。

老師當時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了一個問題:“你的本性是否是自私的呢?”

這個學生認真地思考了這個問題,他說:“我有時有自私的表現,有時有無私的表現,我到底是自私的還是無私的呢?”他被難住了。同學們展開了討論,最後大家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自私是人類的一種正常表現,每個人都有自私的時候。但無私幫助別人也是人的正常心理活動,甚至每個人也都有過無私幫助別人的時候。所以,不能說‘自私是人的本性’。”

“人有過自私”和“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人自私過,不等於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私欲是一切生物的共性,所不同的是其他生物的私欲是有限的,人的私欲是無限的。正因為如此,人的不合理的私欲必然要受到社會公理、道義、法律的製約,否則這個社會就不屬於正常的社會。任何一個人內心存在一種普遍的道德、法律意識和保持自己的私心雜念是不矛盾的。如果人性中全是崇高的道德理念,人就不再是人而是神,如果人心中全是私心雜念,無崇高的道德理念,人就不再是人,而和動物沒什麼區別。

自私是一種較為普遍的心理現象,是一種近似本能的欲望,處於一個人的心靈深處。正因為自私心理潛藏較深,它的存在與表現便常常不為個人所意識到。有的人不顧社會曆史條件的要求,一味想滿足自己的各種私欲,卻並未意識到他的行為過於自私,相反他在侵占別人利益時往往心安理得,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將自私稱為人格缺陷。

自私心理並不是洪水猛獸,隻要我們在意識到自己的自私行為時及時調適。一個想要改正自私心態的人,不妨多做些利他的事。例如關心和幫助他人,給希望工程捐款,為他人排憂解難等。私心很重的人,可以從讓座、借東西給他人這些小事情做起,多做好事,可在行為中糾正過去那些不正常的心態,從他人的讚許中得到利他的樂趣,使自己的靈魂得到淨化。

自私和無私之間僅是一線之隔。越過它,你可以感受到舍己為人、不求任何回報的快樂。這是最大的喜悅,也是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步。自私的人停留在狹小自我的束縛裏,無法想象和體會助人為樂的快樂。無私是所有偉大人物共同的特性之一。沒有無私的服務,做什麼都不會取得成就。如果行為是自私的,縱然讀破萬卷經書也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