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現代人困於人際的煩惱,束手無策,焦頭爛額,一肚子苦水。
也許是不會說話,不會察言觀色;也許是彼此之間性格迥異,衝突不斷;也許是生性內向靦腆,不懂為人處事之道。
處理好人際關係,需要一點點智慧,一點點技巧。這樣才會有快樂的人際關係,充滿能量的生活。
幽默與機智,在交際上的功用是“出奇製勝”
聖經上有這麼一句格言:“人們有著一顆快樂的心,更勝於懷著一隻藥囊,可以治療心中的百病。”
機智和幽默如果運用得當,可以帶給人們喜悅,總能化險為夷。
機智是以智力為基礎的,憑著機智可以把不相關的事情巧妙地聯係在一起。它可以在文句上耍弄花樣,但是不一定會讓人發笑。
幽默與機智,在交際上的功用可說是“出奇製勝”,既顯示出你的聰明之處,也可以引起他人的興趣,還可緩和緊張的局麵,甚至能帶給大家歡樂。
用機智和幽默去引起他人的興趣,相對的,別人也會十分感激你,因為你說的那句玩笑話像一縷陽光似的驅散重重疊疊的烏雲,一切的懷疑、鬱悶、恐懼,都會在一句恰當的玩笑話中消散無蹤。
機智運用得當,可以使與你敵對的人啞口無言,也許還可以解除尷尬的場麵,贏得別人的鼓掌喝彩。
有一則笑話,足以看出幽默大師馬克·吐溫的機智。馬克·吐溫去拜訪法國名人波蓋,波蓋取笑美國曆史很短,便說:“美國人無事的時候,往往愛想念他的祖宗,可是一想到他的祖父那一代,便不得不停止了。”馬克·吐溫則以充滿挑釁的語氣說:“當法國人無事的時候,總是盡力想找出究竟誰是他的父親。”
這一類的機智是危險的,不是一般人所能使用的,因為它足以引爆一場“口水戰”,你和對方爭辯的結果不是你得到壓倒性的勝利,就是一敗塗地,所以,不要隨便嚐試。
幽默是有區別的,有些是文雅,有些是別有用意,有些高尚,有些低級。低級的幽默如同譏笑,往往一句普通的譏諷話會使人當場丟臉,反目不悅。所以幽默話應該高尚、得體才好,一味地說俏皮話,無限製地幽默,其結果反而不會讓人覺得幽默。譬如,你把一個笑話反複地講了三遍、五遍,起初人家還以為你很風趣,到後來聽厭了,便不會感到有趣。
如果你想給人留有端莊高貴的印象,那麼,你就要避免說幽默話。我的朋友郭先生,在擔任教師的時候風趣得很,可是做了地方上的父母官之後,自己知道在政壇上不應該再隨便詼諧幽默,否則會失去民眾的愛戴,所以便下定決心,毅然做了一次“肅清幽默”的工作。
說笑有時也會讓人不高興的,問題在於說得不恰如其分、恰當其時。譬如大家聚精會神地在研究一個問題,你忽然插進一句全無關係的玩笑話,則不但眾人不會感到好笑,也許還會報以白眼。
人的生活不能過分嚴肅,精神若時時保持緊繃狀態,生活就會缺少情趣,所以應該偶爾放鬆才行。而時常與人說笑,說些逗趣的話,正是舒解壓力的好方法之一。
一般年紀較大的人,因為缺少了這種放鬆心情的方法,整天不苟言笑,所以年輕人大都不願意與他們接近。如果一個年輕人整天板著麵孔,一副嚴肅的神情,也許年紀大的人會稱讚他少年老成。然而,年輕人應該時常掛著笑臉,該嚴肅的時候就嚴肅,該活潑的時候就應該活潑。
如果對方與你交情深厚,彼此之間無所不談,那麼你拿他開玩笑,也許不會發生誤會;如果彼此隻是泛泛之交,那麼你拿他開玩笑,他往往認為你是惡意的,心裏難免有些不愉快。
說話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夠運用巧妙的語句,化腐朽為神奇,雖然輕描淡寫,卻讓人捧腹大笑,這就是幽默式的說笑方法。
一般而言,中國人較欠缺幽默感,而歐美等國的人由於生活上的需要,必須與陌生人建立人際關係,因此個個似乎都具有渾然天成的幽默感。如今的社會已不同以往了,幽默感正是教導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的生活智慧。
那麼,怎樣才能使自己有幽默感呢?實際上,幽默的話題並不難找,幽默有一些技巧,但是仍須要不斷地累積和揣摩。
1.多用文字遊戲,如同音現象
比方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某地產品‘假’天下”等。
2.放開胸懷,自我評價
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所作所為,采取完全不在意的態度,此時幽默自然而然就產生了。
“我昨天在老板麵前真是出盡洋相,打翻了水、說錯話、還遲到了。”適時地說說這種自我解嘲式的幽默,也省得別人把你當做茶餘飯後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