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鐵西區有一座因為經濟糾紛而長期空置的爛尾樓地區,因幾個偶然事件而成就了一個“鬼樓”謠言……至於是不是謠言,無從證實。。。。
靈異事件
究竟是誰、什麼時候、在哪裏——睡覺時從床上跑到了走廊裏,沒有一個人說得清楚。
“鬼樓”通常是指近年來出現在城市中的“問題樓”,因一些怪異傳聞而得名,並“鬼樓”通常是指近年來出現在城市中的“問題樓”,因一些怪異傳聞而得名,並在民間廣為散播。
記者在網上查詢發現,青島、北京、天津等城市均有“鬼樓”。然而很少有哪個地方的鬼樓像沈陽鬼樓這樣知名。打車到該地帶時,隻要說是“鬼樓”,出租車司機們便能心領神會,徑直開過去。
位於沈遼中路31號、33號的那兩棟9層連體樓,就外觀而言極為普通。31號樓一層有一家旅館、一個浴池、一家門窗店,還有一間掛著“鐵西區市容管理辦公室”的牌子,從二層向上則是住宅,大概有三十多戶人家。33號樓通過二層的一通道與31號樓相連。一層也是商用門麵房,二層是旅館。與31號樓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三層以及以上的房子全都空著無人,陽台上的窗戶甚至也已經被全部拆除。
一個長達十幾年的謠言伴它至今,這裏,便是沈陽著名的“鬼樓”。
與各地所謂鬼樓相比,沈陽“鬼樓”的經典之處,在於有一種所謂的“靈異”現象。據說這座樓上的住戶曾碰到這樣的怪事:晚上明明睡在床上,第二天早晨卻發現到了床底下。其他諸如半夜能聽到女人的哭聲、窗戶會自動打開等,多是所有“鬼樓”的共性,無甚特別之處。
沈陽鬼樓的傳聞至少要追溯到十幾年以前。那時恰是“鬼故事”剛剛走紅之際,敏銳發現這一動向的當地電台曾在午夜就此辟出“張震講故事”欄目,結果一炮打響,擅講鬼故事的主持人很快“紅遍長江以北”。十幾年後,當南方周末記者來到沈陽調查鬼樓傳聞時,一本名為《鬼吹燈》的書正在全國竄紅,被各家書店擺在顯著位置。還有一本名為《西藏禁書》的也在網上流傳,以各地的“靈異事件”為主要內容,其中有一章專門講述沈陽鬼樓。
然而,對於沈陽鬼樓傳說中的所謂“靈異”事件,南方周末記者調查發現,沒有人能給出哪怕一點的確切根據。
蔣凡林在31號樓已經住了10年,他剛來的時候就聽人說過“睡覺移位”的異事,可仔細打聽,究竟是誰、什麼時候、在哪裏——睡覺時從床上跑到了走廊裏,卻沒有一個人說得清楚。
鬼樓所處的永善裏小區居民老孫聽到得更早一些。據他回憶,原永善裏商店的經理最先給他講了“睡覺移位”的異事,並得出33號樓鬧鬼的結論。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老孫並不相信。“我說你別胡扯了,世界上哪有鬼啊。”
老蔣、老孫,此地的幾乎每一個居民,都曾接待四麵八方的來訪者,不厭其煩地向他們解釋鬼樓的真相。然而誰都沒有料到,鬼樓的說法卻還是源源不斷地流傳,並被演繹成更為離奇的版本。
“鬼樓”身世
“鬼樓裏住的不是‘鬼’,而是‘黑戶’。”
南方周末記者調查得知,
31號樓和33號樓的開發單位是一家——原沈陽集體經濟房屋開發公司。這兩座樓是該公司開發的永善裏小區二期工程,當時分別命名為1號樓和2號樓。居民們說,因為資金問題,蓋樓時前後換了多個承建商,從1984一直蓋到1992年。中間幾度停頓,甚至有鳥類在樓上築巢。
33號樓旅館的鄧先生說,兩座樓蓋好不久,因為欠資問題,債主們就將開發商告上了法庭,法院隨即將33號樓三層及以上房子查封。此時整座樓的水電煤氣等尚未開通。因此,這其實是一座“爛尾樓”。樓上並非因為“鬧鬼”導致住戶搬走,而是根本就沒有人住過。
33號樓一、二層則被原永善裏商店所占用,這也是整棟樓僅有的已使用樓層。鄧先生曾是原永善裏商店的員工,據他稱,當初集體經濟公司蓋這座數時,原永善裏商店動遷,開發商承諾大樓蓋好之後將一二層返給商店。然而後來卻又暗中將其轉賣給別人,後來通過打官司,商店才討回產權。另有當地居民稱,在打官司中間,已經在外飄了8年的永善裏商店實在等不及,大概是在1993年,於一天晚上將樓門砸開,強行入住,並自行安裝水電煤氣等開始使用。
永善裏商店隸屬於原鐵西區副食品公司,該公司於1998年改製,永善裏商店不複存在,更名為“貞觀商場”,後再度更名為“瑞祥商店”,大概因為不景氣之故,商店隻占用一樓部分房間,其他房間則用來出租,去年又在一樓辟出一部分開了家旅館,二樓部分由台球廳改造為客房。有傳言稱,此處曾經開過一個民辦幼兒園,一個孩子曾不幸死去。經南方周末記者調查,純屬子虛烏有。
7月14日,本報記者征得旅館同意,從其二樓一道門一路爬上,終於探得“鬼樓”的真麵目。該樓基本設施已經安裝完閉,但顯然未經使用。地上已經積了一指厚的塵土。有幾套房的房門上貼著沈陽市中級法院的封條,時間為1993年。
鄧先生稱,打了多年官司,33號樓最後被判給了幾家單位。結果誰都沒法用,便一直空著。
前文提過的蔣凡林稱,大概五六年前——正是鬼樓傳聞鬧得最凶的時候——曾有一位自稱銀行工作人員的年輕人過來設點賣樓,但呆了一個月,竟然一套也沒賣出。後來,就再也沒有人來理會那些空置的樓房。
當地居民對空置15年的“鬼樓”深感惋惜,“這樓其實質量不錯,要是歸個人的話,誰會讓它白白空著?”
31號樓的命運則出現轉機。由於最後的承建商接盤,賣了好幾年,使該樓所有的42套房均成功售出。但與33號樓一樣,當時也沒有水電煤氣等基礎設施。住戶們經數年上訪,於1999年通了電。但由於承建商老範跑了,大部分房子至今也沒有拿到房產證。“鬼樓裏住的不是‘鬼’,而是‘黑戶’。”蔣凡林說。
傳言追溯
晚上偶有燈火,便被議論為“鬼火”,窗戶被人打碎後發出怪聲,便被議論為“鬼哭”。
多位永善裏小區的居民認為,33號樓鬧鬼的說法,是由於當年永善裏商店與開發商的糾紛,商店個別人放出的謠言,目的是阻止開發商賣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