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文化底蘊,各領風騷——世界各國的身體語言文化差異(3)(1 / 2)

大拇指因排列在首位,是五指中最具權威性的,人們常用其代表著權利和地位。中國人若向對方向上豎起大拇指,其意思是表示誇獎和讚美。而在那些深受英國影響的國家和地區,譬如澳大利亞、美國、南非、新加坡以及新西蘭,豎起拇指的手勢包含了三種含義:首先,旅行者常常會向來往的車輛做出這一手勢,意在告知車裏的司機我想搭便車;其次,表示“好,不錯,沒問題”,與“OK”手勢相似;最後,假如人們突然豎起拇指,那麼這樣的手勢便帶有侮辱的性質,表示“舉起雙手”或“就這麼著”。在某些國家,例如希臘,向前的拇指大多是在說對方“吃多了撐的”,所以,最好不要在希臘豎起大拇指搭便車。

還有一個常見但也容易引起誤會的手勢需要注意,那就是“V”手勢。

這一手勢指的是伸出的食指和中指叉開,拇指與無名指和小指對接。這個手勢因丘吉爾而聞名世界,被人們用來表示信心、勇氣等含義。據說有一次,他在地下掩護內舉行記者招待會時,將食指和中指同時按住作戰地圖上的兩個德國城市,大聲地對與會記者說:“請相信,我們會反擊的!”這時記者詢問他是否有把握,丘吉爾將按在地圖上的兩指指向天花板,大聲回答:“一定勝利!”這一動作被膠片記錄下來,刊登在了第二天的各大報紙上。從此,這一手勢便在世界迅速流行開來。

可以說,這一手勢是由英文單詞“Victory”(勝利)的第一個字母演化而來的。現在,絕大多數講英語的國家都知道它的含義,英美人喜歡伸出他們的右手中的食指和中指,做成“V”字形表示鼓勵、必勝的信念和希望,其他非英語國家也通用這個手勢。

現在我們中國人拍照也經常擺出“V”手勢,以增添幾分動感和可愛,極具活力美。

“V”字手勢雖然說在國際上也比較普遍地被應用,但是在一些地方使用可能會使人感到莫名其妙。在歐洲的許多地方,這個手勢意味著數字“二”。如果你是在酒吧裏看球賽,當你使用“V”字手勢來慶祝自己球隊的勝利時,服務員很可能會因為會誤會而給你端上來兩杯啤酒。除了勝利含義外,“V”字手勢在有些國家還有別的意思:如在荷蘭“V”代表“自由”,在塞爾維亞表示“英雄氣概”。

不過,當丘吉爾豎起兩根手指的時候,他的手掌是向外的。假如說話者做此手勢時,將手掌麵向自己,這一手勢的意義就完全改變了,變成了一種帶有侮辱、輕視意味的手勢。這個向內的“V”手勢源於英法交戰中,法國人砍掉英國弓箭手的中指和食指,讓他們變殘廢,不能再用弓箭。但後來英國人打敗了法國人,勝利後,英國人伸直中指和食指,掌心向內,向法國俘虜示威,意思是:我們的手指頭是完整的。後來延伸成羞辱對方的意思了。因此,如果把手背對著對方比一個V字形手勢,在英國就表示侮辱對方的意思。

以上這些典型例子告訴我們,在使用手勢語言時務必要小心謹慎、講究技巧,要再了解當地理解和風俗習慣的前提下才可以運用,如果生搬硬套、混用一氣,則很可能造成許多不必要的文化衝突。

當你麵對身體語言文化差異時

眾所周知,盡管在跨文化交際中,人們表現行為的相似性保證了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可以交流信息,但是,由於文化差異所造成的誤解和錯誤破譯信息也是顯而易見的。沒有一種表現行為是適用於所有文化的,所有的行為都是文化的產物,而不都是生理上的遺傳或天生。

由於不同民族文化已經根深蒂固,不容易接受與自己的習慣相反的信號,所以我們不能忽視文化約束力對身體語言的影響以及環境差異所賦予身體語言的不同含義。也就是說,不同的民族對同樣的身體語言有不同的理解,或者說即使是相同的身體語言也因為文化間的差異而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

迄今為止,我們所談論到的都是一些在世界大多數地方都較為常見的身體語言,而其中所存在的最大的文化差異無外乎人們對於地域空間、眼神交流、身體接觸頻率以及帶侮辱性質的手勢等方麵的認識。因為了解所有關於文化差異的知識和信息實在是一個相當龐大的工程,根本無法在一個章節的篇幅裏麵麵俱到地講述全部的相關內容。所以,我們隻能關注那些你在國外可能遇到的最基本的文化差異問題,從而使你可以舉一反三,通過今後不斷的積累和學習,獲得更多更全麵的文化常識。

比如說,當一個人表達同意對方的觀點時,大多數歐洲人會采用點頭微笑的方式,而不同意時則是搖頭。但是,當我們中國人微笑的時候,並不一定表示同意,有的時候也是因為尷尬才微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