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高興,才是人生大事(1 / 1)

小院宜人,美好發生。

三棵葡萄藤,倒掛最後幾串“綠寶石”,粒粒體態豐盈,薄霜尤帶,真是美人胚子。在完成了營養水分供給使命後,它們寬大的葉子逐漸枯黃萎靡,於秋風中安然頷首。石槽裏的銅錢草千軍萬馬,像是要奔赴一場盛約,圓形的碗蓮葉漂浮於池塘,一枝橘黃色老菊伸至水麵,與它們靜默相對。

收集了一堆盆盆罐罐,徒手刨土掬沙裝罐,移栽了幾株植物和多肉,仙人掌、金枝玉葉、觀音蓮、黑美人,幾日後,見它們都好好地活了下來,青蔥惹眼各自生姿,不禁多了兩分歡喜。

有人說,世界上能真正體會生活之美好的人隻有兩種:孩子和看透世事的老者。一則是內心的純潔幹淨的孩童,一則是閱曆豐富的智者,皆是內心簡單自在,不為外物俗情所困所繞。中年之人,有情,卻不為情所累,深情,卻不為情所傷,以閑花野草充實平淡日常,橫豎算是一種自知。

或許真的是老了。春日萬物生長,夏日百草豐茂,冬日白雪覆痕,唯愛這淡淡老秋色。日頭還高高在天上,沒有了熱烈烈火辣辣,百年老槐兀自而立,偶於秋風裏掉落幾片葉,像是一種提示:知道嗎,是秋了,是秋了呀!

風不涼也不燥,人站在裏頭,身心都是爽快的。後院的窯洞也柔情起來,土牆壁溫溫的,幾株老槐樹盤桓於窯口,如一位活了幾百歲的老者,以他的斑駁、裂隙、蒼老告訴世人,歲月不饒過誰,它也不曾饒了歲月。

回想過去的日子,再貌似完美的縫隙,都有無法扭轉的無奈,那些似乎無法衝破的銅牆鐵壁,靜靜等待,也能透過一絲光亮來。大多凡人,在平靜的日常裏摻雜一絲擔憂,卻在無限晦暗的日子裏多存了一線希冀,這才將漆黑的日子漸漸走到了今日。

曲終人散,一人獨對星月常作思忖,覺歡笑、熱鬧都恍然如昨,千年萬年的孤獨,才是生命常態,生活的根本,是要學會與自己相處。世間人來人往,不論山窮水盡、萬水千山還是萬紫千紅,適當對待自己內心,以獨立堅韌麵對所有波詭雲譎。

要說根子還是害在懶上。依然喜歡樸實無華的生活,清泉,白石,枯草,小院子,老家具和樸素的一切。所有的不張揚,不華麗,不熱烈,低調,安寧,以及沉默,都讓人內心妥帖安穩,對於熱鬧、光耀,內心總隔了一堵牆,不讓越過來。

綠絨般的苔蘚從縫隙裏冒出,或橫或豎或端或斜,印染於土石地麵,不奪目,卻是恰到好處的點綴,說是點綴,儼然又成了主角。“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幽寂清冷,卻生機勃發,這一片,那一片,草痕石痕,誰也擋不住,隻是,它來去自如,隻願在潮濕、通風、微光下生長,若欲強求,反不可得。

一隻紅蜻蜓掠過池塘,暫立於荷葉,又振翅起飛。光滑柔細的紫檀矮凳光澤瑩瑩,人坐於其上喝茶,一手輕撫,一手翻看手機信息,世界安靜得隻剩下自己。陽光,清水,空氣,餐飯,沒有精彩故事,沒有驚心動魄,平常得沒有什麼拿出來以供談資,日常得簡直叫人無話可說,可這恰恰就是真實的生活。

平凡之人,若是一座老屋,一個小院,家事順遂,當下安寧,便希望安住現在,一切切勿變化。但大多時日,竟都在為生存、升遷、情愛、子女、養老某件事情憂愁,不由自主地為往後打算,以惶惶不可終日的安全感,去賺取足夠自以為應付突如其來的萬般變化的來日,真是可憐得緊。

日子過得越久,心就會越荒蕪。有些疼痛,是因為放不下的愛恨,有些悲傷,是因為舍不掉的塵世糾葛。隻是所有的熱鬧,到了最後,塵歸塵,土歸土,不了也終須了。一生裏很多時候,雞毛蒜皮占去了一大半,生也平凡、活也平淡、去也平常,像是早晨去了一趟集市,見了些琳琅滿目市井百態,晚上又按時回來而已。

小院無言,靜觀一片樹葉的脈絡、走向,明亮、背陰,生長、茁壯,碧綠、枯黃,蟲洞、卷縮,零落、化泥,一生短暫,轉瞬即逝,可來年,又是一個新的它。一株植物,生死簡單,活也簡單,真是令人羨慕,我等凡人,若能夠把人生種種都想通透了,便什麼也懶得爭了。

亦不必羨慕誰。每一道光束都有它的陰暗麵,不是誰比誰過得有多好,隻是不願將傷痛示於人罷了。莫去掀開美好的簾子,是一種智慧。於是,我們努力布置生活,賞草木之色,管珍器之清,品器用之美,做成萬事諸好的樣子,以悅人愉己。如今,看透一切,還能坦然清歡,更為智者,心懷清趣味,人間很值得。

掃石月盈帚,濾泉花滿篩,看人間的繁華穿過風、沐過雨、沒過風塵,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保持內心平和安靜,才是一輩子的修行。人生,是需要靜下來慢慢沉澱的。

如今,在熙來攘往外,營造這一僻靜之所,竹簾,老甕,黃花,綠樹,青磚,皆成茫茫世間渾渾塵路安放身心的驛站。偷得片刻閑暇,泡一杯清茶,向小院裏一坐,瓜架橫空,花木茂盛,魚鳥自忙,心情格外大好。

忙碌的生活縫隙裏,讓自己活得高興,才是人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