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學會欣賞別人(1 / 1)

人類本質中最深遠的驅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

人類的舉止,有一條最重要的法則。如果我們遵循這條法則,我們幾乎永遠不會出問題。事實上,如果遵循這條法則的話,就會給我們帶來無數的朋友和無限的幸福。但是一旦違反了這條法則,我們就會惹上無盡的麻煩。這條法則就是:永遠使對方覺得重要。

幾千年來,哲學家一直在推測人性關係的規則,而從推測中,隻尋出了一條重要的箴言。這條箴言並不是新創的。梭羅亞斯特早在3000年前就把它教給拜火教徒了。孔夫子也在2500年前在中國就宣揚它了。道教始祖老子,也把它教給了他的門生。釋迦牟尼於耶穌誕生前500年,在聖迦河岸宣傳過它。印度教的經文典籍,在這之前1000年,就傳播過它了。耶穌在十九個世紀之前在崎嶇的巨狄亞石山上,就這樣教導過了。耶穌把它歸納成一句話——“己所欲,施於人。”

你希望那些和你來往的人都讚賞你,你希望人家讚賞你真正的價值,我們許多人都希望這樣。因此,我們也要以希望別人待我們之心去對待別人。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當重要人物的感覺,一旦別人幫助他實現了或讓他體驗到了這種感覺,他當然會對這個人感激不盡的。當別人超過我們,優於我們時,可以給他一種超越感。但是當我們淩駕於他們之上時,他們內心便感到憤憤不平,有的產生自卑,有的卻嫉恨在心。所以,讓我們都謙虛地對待周圍的人和事物,鼓勵別人暢談他們的成績,自己不要喋喋不休地自誇自擂。

世界上沒有什麼比人更重要。稱讚和尊重別人,能夠欣賞別人,使他們覺得很受重視,不花一分錢,卻能對別人產生意想不到的作用。同樣,別人反過來也會尊重你,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你。

尊重和讚揚別人能夠讓他人感到受到了重視,受到了禮遇。紐約“盧瓦公司”的負責人馬克先生替一位著名的鑒賞家做庭園設計。有一次,他對鑒賞家說:“先生,我知道你有個雅好,就是養了許多漂亮的好狗。聽說每年在麥迪遜廣場花園的展覽裏,你都能拿到好幾個藍帶獎。”鑒賞家聽了之後很高興,後來還提出送給馬克的兒子一隻小狗,並且打印一份血統譜係和飼養說明給他,告訴他怎樣養狗。這就是讓對方得到重視的報酬。鑒賞家不僅送給馬克先生一隻價值好幾百元的小狗,而且在百忙中撥出了1小時15分鍾的時間指導小狗的飼養。

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你;你要使自己得到重視,你就得以同樣的態度對待別人。

一個小故事是這麼說的:兩個人遷移到一個小鎮上。第一個人到了這個城鎮的市郊,就在一個加油站停下來問一位職員:“這個鎮裏的人怎麼樣?”

加油站職員反問:“你從前住的那個鎮的人怎麼樣?”這個人回答:“他們真是糟透了,很不友好。”

於是,加油站職員說:“我們這個鎮的人也一樣。”

過了些時候,第二個人駕車進了同一個加油站,問職員同樣的問題:“這個鎮的人怎麼樣?”

那個職員同樣反問:“你從前住的那個鎮上的人怎麼樣?”

第二個人回答:“他們好極了,真的十分友好。”

加油站職員於是說:“你會發現我們這個鎮的人完全一樣。”

與人交往時,你需要別人知道你的價值,需要別人的認同,需要受到重視,那麼,你必須讓你遇到的每個人倍感自己的重要和被需要、被感激。

一個不變的事實是,你所碰到的每一個人,幾乎都認為在某個方麵他比你優秀,而一個絕對可以贏得別人友誼的方法就是學會欣賞別人。記住愛默生所說的話:“每一個我所碰到的人,都在某個方麵比我優秀,而在那個方麵,我可以向他學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