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有的公司治理文獻(見Denis,2001 )等按照機製設計或實施所利用資源的來源,把公司治理機製簡單區分為內部與外部控製係統。外部控製係統指的是盡管機製的實際實施超出了公司資源計劃的範圍,但仍然可以用來實現公司治理目標的各種公司治理機製總稱,包括公司治理的法律和政治途徑、產品和要素市場競爭、公司控製權市場、聲譽市場等。內部控製係統指的是機製的設計或實施在一個企業的資源計劃範圍內,用來實現企業的公司治理目標的各種公司治理機製的總稱。它包括激勵合約設計、董事會(外部董事)、大股東治理、債務融資等。
③被動違約的原因還有很多,例如,管理者的監守自盜企業資本金的行為也可能導致企業的資不抵債。此處之所以隻重點列舉上述兩方麵的原因,是因為我們主要關注的是債權人與股東之間的利益衝突問題。在此,假定股東和管理之間不存在利益衝突,即管理者總是完全按照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來進行企業經營決策,這種將股東和管理者視為一體而不加區分的簡化假定在債權人保障的文獻中被大量應用。
④債權債務是對不同的主體而言,相對銀行等投資方是債權,而對企業等籌資方是債務,於是本文中視債權結構和債務結構為同一概念。
⑤張維迎:《所有製、治理結構及委托一代理關係》,《經濟研究》,1996,(9):3-15。
⑥邵國良,王滿四(2005)通過對我國上市公司中負債融資的股權結構效應實證分析,發現效應極為微弱,其作用方向也是負麵的,故推之銀行債權的股權結構效應與之類似,本文未對之進行研究。
⑦ 2000至2005年中國上市公司負債構成的分析發現,銀行債權占負債總額比都在50%以上。
⑧ 因為長期負債中長期債券很少,所以本文把一年到期的長期負債都計入了銀行的短期貸款中。
⑨執行成本相當於證券的執行價格與如果沒有這筆交易可能出現的價格之間的差頓。參見姚興鑄.機構投資者的交易需求,資本市場,2000(10):49。
⑩ 參考了宋瑋的相關論述。具體見宋瑋:《國有商業銀行治理機製研究》第115—117頁,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3。
11 參考了傑拉德·克裏根:《銀行體係改革:中國應選擇哪種模式?》[J].國際金融研究.2002(5):21-22。
12 公司治理機製的演進來看,經曆了一個從經理人中心主義,到股東中心主義,進而到董事會中心主義的演進。現在正處於董事會治理中心的階段。楊瑞龍等在《企業理論:現代的觀點》(2005)中對公司定義回顧中發現,“都是國繞一個焦點展開,即什麼人應該進入董事會?”。
13 公司治理機製的演進來看,經曆了一個從經理人中心主義,到股東中心主義,進而到董事會中心主義的演進。現在正處於董事會治理中心的階段。楊瑞龍等在《企業理論:現代的觀點》(2005)中對公司定義回顧中發現,“都是國繞一個焦點展開,即什麼人應該進入董事會?”。
14阿爾欽和德姆塞茨(1972)認為,一個顧客命令小賣部主人給他提供銷售服務,與一個企業主命令雇員為他服務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15李向陽:《企業信譽、企業行為與市場機製——日本企業製度模式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44-147頁,有大量的日本銀行對困境企業的支持和按管。
16 據我們對深圳證券交易所披露的獨立董事的情況看,前500名獨立董事中有兩名銀行職員,其比例很低。
17 這裏的董事會是指廣義的董事會,指一元董事會製度下的董事會,而在二元董事會製度下,包括了監事會(監督董事會)和董事會(管理董事會),因此,我國銀行可以以投資人身份進入監事會或董事會,也可以專家身份以獨立董事進入董事會。
18沈藝峰(2000)總結道:公司控製權市場的主流理論共有三個代表性觀點,一是在由公司各種內外部控製機製構成的控製權市場上,無論是公司內部控製機製還是外部控製機製中的代理權競爭機製都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隻有收購才是其中最有效的控製機製;二是外來者對公司的收購非但不會損害公司股東的利益,實際上還會給收購雙方的股東帶來巨大的財富;三是從長期看,任何幹預和限製敵意收購的主張都可能會削弱公司作為一種企業組織的形式,從而導致人類福利的降低。
19李向陽:《企業信譽、企業行為與市場機製——日本企業製度模式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44-147頁,有大量的日本銀行對困境企業的支持和按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