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研究結論及後續研究展望(1 / 2)

7.1 研究結論

利用金融中介理論和公司治理理論等,探討銀行在上市企業中發揮公司治理作用的機理和途徑。運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深入研究了銀行債權的監督治理機製;銀行持股的治理機製;以及銀行的控製權市場治理機製。同時,結合我國實際,對銀行在這幾個機製方麵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結論和創新如下:

① 銀行債權的治理機製主要包括債權監督的動力機製,利益協調機製,債權結構治理機製、財務治理機製等四種機製。對我國銀行債權的公司治理效應進行實證研究表明,我國銀行債權對上市公司的治理力度很弱。1)銀行貸款無論期限長短,治理總體效應都為負,體現為對公司績效的影響都是顯著的負相關關係,說明銀行債權的期限結構機製作用有限。2)在治理機製的途徑上,無論是短期貸款還是長期貸款,與公司管理成本費用率之間都是正相關關係,長期貸款與自由現金流量之間顯著負相關,說明銀行的長期債權能發揮一定的監督作用,但於長期貸款占比少,銀行債權不能有效約束經理人。銀行債權的財務治理機製沒能有效發揮作用。3)公司規模與公司績效、自由現金流和管理成本費用率之間有顯著的合理相關性。說明規模以上的公司其治理管理效率都較好。

② 銀行持股的治理機製研究表明,銀行持股既有收益,也有成本,銀行持股是成本和收益的權衡,也是各相關利益主體間博弈的結果。對銀行參與董事會這一公司治理中最核心的治理機製進行深入研究表明,各國銀行進入董事會都有積極的作用,但銀行進入董事會的法律製度差異是影響銀行進入董事會發揮治理效率的重要因素;各國銀行向公司派駐董事的動機是由其銀企關係(市場製度條件)決定的;銀行向公司派駐董事是銀行自身利益權衡的結果。

③銀行的控製權市場機製研究表明,公司控製權市場是降低代理成本的一種重要的外部市場機製。銀行可以通過提供杠杆收購融資和向收購方提供目標的公司的經營信息促成目標公司被收購和兼並,還可以作為機構投資者直接接管業績差的公司,直接控製公司,實現約束公司管理層的目的。對我國銀行通過信息傳遞功能影響上市公司的收購兼並活動這一控製權市場機製進行實證研究表明,我國銀行對收購兼並活動的影響較弱,我國銀行未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其信息傳遞功能影響控製權市場。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育和不斷完善,銀行在控製權市場中的這種信息傳遞作用將不斷增強。

7.2 政策建議

商業銀行是我國上市企業的重要投資人,保護其利益不僅對銀行業的改革和發展提供條件,同時也是為順暢企業的投融資體係,培育企業可持續的金融支持所必需。即實現金融與經濟良性的互動,必須保護投資人利益。而保護投資人利益是公司治理的根本目的,因此商業銀行應該參與到上市企業的公司治理中去。為此,對商業銀行參與上市企業公司治理的具體途徑和方式提出如下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