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邊疆·史地》,《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2年第2期。
31.《三十年代的回憶》,《史學史研究》,1992年第3期。
32.《崔浩之死》,《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三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92年6月。
33.《學習範老的大公無私和追求真理的精神》,《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1期。
34.《紀念〈曆史研究〉創刊四十周年》,《曆史研究》,1994年第1期。
35.《葉落歸根 根深葉茂》,《尋根》,1994年第2期。
36.《〈三國誌〉自序》,《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1期。
37.《中國的早期文明和國家的起源》,《中國史研究》,1995年第2期。
38.《健全的班底、紮實的工作》,《北京社會科學》,1995年第2期。
39.《閑話讀書》,《中國圖書評論》,1996年第1期。
40.《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30周年——民生主義的真諦》,《北京社會科學》,1996年第4期。
41.《〈中國古今人物異稱大辭典〉序》,《運城高專學報》,1996年第3期。
42.《我的大學生生活》,《史學理論研究》,1997年第3期。
43.《中國的城市複興與文藝複興》,《中國文化研究》,1998年第2期。
44.《多層次的中國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9年第3期。
45.《中國社會形態演變——從三權鼎立走向專製》,《中國文化研究》,1999年第4期。
46.《懷念師生深情 憂心國家大事——由一天日記引出的》,《學術界》,2002年第2期。
47.《春風化雨 潤物無聲 登高望遠 天地一新——〈許昌師專學報〉創刊20周年紀念筆談》,《許昌師專學報》,2002年第3期。
48.《悼念鍾敬老》,《群言》,2002年第3期。
49.《釋“小康社會”》,《小康社會:創新與發展——2002·學術前沿論壇文集》,2002年。
50.《釋“小康社會”》,《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2期。
51.《我所經曆的20世紀中國社會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2003年第2期。
52.《漢魏之際人身依附關係向隸屬關係的轉化》,《河北學刊》,2003年第6期。
53.《〈宋代寺院經濟研究〉序》,《學術界》,2003年第6期。
54.《曹操與袁紹——讀史劄記》,《群言》,2003年第4期。
55.《祝賀〈張政烺文史論集〉出版》,《中國史研究動態》,2004年第7期。
56.《寓作於注的大作——陳連慶〈《晉書食貨誌》校注《魏書食貨誌》校注〉序》,《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7年第1期。
57.《古代經濟的衍化與中國社會的發展道路——何茲全教授訪談錄》,《河北學刊》,2008年第6期。
58.《釋“小康社會”》,《前沿 創新 發展——學術前沿論壇十周年紀念文集(2001—2010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報刊:
1.《客觀的曆史與主觀的曆史學》,《北京日報》,2001年8月20日。
2.《學術論文選摘 研究人類社會形態、結構及其發展規律是社會史研究的主流》,《北京社會科學年鑒》,2002年1月1日。
3.《釋“小康社會”》,《北京日報》,2003年1月27日。
4.《鄭天挺師的為人和學問》,《光明日報》,2003年4月10日。
5.《究天人之際 通古今之變》,《人民日報》,2003年7月29日。
6.《談談“最稀有的天才”傅斯年》,《北京日報》,2003年11月24日。
7.《對社會史幾個爭議問題的看法》,《北京日報》,2006年12月18日。
8.《中國文化生命力之我見》,《北京日報》,2007年5月21日。
政論文章
何茲全先生20世紀30年代,在《教育短波》和《政論》雜誌上陸續發表了20多篇政論性文章,尚在整理中。暫缺。
(宋豔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