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組織方唯一指派的越野車手,除了先前諸多的越野經驗被看重,團隊更加尊重我對越野和攝影的熱愛,也讚同“熱愛先於專業”。
我從不害怕一個人開始一段旅途,越野對我而言並不是什麼人生修行,純粹是興趣愛好,這是我的初衷。野外和都市是大不相同的,廣袤的戶外是我們另一個家,雖然也會在某些時刻感到厭倦和膩歪,但“還有下一個地方,還有下一片風景”是我再出發的原動力。
直到完成此次行程,我才有了另一番透徹的感悟。
人生是一場無聲的電影,聲嘶力竭的呼喊換不來事事順意,但行走是一場有聲的表演,漫長的孤獨與淩厲的車輪轟鳴,或是路旁的一片格桑,都能在你的心間回響,讓你看到源於生活也高於生活的自己。2017年敲定環邊境行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又要文藝一把了,想到圈子裏幾乎沒人幹過這事,一下子就自負了起來。然而從出發的那一刻起,心氣兒便開始急劇下降,甚至是瞬間熄滅的。環邊境行從7月15日持續到歲末最後一天,我的情緒才漸漸扭轉過來,不是誰都有興趣觀摩別人的“演出”,即使少數的觀看者,也要憑著自己的判斷說出個子醜寅卯,凡事都不能一概而論的。最終,受益人還是自己,從一個追求自由和刺激的“男子氣概”的女子,到曆經旅途找到理性思考人生的女性,柔情與堅強,從外到內,自由從空洞變得飽滿堅實,我從過去的影子中找到了新世界。
人到中年,似乎就走進了冒進與畏縮雙重軌道的怪圈,想變得更加大膽,同時渴望日益沉澱的安寧。曾經和年紀大的一位朋友聊天,對方提過這樣一個觀點,說“像我這樣五十多歲的年紀,最大的盼望就是無事”,問事業前程的心一點點降下來,問平安幸福的心一點點升起來,大家更期待著把日子過得平平常常,無事、無病、無雜念,該澆花澆花,該買菜買菜,該吃就吃,能睡就睡,總之,平淡是福。但是大部分,尤其像我這樣處在三四十歲的人,各種生活欲望基本達到頂峰的時期,要心無雜念期待“無事”幾乎不可能,背負著所謂安家立業、發展富裕生活的心勁兒壓都壓不下去,往往寧可拚得頭破血流,也不願苟且而生。後來通過環中國邊境行發現了差異,同在中年,一個但求無事,一個事事有求。前者要麼是通透之人徹悟人生而無所願求,要麼是甘於此生不敢破釜沉舟再求奮鬥,後者呢,大多是身在其中難以自知。總之,什麼日子都需要一個基本的自我要求。比如我,追求喜好,把喜歡當成事,還要考慮在短暫的生命中為別人、為這個社會做出點貢獻,一方麵讓自己有所樂,另一方麵讓自己有些價值,這才是相對圓滿的,功利之心放置其後,無事清淨也在其後。
大抵是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巨大差別,我始終以為,人要體驗才不失為活一遭。體驗之餘,理性才有機會變成智慧的化身,感性才有可能剔除多愁善感。總之,環行中國邊境,成長大於“承受”,就沒有浪費這一路風景。在未來的道路上,謹以此後記祝願我們的國家日益強大,祝願我們的青年之士發奮圖強,祝國之昌盛使民享安樂,人人有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