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定義

之前,我認為英雄必定是一個人為國家亦或是為正義犧牲,做出貢獻;但其實不完全是這樣的,英雄也可以是一個團體。

“英雄”是由好多個人的付出組成的。此書中有一章,讓我印象很深,名叫《采蒲台的葦》,寫的是發生在白洋澱的一個事件。作者開篇從葦塘的景色入手,展示了人們和葦關係之親密。隨後寫道:“如果單純是葦,如果單純是好看,那就不成為冀中的名勝。”是的,這片葦塘沒有故事,沒有背後的英雄,又怎麼會美?

接著,作者引入了事件,在采蒲台的時候,村民和幹部被鬼子包圍了,婦女和男人們寧願永遠倒在冰上不醒來,也不願出賣抗日隊伍。

“沒有!”兩個字很普通,沒有什麼特別,卻說得鏗鏘有力,寧死不屈的品質在這兩個再普通不過的字裏體現得淋漓盡致。

文章的結尾是這樣寫的:“‘沒有!沒有!’這聲音將永遠響在葦塘附近,永遠響在白洋澱人民的耳朵旁邊,甚至應該一代代傳給我們的子孫。永遠記住這兩句簡短有力的話吧!”

白洋澱最富有特色的便是葦,作者借物喻人,把這些堅貞的人兒比作蘆葦,他們身上堅毅、頑強、誓死不屈的英雄形象,寥寥幾筆便被勾勒了出來。

這篇短文,甚至整本書的文字都不是很華麗,而是很樸素、很簡潔,卻又很生動,字裏行間透露著中華民族兒女的骨氣。

白洋澱的人民是名副其實的英雄,他們真誠、質樸、進取,這些品質都是極其可貴的。孫犁將殘酷的現實和人性之美,緊緊地和白洋澱的水、草、房屋連結在一起,融為一張世間最美的圖畫,牢牢地刻在了每一位讀者的心上。

【名師點評】

《白洋澱紀事》中沒有什麼家喻戶曉的英雄,每個人都在為革命的勝利貢獻自己的力量,如此才像滾雪球一樣由小的成功“彙聚”成了革命的勝利。這些平凡小事同我們熟知的黃繼光、董存瑞等英勇事跡同樣感人。小作者就是從《采蒲台的葦》這樣一篇小文章裏,獲得了深切的體會,認識到正是因為有這樣無數默默無聞的英雄在奉獻,革命才能勝利。這篇文章的全文感情真摯,語言樸實,所思所想貼近生活實際,讀來令人備受鼓舞。

那些偉大而平凡的人

在冀中平原上,有一個小村莊叫白洋澱,那裏的蘆葦做成的席子格外得好。就在這個不起眼的小村莊,抗日的烽火正悄悄蔓延。

讀完《白洋澱紀事》,發現裏麵沒有什麼偉大的英雄人物與可歌可頌的事跡,隻有平凡的農民與村級幹部的互助互利,落後分子與積極分子的矛盾,以及遊擊隊員對家鄉的思戀……平靜的日子掩蓋不住人民解放前生活的苦難與淒涼,以及解放後的艱辛與歡樂。

董存瑞炸碉堡固然可歌可泣,黃繼光堵槍眼也的確讓人感動,狼牙山五壯士的奉獻自我更讓人深受震撼,可是,革命的勝利,絕不是單單建立在這些英雄身上的,而是建立在數百萬人民子弟兵身上的,是建立在艱苦奮鬥,對革命有著不滅的熱忱的遊擊隊員身上的,更是建立在成千上萬的因幫助解放軍而受苦受難卻依舊熱愛共產黨的人民身上的。如果說英雄們是一盞光芒四射的明燈,驅散了四周的陰霾,那麼覺悟了的人民群眾就是緩緩升起的朝陽,更是讓黑暗無所遁形。他們固然微不足道,思想也未必那麼進步,但千千萬萬的群眾,卻能對革命產生深遠的影響。共產黨就是意識到這一點,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國民黨就是忽視了這一點,最後才被消滅得一幹二淨。

而《白洋澱紀事》,就是講述千千萬萬小人物事跡的一本書。這裏有人民熱切招待負傷的八路軍時的噓寒問暖,也有遊擊隊員衝鋒時嘹亮的軍號;有人民被地主土豪欺壓時的哀號,也有勝利時快樂的歡呼;有批鬥鄉紳土豪時憤怒的叫喊,也有麵對落後分子的認真開導……沒有人描述他們,也沒有人想到要去記載他們,他們過著平凡的生活,怡然自樂。但是,一到山河破碎、硝煙四起的時候,人人都拿起了武器,人人都成了戰士。就是這些英勇抗戰的前輩,還了我們一個完整的祖國。

這本書不僅寫出了戰爭的殘酷,更寫出了人心的真誠、人民的淳樸和精神的進取。請不要讓他們平凡又偉大的事跡,隨著時間一同逝去!請記住他們,這些給了我們新生活的偉大的老前輩!

【名師點評】

文章的結構簡潔合理,作者對原著的理解也十分深刻透徹。全文語言雖然並不華麗,但卻極為準確生動,情感豐富而真實,讀來津津有味。作為新時代的一員,我們遠離了戰爭的硝煙,但是白洋澱人民的精神卻需要我們傳承下去,在做好普通人的同時,還要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