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名:上清太上八素真經。撰人不詳,約出樸東晉南朝。係早期上清派重要經典之一。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玄部玉訣類。
上清太上八素真經
《太上隱書八素真經》者,乃玄清玉皇之道也。上皇天帝以此書授太微天帝君、三元紫精道君、真陽元老君。此君受書,施行道成後,以付太上道君。太上道君以傳金闕後聖李君,李君以付太虛真人、南嶽赤君,使下授學道,宿有金名玉字,高閣刻名,當為真人者。太上之隱文,不傳於地仙,地仙亦自不得獲之矣。
太上曰:夫五星者,是日月之靈根,天胎之五藏也。是以天精結纏,以成五星,天地賴以綜氣,日月擊之而明。若夫天氣不育,則三合虧盈,地氣不育,則萬物枯滯,虧盈則天震地動。若夫列宿不守,則日月薄蝕,五星亂度,則二象失光。天地泰則五星映清,天精合則五星光明。星之靈道,太山上應,德神玉清,上照太虛,下朗萬兆。兆有得失,則五度錯逆,兆有和吉,則流行順道,映洞禍福,毫縷畢彰,玄照纖末,幽存功過者也。五帝上言於星中真皇,真皇上奏於太上玉君,是以辰光轉燭以示萬生,傍行越位以告災祥也。地建五嶽之山,以象五行之星;人立五臟之神,以擬五行之用。三氣迴合,是以天地列備矣。星之為精,上通衆精,下共光津,吐納則三華漱澤萬靈,傍達三六,中含養生,其事洞而微極,其器浩而長攬也。仙人唯知飛丹召霜,煎鍊雲朱水玉,解金九爐炎霄,勤苦極於營贍,司候足於劬勞,就有成者,不過昇身上天,超躍玄洲耳。此故仙人而已,遠可遊於九宮之間矣,則未有得真人之門戶也。吾今有一道,乃為上真之法,不但中真而已。子乃欲招致五星,與同輦駕三素以上騰,坐八景以遊盼,登太帝之西墉,縱形太空,白日登晨乎。吾昔受之於玉皇,行之迄今,四十六萬年而不休者,翫此道之奇妙,樂五星之接遇也。既得分形億兆,生雲育澤,上遊玉清,下看太極矣,遂為太上之真人者,致五星之精也。隱祕妙術,藏之雲閣,蘊抱靈訣,與之俱遊者矣。子當下封萬生,為十天之帝,玄名碧書,早刻瓊閣,宜令初學真人,受此祕章,令子傳付施行,必當得人。此書是上真之訣,不得傳地仙之夫也。出傳之始,皆當須玄應感悟,靈告其人,乃當清齋委約,誓盟三天,七百年中得三傳,限盡藏之五嶽,不復得出也。泄漏天文隱書,已告天帝,誅其三祖,又下三官,絕其身命,生被水火,死為下鬼矣。諸學真之人而受此書,皆有太帝目名西華宮,有琅簡蘂書於紫宮,當為真人者,乃得此文也。乃是子未生之前五千歲,已有玄名定錄,當遇此經也。子勿以始受此書,而謂非宿命之分矣。玉皇下盼遊生,見有得此書者,即告太上,使遣飛靈玉童三十六人,侍此書之所在處也。又告太極遣南陵玉女三十二人,衛此五星真君、君夫人之名字也。又並使玉童、玉女,衛護有書之身。有書皆盛以別笈,開發省按,皆向書再拜,燒香左右。玉童、玉女司視功過,察人誠向,有 違有善,徑聞太上,不可不慎。
修行此道,五年之中,玉童、玉女見形,為子使役。行之十四年,道成,得與五星同輿,上詣玉清宮。
夫上真之道有七,太上之道有三,中真之道有六,下真之道有八。
上真之道有七,列篇目於左:
第一曰太上鬱儀奔日文,第二曰太上結璘奔月章,第三曰太上八素奔辰隱書,第四曰太微帝君飛天綱上經,第五曰高上大洞真經三十九章,第六曰金闕靈書紫文上經,第七曰黃老八道九真中經。
右上真之道,總而行之,為上清真人,給玉童、玉女各三千人,位為諸天帝之位。行則三色之節,從羣神萬真,前導鳳歌,後從玄鈞,白虎啟路,飛龍翼轅。
太上之道有三,列篇目於左:
玉清隱書,神虎大符,金虎真符。
右太上之道,總而行之,為太上之道,給玉童、玉女各二千人,位為上真玉皇之君。行則五色神節,從千真羣仙,前導天鈞,後從鸞歌,三真侍轅,騰翥九天。
中真之道有六,列篇目於左:太丹隱書朝真上經玉帝神符,三天正法鳳真之文九真升玄文,三元布經四真之章太上金策,方諸洞房玉字上經六甲靈飛,靈寶祕文三皇內文天文大字,青要紫書曲素訣辭三五順行。
右中真之道,總而行之,則為上清中道真人,給玉童、玉女各一千人,位為上清左右卿相之師。行則紫毛之節,從萬神千真,前吹鳳嗚,後奏天鈞,玄龍啟道,五帝驗軒,飛行太空,遨戲丹霄。
下真之道有八,列篇目於左:
上清九化十變三九素語,丹景道精隱地八術,天關三圖玄皇玉書,神州七變七轉洞經,紫度中方石精玉馬之母,絳錄黃道玉目龍書眾文,素奏中章五行祕符,五帝玉玄上元五書。
右下真之道,總而行之,則為上清下元真人,給玉童玉女五百人,位為上清左右大夫之官。行則五色之節,從眾神玉女,前嘯九鳳,後吹八鸞,白虯啟道,太極驗軒,飛行倒景,遨遊紫房。
上清上真、中道真人、下元真人,所應施修道經,各有篇目,分別為部第,令相隨也。若總修一真之事者,當盡得一真之部書,兼而行之,則為上清真人。
若所得書不備具,或得上經,或得中篇,或得下文,雖專修行而闕其餘者,但可飛仙而已。遠詣太極,下遊五嶽,自不得為上清三真也。子當勤心天地,啟告神玄,遠遊名山,祝願千靈,尋求寶文,令道德備焉。既修行一部,上登上清,所給玉童、玉女,便有千數百矣。若偏得一書,而不都具,則玉童、玉女,故自依所受書限,而給衛之耳。
唯修《太上鬱儀奔日文》、《結璘奔月章》、《八素奔辰隱書》,便登上清為下元真人,以不盡修上真之事故也。過其餘者,皆應兼修,兼修道成,乃昇上清。
若都總修三真之道經,聞見玉清之隱書,佩神虎之大符,便上為玉皇之君太上之真,給玉童、玉女三萬人,遨遊高上之闕,出入玉清之宮,於是天帝太微君,來受事於玉皇焉。
《玉清隱書》有四卷,乃高上玉皇昔受之於玉玄太皇道君禁書也。玉皇君所寶妙者也,以付太極四真人,使掌祕藏之,五千年內聽三授,授於上清之玉真人也。若一千年中過三人,亦聽之也。授限訖,不得復傳。世俗之中,千萬之人,時有一人當為天真所授,以得此書者,太上玄臺已有玉名,當為上真故也。有書者在家給玉童三百人,玉女三百人,旦夕當致眾真仙神、名山之靈,詣其寢房,論道講德矣。此謂有書者在家處俗,未去學道時也。山尋真,研味靈文,則威製六天,役使山神,五嶽來朝,玉童玉女形見,侍真燒香。
《太上神虎符》,太上虛皇道君以授於太上也。太上道君以付三天真皇,使授諸真人及天帝眾官也。此符有真名於上清者,皆受佩之也。但有此符而無《玉清隱書》者,皆不得為上清之真,但太極之上真耳。
《太微天帝金虎符》,太上玉真保皇道君以授於太上太微天帝君也。天帝有三十六,其太微天帝最尊貴,諸天帝皆詣受事矣。受此符皆威製萬神,使役千靈,龍虎衛從,得乘三素之雲,上昇太極上清,拜為左公。
《玉清隱書》玄遠絕邈,下真及飛仙之徒,便當息心於無窮之冀耳。《神虎符》、《金虎符》,飛仙輩勤求不已,或有得理矣。自無玄名靈籙,復求不與此文相遇者,比肩也、況玉清之道乎。
太上曰:昔謂太清不可登,而況於太極乎。乃謂上清不可聞,而況於玉清乎。明真中有高卑,玄中有階次也。過此以前,非所復議。
玉清宮之下真人,乃上清宮之上真人。太極宮之上真人,乃上清宮之下真人。太清宮之上真人,乃太極宮之下真人。從此以下,次得九宮之飛仙也。
《玉清隱書》當傳之時,太極四真人各奉執一卷,以上呈上皇、高上、玉皇、玉玄四道君,探按金格玉名,當為上真玉君者,然後乃出傳之耳。有此者立致眾真仙人,來詣其房寢,若修至道,太上不復試其情狀也。是宿有金格玉名,必當為上真故也。《玉清隱書》,道妙於《鬱儀文》矣。
有《太上鬱儀奔日文》、《結璘奔月章》、《八素奔辰經》,修行其法,太極真人不復下試。
有《大洞真經》者,修行其法,七祖、父母皆離脫鬼名,原貸三官考謫,度錄仙府,解釋艱羅,使詣朱火丹陵宮,受學仙道。仙道成,使翼佐五帝,為九宮之仙也。謂其人備《大洞真經》者也。此書依四極定法,偏為其七祖獲仙,不同於他經矣,甚不可不修行也。若既修之而被試,不過或偏行一道,或中路而息者,自救不暇,亦不能為其七世致仙也。夫鬼可以學仙,如人可以學道,七世立德,故慶流子孫,令致神仙也。一身修道,備明洞經者,則祚及七祖,故當反此胎形,以為仙官耳。中央黃老君以此洞經之妙,而為七世獲福,尤深祕之,與《鬱儀文》 同笈。上清眾真亦貴此道,以其功加於七祖,德昇於上世故也。
後聖李君奉受《八素真經奔辰隱書》,施行其法,乃致太微天帝下迎,五星同輿,乘華三素,上登玉清,受書為上清金闕帝君。
登飛木星之道:歲星圓鏡木精,玄朗東陽之陔,星中有九門,門中出九鋒芒,鋒芒光垂九百萬丈,一門輒有一青帝,備門奉衛於中央青皇真君也。中央有始陽上真青皇道君,諱澄瀾,字清凝;夫人諱寶容,字飛雲,治在木星之內,鎮守九門,運青光流鋒,以照上下之真。欲飛登之法,常思見歲星,當' 正心視星,以右手拊心而禮之,左手掩兩目,乃九閉氣,又叩齒二十七通,咽液九過,使目閉於手下,心呼歲星中真皇之君、君夫人名諱字三過,畢曰:願得與始陽青皇真君、君夫人,共乘八景碧輿,上登太上宮。言畢,乃臨閉目於手下,向星微祝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