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軍閥割據 有鬼犯邊(1 / 3)

軍閥割據

任何一個跟政治有關的組織,都是在特定的曆史背景下產生的,軍統是這樣,軍統的前身——複興社也是這樣,複興社的母體——力行社更是這樣。說軍統,就不能不說複興社;說複興社,就不能不說力行社。當然,無論是軍統還是複興社、力行社,都是特務組織。複興社是由力行社的“精華”特務組成的,而軍統又是由複興社的“專業”特務組成的。從這個角度說,沒有力行社,也就沒有軍統。

20世紀初期,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經濟凋敝,民不聊生,清政府的八旗、綠營等軍隊嚴重腐化,根本沒有辦法阻止各地的農民起義。再加上當時中國大部分地區的經濟還處在區域性農業經濟的形態,隻要有了地盤有了人馬,就完全可以自給自足,所以軍閥們爭相奪取地盤,招攬人馬。在這種“有槍便是草頭王”的亂世,各地起義隊伍和地主武裝像雨後春筍一樣紛紛成長起來,一些力量比較大的,就逐漸發展成湘軍、淮軍這樣的大軍閥。這些大軍閥們,在清朝皇帝還沒有下台時,就憑借武力搶地盤、搶財寶,一直搶到了民國。

如果沒有外人的摻和,一家人爭得再厲害,情況也不會太嚴重——都是自家兄弟,打累了、鬧煩了,自然就消停了,也自然不會有力行社以及後來的複興社,乃至後來軍統的誕生。

可惜,曆史不讓軍閥們消停,當時各個帝國主義國家已經在中國劃分了勢力範圍,紛紛扶植各地軍閥作為自己的利益代理人。於是,即使軍閥們不想打仗,各個帝國主義國家也會鼓動軍閥們不停地開戰。

當時的中國,就像一個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大家庭,在外人的挑唆之下,兄弟成恨,妯娌成仇,一天到晚為了點芝麻綠豆大的利益打得不可開交。正是這種情形,才決定了後來的軍統的性質和主要工作:促進中央集權!

燒香引來鬼

“屋漏偏逢連夜雨”,本來中國這個大家庭已經打得很熱鬧了,偏偏還有個不懷好意的鄰居時刻覬覦中國的財產,還時不時欺負中國人。也正是這個鄰居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力行社,也就是後來的複興社的成立。

這鄰居不是別人,就是日本。

不少人說,日本侵略中國是從1929年日本遭受金融風暴開始的。其實不然,日本和中國的積怨已久。就是這種長久的積怨,才使得後來的軍統可以以“抗日”的名義招募來大量的人才。

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是從明朝開始的。1559年,倭寇侵華,後來被名將戚繼光狠狠揍了一頓,侵略者才灰溜溜地回了日本。但從那以後,日本就時不時地騷擾我國的沿海地區。直到現在,我國很多地方的婦女,發髻上仍然插著三支短劍一樣的簪子,那就是明朝時,婦女們抵擋星夜來襲的倭寇的武器——用它們殺死倭寇,或者結束自己的生命。

1894年,甲午海戰爆發,這場海戰一直持續了一年之久,鄧世昌就是在這場海戰中犧牲的。當時,我國翻譯界的泰鬥——冰心先生的父親浴血海疆,從不抽煙的冰心的母親,則一直在身邊暗藏大塊鴉片,準備一旦聽到冰心父親陣亡的消息就吞煙自殺。

1900年,日本和其他幾個國家組成了八國聯軍,一路殺氣騰騰地衝進北京燒殺淫掠,搶走了無數的金銀財寶,最後還一把火燒了圓明園。著名作家老舍的父親就是在抵抗八國聯軍的巷戰中犧牲的。日本人搶夠了,折騰完了之後,又逼著清政府簽訂了一係列的不平等條約,還勒索了大量的白銀。就這樣,日本掘出了自己在中國的“第一桶金”。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日本和俄國為了爭奪中國的土地,在中國的地盤上開了戰,還殺了無數的中國百姓。這場戰爭的唯一好處,就是促使魯迅先生棄醫從文。從此,世界上少了一個醫生,多了一個作家、一個鬥士。

日俄戰爭之後,日本消停了幾年,但是對中國的賊心卻一直都在。

此時的中國,正在發生一場天翻地覆的變化:共產黨成立了、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領導的起義成功了、中華民國成立了、黃埔軍校建立了……

這一係列的變化,給無數的革命青年帶來了希望,這些希望為力行社的成立奠定了基礎。在這一係列的變化中,黃埔軍校的建立,給力行社以及後來的複興社、軍統的成立和發展提供了基本的人力基礎和思想基礎。

此時的日本,依然在認真盤算,怎樣才能從中國身上咬下一塊肉來。

1918年,日本首相山縣有朋在政府文件中提到:“未來我國利權之擴張方向應為中國,帝國與中國之地理位置、國際關係,優於其他各國,向中國擴張國權,增進我國之利益,必然是十分有利的。”無獨有偶,1921年5月31日,日本內閣通過了《對滿蒙的政策》(當時滿、蒙均為中國領土),在此政策中明確規定:“不僅要確保和有效地利用我國在滿蒙的即得特殊地位與利權,而且今後必須進一步努力,獲取我國之國防與國民經濟生存上所必需的地位和權利。”

1923年9月1日的上午,日本關東爆發了一場7.9級大地震。大地震帶來的不僅僅是房倒屋塌,還有海嘯和泥石流。

比地震、海嘯和泥石流更可怕的是地震引起的火災,由於地震發生時正值中午,很多人家正在做飯,傾倒的爐火瞬間就引起了一百多處小型火災。當時日本的房屋以木結構為主,所以火勢迅速蔓延,熊熊大火燒了三天三夜,遇難者多達數萬,其中包括幾千名旅日華人。

關東大地震爆發後,善良的中國人本著“冤家宜解不宜結”的原則向日本伸出了援助之手,中國政府以及各官方和民間組織向日本捐助了價值幾十萬銀圓的錢糧和藥品。中國的各個著名寺廟以及宗教組織也為關東大地震的遇難者舉行了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