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說服力大運用 (2)(2 / 3)

談判團隊的設計必須考慮到傾聽技巧、總部影響力和團隊力量等因素。

傾聽是商務談判的一項重要活動。談判者的首要任務就是收集信息,從而增強創造力。這就意味著應指派專門成員負責“傾聽”、“記筆記”,傾聽者無須操心在會晤中的發言問題,從而盡可能多地理解對手的偏好。

總部影響力是談判成功的關鍵,因此如果請總部高層管理者參加與注重等級製文化的對手的談判,那麼職位在說服和表達開展業務的興趣方麵起著重要的作用。

善於利用團隊力量也是談判成功的重要因素。商務談判是一個溝通過程,單個談判者再好的理由也可能敵不過眾人點頭,而且團隊式談判要比個人式談判更容易收集詳細的信息。例如,亞洲商人善於帶下級經理參加談判,以便起到觀察和認真記筆記的雙重培訓目的,相反,受獨立和個人主義等文化傳統影響的歐洲商人則常常會單槍匹馬地對付為數不少的對手。

談判準備工作包括:談判背景,對人和形勢的評估,談判過程中需要核實的事實,議事日程,最佳備選方案和讓步策略。其中談判背景又包含:談判地點,場地布置,談判單位,參談人數,聽眾,交流渠道和談判時限。所有這些準備必須考慮到可能的文化差異。例如,場地布置方麵的文化差異對合作可能會有微妙的影響。在等級觀念較重的文化中,如果房間安排不當、較隨便,可能會引起對方的不安甚至惱怒。

另外,談判方式也因文化而異。歐洲文化傾向於眾人一起來“敲定一個協議”;而亞洲文化喜歡先與每個人單獨談,如果每個人都同意的話,再安排範圍更廣的會談;非洲人喜歡累計的方法,和一方先談,達成一項協議,然後前麵的兩方再邀請第三方,如此進行下去。

談判時限的控製也很重要。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時間觀念。如歐洲文化的時間觀念很強,對歐洲人來說時間就是金錢。而中東和拉丁美洲文化的時間觀念則較弱,在他們看來,時間應當是被享用的。因此,在國際商務談判中,對時間觀差異應有所準備。

這是講的國際談判,在日常的商業交往中的談判也是同樣的道理。這些基本的準備工作是非做不可的,這是談判成功的前提條件。

要多做調查,千萬不要隻知道自己的目標就盲目開始談判,在將要涉及的問題上多花點時間,研究對方,比如其財務狀況、市場份額等。這樣你就會胸有成竹。

同樣對自己,你要預知對方的主攻方向,首先完善自身,避免腹背受敵。設想對手已經發現你債務纏身,或從未經手過大生意,或者你不擅長計算,對此,要做好預防。把能藏好的弱點掩藏起來,藏不了的也要能自圓其說;搶在對手之前與朋友先談一談;請專家給你解釋不懂的地方;訓練自己學會在說話之前先停下來想一想等等都不失為明智之舉。

隻有這樣才能使你在談判中遊刃有餘地掌握彈性幅度,把握對方的致命點,贏得談判的勝利。

時間戰術

“爭分奪秒”有它的優點,“拖延時間”也有它的用處。兩個法寶兼備,是談判人員應有的談判藝術。

商務談判中的拖延戰術,形式多樣,目的也不盡相同。由於它具有以靜製動、少留破綻的特點,因此成為談判中常用的一種戰術手段。

當雙方“談不攏”造成僵局時,有必要把洽談節奏放慢,看看到底阻礙在什麼地方,以便想辦法解決。

柯南道爾是《福爾摩斯探案集》的作者,生性固執,在寫完探案集第四卷後,執意不肯再寫,用實際行動,讓筆下的福爾摩斯與罪犯莫裏亞蒂教授同墜深穀,“一了百了”了。

柯氏的出版商梅斯是個精明人,知道柯氏隻是厭倦了這種通俗文學的寫作,對於這個給作者帶來過巨大聲譽和利益的福爾摩斯,柯氏還是情有獨鍾的。於是梅斯一麵牢牢抓住版權代理不放,同時拚命作柯氏的工作,不時向他透露福爾摩斯迷們的種種惋惜不滿之情;同時又許以一個故事一千鎊的優厚稿酬。雙管齊下,一年以後果然有了成果,柯南道爾又重新執筆,讓福爾摩斯從峽穀裏爬了出來,再演出一段段精彩的探案故事。

試想,如果當時梅斯不是給對方一段緩衝時間,而是心急火燎、不斷催逼,恐怕偵探文學史上將會失去一顆亮麗的巨星。

當然,有的談判中的阻礙是“隱性”的,往往隱蔽在種種堂而皇之的借口之下,不易被人一下子看破,這就更需要我們先拖一拖、緩一緩,從容處理這種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