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亥的得寵,對於努爾哈赤成群的後妃來說,是一個不祥的預兆。大家感覺這個年齡不大的女人不僅擁有王宮的大量財產,將來很有可能擁有天下,成為真正的主人。
清朝的帝王,從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帝,到清末光緒帝、宣統帝,共經曆十二帝。這些封建帝王性格各異,成就也各不相同,有的功績煊赫,有的碌碌無為。這和他們所生活的環境,也就是後宮生活大有關聯。所以,研究帝王的後宮資料,會了解到帝王不為人知的另一麵,通過這些了解帝王的性格、誌趣,這樣對他們的認識和評價才會更加全麵、更加客觀、更加準確。
什麼叫“後宮”呢?後宮其實就是古代所說的“六宮”。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詩句,其中就提到了“六宮”這個詞。六宮是什麼意思呢?東漢經學大師鄭玄這樣注釋:“六宮者,前一宮,後五宮也。五者,後一宮,三夫人一宮,九嬪一宮,二十七世婦一宮,八十一禦妻一宮。凡百二十人。”就是說,是這六種不同身份的人,居住在這六座不同的宮殿裏麵,所以稱之為“六宮”。
這一章,我給大家講一講努爾哈赤休妻殺子之謎。
努爾哈赤是清朝的開國皇帝,名叫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是一位了不起的封建帝王,他以十三副鎧甲、部眾三十餘人起兵,逐步壯大,建立了以下赫赫功勳:
一、統一女真各部。努爾哈赤統一了建州各部,海西四部,又征服了東海女真,統一了分散在東北地區的女真各部,實現了自元、明幾百年來未能實現的統一。
二、創建八旗製度。努爾哈赤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建立黃、白、紅、藍四旗。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原有四旗之外,增編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把後金管轄下的所有人都編在旗內,這些人平時耕田打獵,戰時披甲上陣。八旗製度是軍政合一的政治體製,也是清朝定鼎燕京、入主中原的政治基礎。
三、創製滿族文字。努爾哈赤命人用蒙古字母拚寫滿語,創製滿文,使滿語滿文成為清朝官方語言和文字,形成了獨具風格的民族文字。
四、建立後金政權。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開啟了他宏偉事業的起點。之後,他遷都遼陽、沈陽,為後世接班人統一全國、建立大清朝奠定了根基。
所以,後世曆史這樣高度評價他:“用兵三十餘年,建國踐祚。薩爾滸一役,翦商業定。遷都沈陽,規模遠矣。”(《清史稿》)
努爾哈赤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民國初年,由北洋政府設館編修的《清史稿》中是這麼描述的:“太祖儀表雄偉,誌意闊大,沈幾內蘊,發聲若鍾,睹記不忘,延攬大度。”都是誇他的話,說他長得棒,聲若洪鍾,有誌向,有內涵,有度量。《清史稿》當然會這樣評價,因為這部書的總纂趙爾巽做過清朝的巡撫、尚書、總督、將軍,那都是受清朝恩惠封賜所得。
可是,我們也看到了關於努爾哈赤的評價的另外一種資料,這資料就是《柵中日錄》。《柵中日錄》的作者叫作李民寏。他是朝鮮人,1619年明朝派兵征伐後金,朝鮮國王派兵助明,李民寏作為幕僚隨軍。結果明軍大敗,全軍覆沒,朝鮮軍投降,李民寏被俘。第二年,李民寏獲釋回國。他把自己在建州的所見所聞較為詳細地記錄在《柵中日錄》中。在《柵中日錄》中這樣記載:“奴酋為人猜厲威暴,雖其妻子及素親愛者,少有所忤,即加殺害,是以人莫不畏懼。”
兩種史料,對一個人卻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評論。我們細讀《柵中日錄》,分析李民寏對努爾哈赤的認識。他說若其後妃子女“少有所忤”,努爾哈赤“即加殺害”,意思是說努爾哈赤動不動就殺人。難道李民寏說的是真的嗎?我們查閱了史料,還真的看到了發生在努爾哈赤後宮中的兩樁重要事件,即“休妻”和“殺子”事件。讓我們逐一分析一下,看看兩種史料哪種評價更接近於史實。
先說努爾哈赤“休妻案”。
在那個年代,休妻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可是,卻發生在努爾哈赤的身上了。
他要休掉的這位妻子是誰呢?正是他的大妃阿巴亥,這個讓他魂牽夢繞的女人。阿巴亥是海西女真烏拉部貝勒滿泰之女。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12歲的阿巴亥在叔父布占泰的護送下到赫圖阿拉,嫁給了比她年長31歲的努爾哈赤為側福晉,兩年之後被冊為大福晉,成為努爾哈赤的大妃。
努爾哈赤非常寵愛這個女人,為什麼呢?
其一是這個女子長得漂亮。這是毋庸置疑的,有人說她喜歡打扮,愛穿漂亮衣服,經常濃妝豔抹,使比她大31歲的努爾哈赤不由得神魂顛倒。
其二是生育皇子。這是很關鍵的一條。阿巴亥成為努爾哈赤的大妃後很是爭氣,不斷生育,萬曆三十四年,也就是1606年,生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1612年,生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1614年,生十五子豫親王多鐸。這個老汗王努爾哈赤,眼看著自己一天天老去,就盼望著多生些皇子來繼承他的事業。而阿巴亥恰恰做到了,她是努爾哈赤後妃中生育皇子最多的女人,沒有誰能超過她。這麼可心兒的年輕女人,努爾哈赤能不喜歡嗎?
其三是阿巴亥的出身。這點也很重要。她的父親滿泰是海西女真烏拉部貝勒。叔父布占泰也是烏拉部貝勒,就是他護送阿巴亥嫁到努爾哈赤的家中。而布占泰又先後娶了努爾哈赤的三個女兒做貝勒夫人。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努爾哈赤和阿巴亥母家的關係是很複雜的,雖然有利益上的聯合,但是也有重大衝突。
阿巴亥的得寵,對於努爾哈赤成群的後妃來說,是一個不祥的預兆。大家感覺這個年齡不大的女人不僅擁有王宮的大量財產,將來很有可能擁有天下,成為真正的主人。因而,她必將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弄不好會成為眾矢之的。這是阿巴亥最怕看到的事情。但是,有一句話叫作怕什麼來什麼,阿巴亥懼怕的事情終於發生了——那些嫉妒自己得寵的妃嬪們向她發起了最猛烈的攻擊。
天命五年(1620年)三月,努爾哈赤的小福晉代音察秘密向努爾哈赤寫信舉報大妃阿巴亥。接到代音察的舉報,努爾哈赤的汗毛都豎起來了,他簡直不敢相信,他認為這裏麵寫的絕對不是真的!他寧願認為是代音察在撒謊,也不願相信這些。努爾哈赤驚訝、氣憤、羞辱,這些他從來沒有經曆過的感受一起湧上了心頭,他簡直都要窒息了。代音察究竟在舉報信中說了什麼,會讓老汗王這樣呢?
這件事就是大妃勾引大貝勒代善。
代善,生於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七月初三日,為努爾哈赤的次子,努爾哈赤第一位大福晉佟佳氏所生,也是清代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對清朝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貢獻。天命元年(1616年),努爾哈赤封四大貝勒,代善與堂弟阿敏、五弟莽古爾泰、八弟皇太極被封為和碩貝勒,因為他在四人中年齡最大,被稱為“大貝勒”。代善作戰勇敢,又有機謀,很得努爾哈赤的賞識,因而得到重用,“太祖嘉代善勇敢克敵,賜號古英巴圖魯”(《清史稿》)。盡管如此,作為母親輩分的大妃,也應該不敢去勾引兒子輩分的大貝勒。但是,代音察舉報:“大福晉曾兩次備飯,送與大貝勒,大貝勒受而食之。”(《滿文老檔》)
不過僅憑這點,很難判定阿巴亥與大貝勒代善有染。代音察便使出了殺手鐧,她說阿巴亥與代善兩人曾經幽會,而且是深夜幽會:“大福晉一日二三次遣人至大貝勒家,如此往來,諒有同謀。大福晉自身,深夜出院,亦已二三次矣。”(《滿文老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