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後的日本人4(1 / 2)

國家主義的秘密結社在日本早就存在。這些團體要“洗刷日本的汙名”。那些因複仇宿願未了,而感到“世界不平衡”的人極可能參加這種秘密團體。這類團體就如黑龍會、玄洋社等使用的暴力,在日本的道德中是“份內的情義”,是允許使用的。為了消滅這種暴力,今後若幹年內,日本政府還必須繼續以往長時期的努力,來強調“義務”,貶抑“情義”。

因此,僅僅號召“判斷”正確還不夠,還必須重建日本經濟,讓目前二三十歲的人有生

活之路,能夠“各得其所”。必須要改善農民的狀況。每當經濟不景氣時,日本人就會回到故鄉農村。但很多地方土地狹小,債務也很繁重,很難養活眾多的人口。工業也必須開始發展。反對平分遺產的情緒十分強烈,隻有長子能夠繼承遺產,其他幼子隻能到城市去尋找機會。

日本人今後無疑要經曆一條漫長而艱苦的道路。但是,如果國家預算不列入重整軍備的費用,他們就有機會提高國民的生活水平。珍珠港事件前大約10年間,日本年收入的一半都花在軍備及維持軍隊上。這樣的國家如果停止這類支出並逐步減輕農民的租稅,是有可能為健全的經濟建立起基礎的。日本農產品的分配是耕種者得60%,其餘40%用於支付租稅及佃租。同是種稻國的緬甸、暹羅,傳統的分配方式是90%留給耕種者。日本耕種者所交納的巨額稅金歸根結底用在了支付軍費上。

今後10年間,歐洲或亞洲任何不擴充軍備的國家,都將比搞軍備的國家具有潛在的優勢。這類國家可以把財富用來建設健全而繁榮的經濟。在美國,我們在推行亞洲政策及歐洲政策時幾乎未注意這種情況。因為我國不會因國防計劃的巨大費用而陷入貧困,我國沒有蒙受戰爭災禍。我們不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我們的重大問題是工業生產過剩。我們的機械設備和大批量生產模式已如此完善,若不從事大規模軍備、奢侈品生產、福利事業及研究設施,我們的人就將麵臨失業。盈利投資的需求也十分迫切。

其他國家情況則完全不同,即便西歐也很不相同。德國盡管要負擔巨大的賠償,但因為不能重新武裝,在今後10年左右,如果法國推行擴充軍備政策,那麼德國就有可能建設起法國所不能建立起來的健全而繁榮的經濟基礎。日本也將利用同樣的優勢超過中國。中國的當前目標是軍事化,而其野心得到了美國的支持。日本的國家預算中如果不包含軍事化目標,它將在不遠的將來奠定繁榮的基礎,並成為東方貿易中的主角。它的經濟將建立在和平利益的基礎上,並將提高國民的生活水平。和平的日本將在世界各國中獲得有聲譽的地位,如果美國能利用其勢力支持這項計劃,將對日本提供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