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1)

民國時期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一個特有的曆史階段,外有列強環伺,內有軍閥混戰,《民國江湖》係列叢書將從各個角度回首38年(1911年-1949年)中國的社會百態,如同一個多棱鏡,所折射出的那縷光和影,有美麗的,也有醜惡的,而整個民國所呈現的則是一種怯魅,好在它已落滿塵埃。

在中國曆史上,幾乎年年都有土匪,幾乎代代都有招安,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原名是《江湖豪客傳》,其中所描繪的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個好漢,實際上也就是當時的土匪,隻不過他們被施耐庵以濃妝豔抹的“俠”掩蓋了他們原本的“匪”,以文過飾非的“文”顛倒了他們曾經的“盜”,為的是狡辯出一個替天行道來,其實,宋代的土匪與民國時期的土匪並無二致,他們都要打家劫舍、燒殺奸淫。土匪是那個時代無可回避的一個史實,從鄉村到城市,從中原到邊境,從高山到大海,可以說,有人的地方就有土匪,有錢的地方就有劫掠,土匪的腳步聲是那個時代抹不去的音律,強盜的嘴臉是那個歲月燒不掉的音容。他們中絕大多數曾經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世代臉朝黃土背朝天,而經年累月的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終於讓他們拋棄了鋤頭,拿起了鳥槍,拉杆起事,落草為寇,正是忍無可忍之時,無須再忍。

在民國時期,許多土匪也曾在這個亂世或成為一代梟雄,如張作霖;或成為一代將才,如馬占山;或成為一代惡盜,如孫殿英;而更多的是孫美瑤、老洋人、瞿伯階、蔣世英這樣的地地道道的土匪,他們無惡不作,卻又左右逢源。而無論是一代梟雄之將還是雞鳴狗盜之徒,他們又都能在民國的大舞台上占據一個角色,這是因為軍閥常年混戰,他們就時常需要借用土匪的力量,所以與其說這是警察與小偷的遊戲,不如直接了當地說,這是兵匪一家親。許多匪徒當時都打著什麼“自治軍”、“保民團”之類的旗號,也高喊著什麼革命的標語,但實際上正如英國曆史學家、農民學家埃裏克·霍布斯鮑姆所言:“作為個體,他們算不上政治的或社會的叛逆者,更不要說是革命者了;作為農民他們拒絕服從……一般說來,他們隻不過是他們所身處社會的危機和矛盾的象征……因此土匪活動本身並非是一種改善農民社會的進程,而是在特殊環境下逃避社會的一種自救形式。”1969年,埃裏克·霍布斯鮑姆出版了《土匪》一書,這是以他1959年出版的《原始造反者》中的一章為主題擴充而成的。盡管該書篇幅不大,但卻十分引人深思,他提出了“社會土匪”(social bandits or social banditry)這一概念,恰如其分地描繪出了土匪從何而來、又將歸於何處。但以什麼方式自救呢?那就是劫掠。

其實,人的本性很簡單,那就是追逐幸福,而一旦一個人的幸福之路被堵塞,那麼,當他絕望的時候,他要麼以自殺的方式去天堂尋找幸福,要麼以暴力的方式強行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