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善惡分明有報應一門雙貴大團圓(1 / 3)

話說錢正林先生,為人正道。凡事不論大小,從不欺人。年輕之時,幾科鄉試,不能上進。此乃是時運不佳,以後開館訓蒙為業。又遇王有仁學生做出這樣的故事出來,他就與學生伸冤雪恨。被官私所累,又是幾年,不能時運處館。也是這時運不濟之故。幸虧朋友識他的,曉得他為人之道。不果時運欠通,將來總有發達之日,昌盛之時。現任鹽城縣教諭,然而又是一個窮官。那長子錢雲,甲午科鄉試第三十三名舉子。三報連捷,報到家門。錢正林曉得這個信息,喜出望外。一時親朋慶賀如雲。那時錢正林家中,好不熱鬧。遠近親友,俱來恭賀。開年次子年幼入學。錢姓一門父子三人,均已發達。光陰迅速,又是三載。次子又中式舉子。其時正林已致仕回家。那時仍回如皋祖籍,明年會試,錢雲兄弟兩人,一同進京會試。當年錢雲未得上進,而次子得了中進士。兄弟兩人回到家中。

錢正林好不歡喜。那李氏夫人甚是喜悅心頭。遂與丈夫正林閑談,說道:“想為人功名之事,無能強求。丈夫你那年輕之時,南考到上京去,費了多少錢。吃了多少辛苦,時運不濟,竟勿能上進。就是勉強,也是沒用的。如今兩個兒子,並不費事。俱各成名。諒必是總有怎麼修德,總有怎麼緣故。”正林道:“現下話,話少說。長子已早有金定小姐為婦,而今男成女大。也要與他一完其婚姻之禮,成其夫婦之緣才是道理。即如次子,已中了進士,從此官階有望了。但是也要與他攀成一家親事。待長子完婚之後,再與次子成親。我家兩個兒子娶了兩房媳婦。待長房裏生了長孫,也不必說。如其生了次孫,要與王家為嗣。將來頂王姓香火,所有以前荊知州吩咐下來的,王姓家產事業,田地等物,原付還王家收管。但是這一句話兒,是我以前收管他家業之事。我就將此話說過,所以倘到後來,仍要照以前的。斷不可稍有更改的。但是王家若能有後代傳香火,總要望我能可生了第一個孫子,則王家就可以仍將後嗣接下了。但是我雖有這條好良心,未知可能夠如我這條願。”那李氏夫人道:“叫聲丈夫啊!你既有這條好心,豈有沒得好報。不要說你生兩個孫子,就是將來有十個八個孫子也未可知。”正林道:“明日就去擇選良辰,與長子完婚。”

正在談講之際,門首來了兩個中年婦人,兩人走將進來。道過萬福,開言說道了。叫聲“錢老爺,錢太太在上,我們不是別人,就是住在小板橋頭的。他叫胡二媽媽,我叫徐氏三娘。我們與你老爺乃是從幼就認得的。那位胡二媽媽,他是同你老爺是世代的老鄰居。他當家的一向在張翰林老爺家下做長隨的。你錢老爺為因一向出門多年不會,故而有點見麵生了。”那錢正林仔細一想,說道:“不差,不差。我想著了是有的。介末(這麼)請教胡二媽媽哩!你在還有一個老婆婆,如今可在麼?”那胡媽媽接口說道:“那個是我家婆婆,如今不在了。竟已故世了六七年了。”正林道:“阿呀,我長久不在家鄉,連是這個隔壁的世居,也認不得了。如此兩位媽媽,請坐請坐。請問你們二人,今日到在家來,有何貴事?細細講我知道。”

那胡二媽媽說道:“我們今日來到府上,非為別事。乃為聽見你家二少爺,自從中了進士,為何時常不在家裏?但未知可曾恭喜,說過親事麼?”正林答道:“因為他的年紀小的狠,且為慢慢點兒不妨的。隻要門當戶對,就是慢點也好。他是常在京中候缺,或者得了一官半職,那時完姻不遲。”那胡二媽媽與那徐三娘子,二人齊聲對答道:“叫聲錢老爺啊,我們奉稟你老爺聽。自古說的:男大須婚,女大須嫁。況且二少爺後來官高顯爵,必須先娶官太太。上任起來,好成顯宦。現在有一位小姐,真個是男才女貌。況且鄉紳,對現任八兩對半斤,湊巧得緊,天賜良緣。老爺你認道是誰?就是這位張翰林的第三個女兒。他家大小姐,嫁到杭州陳學台的兒子,也是做官做府的人家。他家二小姐,嫁到蘇州李藩台家。第二個少爺是現在在京裏做刑部官員外郎。都是官府人家,攀官府人家。可惜,這個張翰林老爺,如今不在世了。是前年夏天故世的。現在府中不論大小事務,都是大少爺做主。老太太是享福人,諸事不管的。聽憑大少爺怎說怎好。這位大少爺他是吃我的乳,長大的。所以我的話,他是句句聽我的。阿錢老爺啊,這老爺啊著實可以做得的。但未知你老爺意下若何?但未知太太意下如何?”李氏夫人道:“據你們說來,卻是好的。但是我家二少爺現下不在家。自從進京去,還未曾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