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懷,以心為菩提
世事紛擾,我們能夠把握的不過本心而已。活在這滾滾紅塵中,要堅定本心、看透世事,又何嚐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流言蜚語,光怪陸離,引人迷失,惹人煩憂。
眾人總是太過看重那些功名利祿、富貴榮華,不停地追逐、爭搶,卻在無形之中為心上了一道重重的枷鎖。其實,名利若浮雲,富貴如糞土,又何須讓這些塵世的俗物禁錮自己。掙開這塵世的枷鎖,讓本心得以釋放,萬事萬物便如過眼雲煙,隨風四散了。
溧水之濱,一個失魂落魄的秀才沿著河堤沉重行走。他自嘲天意弄人:十年寒窗苦讀隻為一朝成名、光耀門楣,但現如今屢試不中,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付諸東流。人生不過須臾,又有多少個十年可以揮霍,但是自己的黃金歲月裏的懸梁刺股,得到的隻是名落孫山的下場。他不甘心,但是又能奈何呢?人畢竟平凡,無力回天,那隻好大喊一聲“世不容我”,縱身跳向溧水……
雲遊至此的高僧將其救起,他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樣,在高僧的攙扶下虛弱地站起,向著高僧哀怨道:“佛家常言‘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為何你要阻止我結束自己的生命?世不容我,難道死也由不得我嗎?”
一身狼狽的秀才,滿身泥濘的可憐人兒在夕陽下,愈發顯得昏黃和淒涼。高僧慈祥地望著他,緩緩地問:“生死誠然不由我們決定,但你年歲尚輕,本不該草草結束生命,但又為何要逆天而為呢?”
秀才憤憤地答道:“不是我要逆天,而是上天待我不公。既然科舉無望,人生蹉跎,生命已經毫無意義,我也別無所戀。”
高僧突然哈哈大笑,用釋然的語氣說:“生無所戀,卻依然為所戀牽絆;前途無望,卻不甘於蹉跎人生。其實何為意義?何為公平呢?人生苦短,心本無憂,明鏡非台,何來塵埃,心神作怪啊!”
話音未落,高僧已不見了身影,但整個溧水河畔依然回蕩著他爽朗的笑聲。“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秀才不由自主地默默念叨著,原本哀怨的臉上漸漸閃現了一絲驚喜的表情。在這一刻,他參透了高僧的話:心本就是空的,又何來塵埃。人生來便了無牽絆,又何來蹉跎。生活的路從來都是心之所念。放下俗世,不是舍棄生命,而是釋放本心,學會看淡、看空。
秀才終究參透了萬物皆空的真諦,在釋放本心的同時掙脫了桎梏,重新開始了充滿希望的新生活。
在這波折漫長的人生路上,我們始終背著一個尋寶的行囊,在路上不斷撿尋那些有益或無益的“珍寶”,路越走越長,行囊越來越重,最後,滯留在原地,被巨大的行囊壓得再也無法前行。在這樣的時刻,我們要學會釋放自己的心,聽一聽心的聲音,決絕地舍棄那些不屬於我們的浮華,然後輕鬆上路。
釋懷是一個抉擇的過程,同時也是釋放自我、認知自我的過程。人世間有太多的浮華和牽絆,能夠遵從本心的生活成了一堂異常艱難的必修課程。我們必須學會克服、學會舍棄,學會用純淨坦然的內心去麵對生活。隻有如此,陽光才能一直溫暖,微風才能一直和煦,世界才能一直是它原本可愛的樣子。
生死輪回、四季交替,本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但真正做到釋懷卻並不簡單。生而為人,必須經曆塵世繁雜萬物的洗滌,才能領會到心無所絆的釋然。
“淡泊明誌,寧靜致遠”,短短八個字,卻是參透世事的人生真諦。生活如果能夠多一些自由恬靜,少一些繁文縟節,或許要求就會更少,人生也會更加輕鬆淡然。
佛陀說:“不是我度人,眾人自度。”佛陀經曆涅盤滅度,留給眾人無限的啟示。
萬物本無意,心中惹塵埃。釋放本心,目空世事,人生便可瀟灑無畏。
以心為念,笑對世事滄桑;憑心而生,過看塵世虛華。
寬心,撐起胸中一片天
每一次的花開花謝,每一天的日升日落,每一年的春耕秋實,都是造物主給予我們的無限恩賜,是我們存在於人世的最大幸運。我們應當眼界高遠,這樣才能看到風雨泥濘後的陽光和雨露;應當目光如炬,這樣才能享受到當下的喜悅和感動;應當寬大胸懷,這樣才能撐起胸中的一片天。
悲春傷秋讓人生畫卷灰暗無光,在周而複始的黯淡中陷入無法自拔的苦悶泥沼。倘若這般,心的空間便越來越小,直到容不下一粒細沙。反之,若以開闊胸懷迎接生活,用愛包容世界,則事物都將會閃現出自有的可愛模樣,生命的內核也將因此變得豐盈飽滿,和煦的陽光灑滿世界。
曾經有一個信徒很愛與鄰居爭吵,但每次吵完都自己生一肚子悶氣,得不償失。
他來到深山向高僧求解。最後帶著高僧的指點回到村子裏。家人並不知道高僧給了他怎樣的建議,隻是發現他在每次生氣、和人起爭執之後,就會回家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後坐在田邊喘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