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唐太宗的成功,也可以歸功於第一能夠用人。他曾說過:“所衣所食,皆取諸民者也,故設官分職,以為民也,當擇賢才而用之。”這就是說他能夠大公無私的用人。第二、能夠接受批評,能夠收集民意,請許多人來研究來討論。第三,推行良政,不濫用刑罰。貞觀四年,一年中判死刑的隻有二十九人,時時能夠為民除害,使人民能夠夜不閉戶安居樂業。這都是唐太宗所以能夠成功的原因,我們知道,隻要是真正的為人民創造幸福的工作,是不怕反對的,像唐太宗時候,貞觀元年是大饑荒,貞觀二年蝗災,貞觀三年是大水,但是因為唐太宗能夠“勤而撫之”,所以老百姓雖則沒有東西吃,而沒有一個有什麼怨恨。到貞觀四年豐收,大家真的快樂而高興了!
4. 王安石的新政之所以失敗,也有它的內在原因,固不盡由於士大夫的反對。第一不會用人,不知道用的方法,好像保甲法實行以後,因為沒有好的幹部,所有的保甲長都不甚好,於是人民怨恨,結果保甲法流弊百出。第二、當時所謂賢者,多不為王安石所用,不得已而用能力較弱的和私人,結果,所有壞的事情,都被推在他一個人身上。
(四)誰能用人誰就成功
從上麵的許多事實中,很明顯的告訴我們,我們很多行政工作的人員,要想事情的勝利和成功,第一就應當知道用人。第二應當徹底了解民間痛苦。現在,我們先講用人:
1. 用人的重要:諸葛武侯曾經說過:“國之有輔,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細,輔不可弱。柱細則害,輔弱則傾。”我們新贛南的建設事業,就是要用堅強的柱石來撐持,假使我們沒有大的柱,我們的建設事業一定會遭遇到不可挽救的失敗。
2. 關於怎樣的來教管幹部,我們覺得應具備下列的四點:
(1)選拔人才:新贛南建設事業的開展,說明了選拔人才的重要,但是,我們的選拔人才的工作,過去都做得不夠,因為過去所注意的,都是向上的選拔而忽略了向下的提拔。諸葛武侯說:“柱以直木為堅。輔以直士為賢,直木出於幽林,直士出於眾下。”現在,大家都隻顧到誰是大學畢業,誰是好的資格,而沒有注意到他是不是真正的有學問,有能力,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我們的幹部,不一定要大學畢業,不一定要有好的資格,我們隻要他有工作能力,有工作熱情,我們要在工作中訓練我們的幹部,我們要在工作中選拔我們的幹部。像上猶王縣長告訴我,他那裏的軍事科長,是由事務員提拔上來的,這就是真正的提拔幹部。所以,在今天,我們絕對不要過分重視資格、學曆。在新的時代裏,要用新的辦法,從“眾下”,從“隱處”去選拔我們的優秀幹部工作人員。
(2)考核:考核工作,在過去雖則我們已經做過,但是賞多於罰,這是贛南過去的特殊情形,我們所以要這樣,就是為了要鼓勵大家更努力更熱情地去為新的事業工作。但是,我們知道,假使賞罰不明,就不知要埋沒多少人才,諸葛武侯說:“賞以樂功,罰以禁奸。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賞賜知其所施,則勇士知其所死。刑罰知其所加,則邪惡知其所畏。故賞不可虛施,罰不可妄加。賞虛施則勞臣怨,罰妄加則直士恨。”這是很重要的,現在,很多地方,都是賞不考慮,罰不注意,好像去年有一個區長受了賞,原因是他拒絕賄賂。但是,研究的結果,卻不是這樣的一件事,實在因為他受賄賂時,被別人看到了,所以不得不把那個人辦罪。所以,今後的賞罰一定要嚴明,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一定要詳細的加以考核。諸葛武侯又說:“喜不應喜無喜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怒不犯無罪之人,喜不施可戮之士。”接著他說:“應死的人不死天下亂,不應死的而死天下亦亂。”這些話,希望我們各縣的縣長能夠特別注意,今後對幹部的功過,絕對不能以自己的意思和成見來度量,要真正的考察幹部,觀察幹部:1.做到應生不可殺,應殺不可生;2.不可意氣用事;3.命令不可不慎;4.不可以私害公。
(3)愛護:過去的幾年,我們對於任何人都很寬待,但是在今天我們認為這是不對的,這是表示我們不會用幹部。我們應當知道,寬的時候應當寬,嚴的時候應當嚴,愛護幹部就是從嚴格的教育中去愛護他們。所以,今後我們對於幹部,應適當的分配工作,應當合理地愛護和處分。
(4)培養:我們沒有優良的幹部,缺少能幹的幹部,但是這不是怎樣去尋找幹部的問題,而是要怎樣去培養幹部的問題。依照過去的工作經驗,知道訓練班並不是我們真正培養幹部的地方,訓練班不過是打強心針的地方,而真正的要培養幹部,就要在不斷的工作實踐中去培養他們。
我們知道,治人好像是養育幼苗,應當灌溉許多的血汗才能結出鮮美的果實,所以,要想新事業的成功和勝利,就一定要慎重的選拔幹部,嚴格的考核幹部,誠心的愛護幹部,耐心的培養幹部。
3. 如何的來用人:
(1)不要為人擇地,而應當為地擇人。
(2)不要為人擇事,而應當為事找人。
(3)不要以錢買人,而以義感人。
(4)不要以勢誘人,而以禮待人。
我們新贛南的縣長同誌和各級工作幹部同誌,都應當特別注意這四點的重要性。假使我們隻知道以財勢待人,而不知道以禮義容人,那末,我們的事業前途,一定是不會光明的。
4. 用人的原則:
(1)私人不用用能人。用私人是最容易多是非的,假使我們的親戚朋友有能力的,盡可以介紹到別的機關去服務,一個機關,用了親戚,對於工作,對於事業前途,一定有很大的牽製的。
(2)舊人不用用新人。我這裏所說的舊人,就是仍舊留戀著舊的作風,官僚、守財奴、不合乎時代精神的一切腐朽份子,我們都不要使用。
(3)壞人不用用好人。我們知道,有許多壞人,雖然可以從工作實踐中轉變成好人的,但是,也隻有自己能夠把握,能夠撐持他們,才能轉變,否則就不可以使用。
我們所要運用幹部,是要用新人,用好人,用能人。各位縣長這次回去後,要特別注意這個原則,我們要從保甲長開始,絕對改變我們以往用人的錯誤觀念和態度。事業的成功,全靠在前進努力,我們絕對不要拿錢多地位高去引誘別人,我們要拿名譽、光榮、勝利,去鼓勵人家,對於人,物質待遇雖則重要,但是振奮人們去為革命鬥爭的精神,是更值得重視的。
(五)誰能解除人民的痛苦誰就勝利
現在我們講采納民意,解除人民的痛苦:
1. 我們要解除人民痛苦,首先就應先采納民意,明白人民痛苦。關於采納民眾意見,諸葛武侯曾經說過:“要視微形,聽細聲。”假使我們隻能看到太陽月亮的明亮,隻能聽到雷霆霹靂的聲音,這都是沒有用的。我們一定要能夠看見細小的東西,能夠聽見輕微的聲音,也就是說,要能夠真正聽到人民的呼喊。老百姓的痛苦是在下麵的,老百姓的呼喊,是低微的。舉個例來說,假使我們看到一個老百姓沒有衣服穿,認為這是平常的事情,看見一個出征軍人的妻子,因為丈夫出征後家境困難,心裏難過而在打她的小孩子,覺得這也是很平常的事。這樣,我們就永遠不能了解人民的痛苦,更談不上解除他們的痛苦。我知道,一個人沒有看過各種顏色,就不知道黑白濃淡,沒有聽見過各種聲音,就不知道音的高低強弱。我們各級行政工作人員,應當把自己比為月亮,能照見每一個陰暗的角落,去聽取每一個低微的聲音。每天工作完畢以後,應當深自反省一下,自己有沒有真正的了解人民的一切,像明天“七七”五周年紀念一樣,我們本來計劃有二萬五千人的大遊行,但是,後來我聽到有兩個老百姓談天,一個說,明天遊行,飛機來了怎麼辦呢?一個說,現在我們正在農忙的時候,要去開會遊行,實在沒有空閑。我們知道,固然人民的意見不一定都是對的,但是,我們對一件事,應當分輕重的,假使事前沒有考慮得周到,那麼可以補救的時候,就應當補救的。現在確是農忙的時候,半天的工夫,對他們損失很大,所以我決定把遊行取消了,而改為保民“七七”紀念會,這就是說,我們每個公務人員,應當白天處理公文,晚上多加反省,怎樣去采納真正的民意。
2. 要盡量接受批評
諸葛武侯曾經說過:“夫人君拒諫,則忠臣不敢進其謀,而邪臣者行其政,此為國之害也。”因此,每個公務人員,原應當接受人民的批評。他又說:“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所以,一切革命的政治家,第一就要考察民間痛苦,第二改善人民生活,第三維持地方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