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大風歌 (5)(3 / 3)

老太婆呂雉在全國尋找良醫來為劉邦會診。醫生通過檢查,認為傷情可以控製。

劉邦一世強人,現在被病傷所困,正自痛苦。

精神稍好,他突然對醫生大加謾罵:老子出身一介平民,卻靠武裝奪取天下政權,這是天的旨意,如果上天認為我大事已了,命我壽終,醫生能管屁用。(吾以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

功已成,事已了,我何懼死!

於是,劉邦拒絕治療,但仍重賞醫生,打發回家。

劉邦,那把曾經無比輝煌絢爛的生命之火即將熄滅了。

皇後呂雉知道劉邦隨時可能斷氣,趁他清醒之際向他請教後事。

您百歲之後,如果蕭何也去世,誰可代任相國?

曹參!

曹參之後呢?

王陵,但是王陵太有原則性,沒有靈活性,有點一根筋,必須讓陳平當副手才能互補。陳平靈活性是綽綽有餘的,但魄力不足,難以獨當一麵;周勃雖是粗人,沒啥文化,但將來能保護我劉氏後代兒孫的,必然是他,他可擔任帝國武裝部隊總司令(太尉)。

那麼王陵、陳平之後呢?

劉邦衰弱一笑,此後的事情,你也已經用不著再操心了(此後亦非乃所知也)。

全憑兒孫造化吧!

劉邦是充滿睿智的政治老人,他洞察所有下屬的特長缺點。

他對自己百年之後可能出現的複雜政治局麵作出預想,並預留伏筆。

據說,在象棋運動中,能分析棋局下一步發展的不過菜鳥;能分析兩步的是為庸手;能分析十步以後的可稱高手;如果你居然能分析到十五步以後,恭喜你,您是絕頂高手!

故事的後續情節將會證明,劉邦是權謀大師,是政治賽場上的絕頂高手!

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夏,4月甲辰(4月25日),長樂宮。

漢王朝第一任皇帝劉邦逝世,年六十二歲。

4月丁未(4月28日),漢政府為劉邦發喪,大赦天下。

5月丙寅(5月17日),劉邦入土為安,安葬長陵,這裏是當年項羽燒掉的鹹陽宮的舊址,是鹹陽的至高點。

劉邦或許認為,自己出身一介平民,卻滅掉了一個帝國,當初,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鹹陽宮時,才是自己一生最值得驕傲的時刻。

後人對劉邦的評價有很多,簡單梳理一下吧。

他出身低微,卻最終登基稱帝,打破了王侯有種的神話;

他厭惡讀書,卻胸襟開闊、知人善任,充滿親和力,將天下英才彙聚旗下,為己所用;

他曆盡挫折卻從不輕言放棄,即使身居皇帝之尊,他也永遠出現在戰鬥最前線,為了建立、鞏固、保衛他的帝國,九死一生;

他繼承、修訂、完善了秦帝國的軍功製度、朝會禮儀製度、法律製度,規模宏遠,為後世所法;

他開低稅製之先河,建立了十稅一、十五稅一的低稅製,藏富於民,影響深遠;

更重要的是,他留給後人一個“漢”的文化符號,成為華夏民族此後永遠的稱謂。

以上總結,比較囉嗦,絕不權威,僅供參考,謝絕抬杠!

結束了嗎?

還有一個小故事。

話說劉邦還叫劉季,在沛縣當小混混、好吃懶做,不務正業之時,老爹劉老漢常常指著鼻子罵:我咋生了你這個倒黴兒子,你咋不向你二哥劉仲學習,看咱家老二劉仲多麼會置產業。

劉季聽時似乎漫不在乎,其實自尊心嚴重受傷。

乃至幾十年後,在慶祝未央宮建成的宴會中,已由混混變成皇帝的劉邦舊事重提,借向老爹祝壽敬酒之機鄙問老劉頭兒:你總說俺不會置業,不如老二,現在你比一下,看看是我置的家業大還是老二置的家業大?(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

老劉頭兒無語,唯有傻笑,“殿上群臣皆呼萬歲,大笑為樂”!

大約在劉邦死去一千餘年後,唐代有個叫唐彥謙的學者先後參觀遊覽了劉邦的墓地長陵和劉仲的墓地仲山,作詩一首,其中兩句:長陵亦是閑丘隴,異日誰知與仲多。

所謂功業,皆如浮雲,豪傑常人,終歸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