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但求千金一個(求誤入)(1 / 3)

大秦紀元前三百年,華夏大地最後一個王朝崩潰,天下大亂。是時,天下共分三十六國,諸國紛爭不斷,戰禍連年。而在諸國當中,秦國經過十代國君的苦心經營,崛起於中央之地中原。傳至第十一代國君嬴政,秦朝已是穩居天下第一強國。然而,雄材大略的嬴政遠不滿足於占據中原一地,立誌於統一整個天下,建立一個與炎黃時代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大一統王朝大秦王朝。至此,自嬴政即位起,布武天下,而後秦國大軍以奔雷之勢橫掃天下,諸國不可力敵,土崩瓦解,如此曆時二十二年,天下歸一。

嬴政一統天下後,與麾下大臣議定,改秦國為大秦王朝,改尊號為“皇帝”,自稱“始皇帝”,紀元也改為大秦第一年。自此之後一百五十年,“始皇”之名,家喻戶曉,天下景仰,“始皇”之威,與世長存。

始皇在位一百五十年。在此期間,始皇將天下五大區域,中央之地中原,東方平原東陸,西方群嶺西領,南方草原南荒,北方荒漠北漠,劃分為一內史及四十六郡,分封四十六王。又,始皇征召二十萬民夫擴建鹹陽,奠定鹹陽天下第一城的基礎,征調百萬民夫擴建內史周邊八大關隘,扼守內史二十六縣及王都鹹陽。至此,天下大局已初步劃定,太平盛世亦隨之到來。

始皇在位的一百五十年,被稱作為“始皇盛世”,大秦王朝在嬴政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天下諸王懾於始皇之絕色淫威,不敢心懷異心,麵對始皇即使是再無理的要求,亦是不敢怒不敢言,但有號令,無所不從。

傳說,始皇懷有天縱之姿,十三歲即位時,其武階已達帥階,二十二年之後,不過三十五之齡,更是達到了那傳說中的帝階五等,是名副其實的九五之尊。

而九五之尊一說,又可追溯到前朝黃帝時代。據說黃帝為統一天下武者考核的標準,以王朝軍隊的軍銜編製和王朝的爵位名稱為武階之名,將天下武者劃分為九階,由低至高分別為士、尉、校、師、軍、帥、候、王、帝,每階五等。練武之人,愈往後麵,修為的寸進便愈為艱難,雖然壽命會有所提高,但一個人能修練到第八階王階,已是天下當之無愧的王者了!而達到第九階帝階五等,毫無疑問,那是王者中的皇者,即可冠以為九五之尊。始皇於一百八十五歲後離世,至於始皇有無超越九五之尊的境界,無人知曉。

始皇離世後,二世之皇扶蘇即位。扶蘇為人謙遜,作風果敢,其膽略見識頗有始皇遺風,同樣受到天下人的推崇。然而,與始皇相比,畢境威名不盛,缺少始皇那種震懾天下的的威懾力與霸氣。天下諸王,逐漸動起小心思,打起小算盤。其時,經過始皇治下一百五十年的太平盛世,無論是中原,還是四方之地,都顯得極其的繁榮,尤其是東陸與西嶺,富庶異常。這時,諸王的欲望也由於實力的極大增長而膨脹起來,不過卻仍不敢有所動作,始皇一手留下來的大秦王朝將領軍隊,不是任何一個分封的郡王可以承受得起的。因此,諸王都在等待。

終於,到了秦十三世之時,機會來了。大秦七百一十八年,十三世二十五年,內史大旱,中原六郡卻飽受水災,大秦王朝一時疲弱。此時的諸王,較之先人,擺脫大秦王朝的欲望更加強烈。於是,西嶺泗水郡夏王第一個站了出來,向天下宣布,建立夏國,國都安邑。天下震動,華夏五地,無數人的目光一時定在了那個叫鹹陽的地方。不出所料,王朝舉兵八十萬,浩浩蕩蕩,欲撲滅這燎原之火。然而,夏王夏啟一代人傑,傾盡全郡之力,挽泗水於覆滅之間,曆經半年,大秦王軍終於因補給之力不足而退兵,麵對夏啟徒呼奈何。夏國因這一戰而站穩了腳步,正式稱國。夏啟也成為諸王中第一個建國成功的王者,夏啟之名,一時天下盡傳。

兩年後,待大秦王朝稍微恢複了元氣,天下已經完完全全變了樣。會稽郡商王,膠東郡周王,已借秦軍暫時退卻的機會,分別宣布建立商國,周國。大秦王朝麵對如此時局,不得不揮軍進逼。然而,麵對此時準備充分的夏、商、周三國,秦軍卻也久攻不下,徒呼奈何。這樣,諸王見是如此狀況,就更加無所顧忌了!天下終於也由太平盛世逐漸走向戰火連天。

當曆史的車輪滾到大秦九百一十八年,即夏啟建立夏國後的兩百年,曾經大秦分封的諸王,建國的建國,消亡的消亡。兩百年間,十數個郡王建國成功,成為一國之主。而伴隨著天下紛爭不斷,一個個國家之主的強勢崛起,天下,似乎又回到了始皇即位前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