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遊戲:奴役全球的資本化危機6(2 / 2)

4萬億投資對國民財富的分配影響是很大的,原本就持有非常可觀固定資本並具有穩定財富來源的人、炒房人、金融產品投資人是獲得最大利益的社會群體。這就是通貨膨脹下的財富分配效應。

後來的國內和國際研究機構相關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興業銀行和胡潤研究院聯合發布的《中國高淨值人群[ 高淨值人群是當代商業銀行中私人銀行業務普遍使用的一個金融術語,指的是個人的金融資產和投資性房產等可投資資產較高的社會群體。研究機構對高淨值人群的資產界定標準並不相同,胡潤研究院的標準是個人資產600萬元以上,而招商銀行與貝恩管理顧問公司聯合發布的《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采用的標準是1000萬元以上。]消費需求白皮書》表明,2008年中國擁有可投資資產超過600萬元的高淨值群體人數約為30萬,共持有約8.8萬億元人民幣的可投資資產;2010年高淨值群體的人數約為50萬,共持有約15萬億元人民幣的可投資資產;2011年高淨值群體的人數約為270萬。4萬億投資實施的3年,這個群體的人數和資產增長都是非常可觀的。

《中國高淨值人群消費需求白皮書》發布時間為每年3月份,統計數據產生時間為上年的10月至當年的1月。而招商銀行與貝恩管理顧問公司聯合發布的《中國私人財富報告》對這一數據的統計結果比白皮書大得多:同樣是2010年,《中國私人財富報告》統計的中國擁有可投資資產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的高淨值群體人數約為50萬,人均擁有可投資資產約為3000萬元人民幣。兩份文件發布的高淨值群體人數相同,但資產界定的標準一個是600萬元人民幣,一個是1000萬元人民幣。這說明,如果後一報告采用前一報告的界定標準,統計出來的人數將大出很多。

研究機構的調查並不完全來源於對銀行賬戶和房產這些信息的統計分析,還來源於抽樣的問卷調查。這裏的問題是,如果實際存在的高淨值人數少於研究機構發布的數據,中國的財富集中度就更高,因為這個群體的可投資資產的總量在統計上是相對確定的。

高淨值群體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中城市及浙江、江蘇等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這些地區占有高淨值群體近一半的數量。他們的資產分布順序依次是現金、存款、股票、房地產和基金。2009年至2011年,高淨值人群超過50%的資產是以現金和存款的形式配置的。上麵的報告還披露,2008年至2011 年,中國高淨值人群的境外資產增長迅速,這意味著中國投資者資金跨國流動的數量和頻率都在變大。

中國的一部分高淨值群體要“感謝”美國的金融危機,中國房地產是在4萬億投資實施後加速上漲的。中國的貨幣供應量此後每年的增幅都非常大,通貨膨脹的基礎堅實、勢頭穩定,這些問題為未來的中國經濟發展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