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 起義三(2 / 2)

起義的第一步是聯絡陳嵐亭旅和請李章複到元品文旅部。陳嵐亭倒是很爽快的收了錢答應參加起義。李章複很明顯已經知道元品文要起義的消息,立即關閉了瀘城城門宣布戒嚴了,瀘城起義就此開始。

元品文旅擁有3000官兵,陳嵐亭旅有2500人,加起來一共有5500人,對手李章複旅大約有3500人,雙方可謂勢均力敵,不相上下。

李章複前兩天得到了一個神秘電話的警告,說是元品文、陳嵐亭要造反,不過李章複並不相信,也沒有去報告賴大炮。李章複已經知道賴大炮投靠革命了,都投靠革命了,元品文還造哪門子反?總不成宣布投靠吳子孚啊?不過為了保險起見,李章複還是用電話把賴大炮參加革命黨的消息告訴了元品文,然後就高枕無憂,也沒有做多少戒備。

直到元品文突然邀請李章複去他的旅部參加什麼軍士學校畢業典禮,李章複才知道事情不對勁,於是緊急命令關閉城門備戰。

賴大炮所部在前一段時間在同楊林的戰鬥中損失慘重,特別是武器彈藥消耗極大,又無從購買,所以現在各部槍彈兩缺,唯一的炮營也拉去對付羅卓文了。這樣就形成了攻城部隊和守城部隊都缺乏火力,熱兵器時代打起了冷兵器戰爭。

926年1月29日夜,瀘城起義發動,5500名起義官兵分兩路從東西兩邊猛攻瀘城。李章複部措手不及,倉促應戰,很快就落了下風。起義軍在劉明昭的親自指揮下,各部軍官都身先士卒帶頭登城。戰鬥持續到第二天早上7點,瀘城被起義軍完全攻占,李章複在少數警衛的保護下從北門奪路而逃。

1月30日上午,大秦革命中奇怪的一幕發生了,這一天早上6點,原蜀郡邊防軍總司令賴文光通電擁護革命,就任革命軍第22軍軍長。一個小時以後,在瀘城又發出一份通電,元品文、陳嵐亭宣布參加革命,就任革命軍蜀軍第四路、第五路司令。

就當全大秦的人都在琢磨這個革命軍蜀軍到底是和田文有什麼關係時,在蜀郡的合慶城又出了大事,1月30日這天還真是個造反的好日子。

原來合慶是元祖銘和劉楚兩軍合駐一城,元祖銘有兩師一旅的部隊,劉楚在合慶有四個師的部隊。本來是劉楚占優勢,所以劉楚才會放心大膽的回老家過年,哦,好像不是過年,大秦不是地球,他們不過年的,反正劉楚就是回了仁安。

劉楚的四個師,其中有一個何金龍第十師是楊林的老部隊,沒辦法才投靠到劉楚這邊的,劉楚當然不放心,想要整編,於是就派了鮮瑛去做師長。何金龍沒有師長做當然不滿意了,就來投靠元祖銘,元祖銘正愁找不到地方下口,看到何金龍來投奔,馬上就給了第六路總指揮的投降和很多大洋錢,讓他去把部隊拉過來。

於是兩人定下一條計策,先由元祖銘出頭在1月28日派四個團的軍隊入合慶城,這樣劉楚的四個師也會入城,擺出一副要大打出手的樣子。然後合慶各界人士一看這兩位爺要打仗,當然就慌了神,自然要調解的,大秦這裏現在就是這樣,打個內戰都不嚴肅。調解了一下,元祖銘就順水推舟,答應於1月30日前把部隊撤走。當劉楚所部依約撤退之時,何金龍趁機把鮮瑛的第十師拉走。早有準備的元祖銘隨即以第十師兵變為由趁虛而入,派部隊接管合慶軍、警、政、財各機關,同時向移防的蜀軍展開攻擊。

劉楚新委任的第十師師長鮮瑛聞變,同手下兩個光杆旅長隻收容得一個營的殘部,隨藍文濱師一道衝出通遠門,且戰且走,向西退走。潘文秦與李雅才兩師搶渡嘉陵江,往東退駐墊江。王靈官指揮張華奉旅和督署四個手槍大隊擺脫黔山軍追擊撤往鄰水。駐白市縣的羅維師聞警退駐碧山,與朱守謹第十四師靠攏一處。這樣,劉楚駐合慶部隊被分割成幾塊。

成功控製合慶驅逐了劉楚勢力的元品文隨即發表通電宣布參加革命黨,就任蜀東警備總司令。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驅逐劉楚勢力的同時,兩個革命黨的軍也進駐淇縣,駐守淇縣的王正君師通電宣布參加革命黨,並且就任革命軍獨立第二師師長。

[bookid=2099545,bookname=《團結奮鬥救中國》]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