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超前思維,突破未來的風險(6)(2 / 2)

試想如果這位經理不具有超前思維,是個目光短淺之人,他還會贏得後來的大利益嗎?恐怕是不可能的看來隻有長遠的眼光才有可能獲得長遠利益。

李澤楷認為要更有成就,眼光就應該遠一點。“我成功的方法,可用四個“F”概括”。這是成功人士李澤楷自己的總結。第一個“F”是父親(Father),這也是李澤楷成功的基礎,他能說一口流利漂亮的牛津口音的英語,全靠父親李嘉誠自小為他請來操正宗英語口音的英語老師所賜。在他小小年紀時,每天晚上便與哥哥一道雷打不動地傾聽父親向他們娓娓道來的經商道理,並被安排旁聽董事會議。如此增值方法,應該對所有望子成龍的父母有所啟發吧。

第二個“F”是遠見與超前(FamiZhtedness),這也是李澤楷常掛在嘴邊的。他在中學時看到大學校園之間用“大網”(早期的互聯網)溝通,便希望程序複雜的大網能發展成為像電話般容易運用的商品。他覺得,學習時要把眼光放遠,不僅要想三五年後的事,更要想到10年、20年後的發展。他在公司裏經常踱步,思考公司未來的方向。

第三個“F”是快(Fast)。為了掌握最快最新的資訊,李澤楷在浴室的沐浴器上方裝了一台電視,方便他一邊洗澡一邊看全球財經新聞;每天上班前他必看《金融時報》;平日裏常看《經濟學人》、《新聞周刊》、《財富》等雜誌。他很少看書,覺得書的資訊太慢。另外,他每天還要花兩小時上網。他自認出道以來的最大挫折就是曾為一宗交易浪費了太多時間。此後,他規定自己,凡不超過500萬美元的交易,要在半小時內決定。

最後一個“F”就是熱情(Pire)。每涉及一個新領域,就要一股勁鑽研下去,不要理會別人的冷言冷語。當別人問他從父親處繼承了什麼時,李澤楷說:“戰勝挑戰,追求突破。”

井深大也認為成功來自高遠理想。1945年,日本戰敗,一片廢墟。就是在這樣惡劣的背景下,井深大創辦了索尼公司。他在東京鬧市區一家商店裏租了一個小小的辦公室,然後和7名雇員開始了創業工作。在當時,他口袋裏隻有1600美元的個人積蓄,創業伊始,千頭萬緒,他要從何處著手?是先籌集資金?還是先選定做什麼生意呢?是先推出產品,還是先招徠顧客呢?

開始,井深大確實把相當一部分精力放到了判斷並解決這些問題上,不過,除了這些之外,他同時還做了另一件非同尋常而且深刻影響公司幾十年不衰的事情:他為自己的公司製定了一套經營理論,一套指導思想。他莊嚴地向世人宣告他建公司的目的:“把先進的技術應用到廣大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關於公司的經營方針,他明確地指出:“不管付出多大力量,我們都要以克服技術難題為樂趣,全力以赴地生產對社會有極大用途的尖端技術產品;我們決不貪圖利潤的迅猛增長,而要堅持做有重要價值、有重大意義的技術開拓工作。”

正是在這種超前的經營思維指引下,索尼公司才能夠高度重視員工才能的發揮,權力下放製度的落實,以及新產品開發,不斷進步。也正因為這些因素的強力推動,公司才能長期成為舉世公認的“全球最佳管理公司”。

大量事實證明:所有傑出的人士,在思維方麵的突出特點就是目光遠大思維超前,比別人想得長遠一點,所以,就給自己創造了條件。目光短小思維滯後的人永遠不會成功。

超前的思維是一切傑出人士的共同特征,鼠目寸光的人不可能獲得最有價值的長遠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