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十幾年來我們一直在做專業,我們在主導行業取得一定成就,新希望集團46家工廠分布在南方各省,每隔100公裏左右就有一個工廠。但是飼料業不可能像以前一樣快速發展,如果我還在不斷投入建新廠,就會造成自己跟自己競爭,就會限製企業發展”。在這個時代,商家最關心的莫過於回報率,“早期飼料業的回報率高達20%—30%,導致了我們的快速發展,隨著市場經濟進一步深化,競爭越來越加劇,飼料產業的微利時代真正到來,通常能有3%—5%就很不錯了,國際上飼料業回報率通常是1%—2%。由於我們規模大,管理成本低,又有品牌效應,構成我們的比較競爭優勢,因此在這個行業的回報率不斷下降時,我們仍然能贏利,去年我們又建了14家工廠”。目前中國有1.3萬家飼料企業,劉永好認為將來的發展必須有一個淘汰的過程,這個過程將不斷繼續,直到10年、20年後也許隻剩下1000家,而劉永好的目標就是做這1000家裏的老大。
盡管飼料業似乎是個萬歲產業,但是劉永好感覺到了適度多元化的緊迫性。負債率低現在再也不是令人鼓舞的事實。“1998年我們幾乎有兩三個億沉澱在銀行裏,再加上我們兩億的股本金,就是將近5億元,我們在主導行業短期內不可能投入大量資金而建50家工廠,就必須為這5億元找一個出路,我們就要開始探討一條專業化和有限多元化結合的新路。”意識到傳統產業的局限性,劉永好開始構築他的產業第二、第三平台,他的選擇仍然謹慎小心。經過兩年的論證,他認為自己基本上具備進入房地產業的條件,並與有關公司合作在成都投資10億元,開發了成都市最大的房地產項目“錦官新城”。盡管取得了好成績,他仍然覺得這是一個他所不熟悉的領域,因此在投入資金時特別小心。另外,他幾次擴大對民生銀行的投資,目前已達2.4億元,成為民生銀行最大股東之一。金融、房地產構成他的第二個產業平台,現在他正在研究構築第三個產業平台。他在北京成立了永好科技公司,同時有幾個動作,與成都電子科大組建一個公司,準備拓展計算機管理信息係統業務,同時向網絡工程、財務軟件方向挺進。
劉永好的適度超前的思維理論,使得他的企業總是能在商場爭奪戰中穩中求勝,他始終明白該在什麼時候進入某一領域,該以什麼樣的速度行進,“永遠領先半步”的超前思維,就是快一點太冒進,慢一點太保守。這樣的“中庸之道”既不激進又不落後,建立在這一理論之上的企業當然就長盛不衰了。怪不得有人這樣評價劉永好:一個很有自豪感的人,一個很驕傲的人,一個很狂妄的人;但也是一個很謙虛的人。而我們周圍太多的企業家總是走極端路線,他們管理企業的節奏是一放就縱,一管就死,步子一邁就大,一收就止,總是不能把企業送上平穩發展之途。
“花開半開,酒飲半醉”這種意境完全可以在劉永好的企業裏看到,任何一個想成為商界傑出人士的人都必要好好研究研究他的適度超前思維的理論。
5.抓住機會成就未來
這個世界有不少不幸的可憐蟲,當成功的機會向他們叩門時,他們卻聽不見,因為他們正在商店買彩券。其實每個人都有機會,隻是有些人能夠發現,有些人卻看不到。所以在生活中要注意培養自己超前的思維能力,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借以成就未來的輝煌!
當機會來時,它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並且來自不同的方向,那也是機會的詭計之一。它習慣從後門暗中溜進來,而且經常偽裝成“不幸”,或是“一時的失敗”。這也是大多數人之所以無法辨識和掌握“機會”的原因。
皮艾爾·S·杜邦的小兒子艾爾·杜邦小的時候就對火藥產生了十分濃厚的興趣。然而使他下定決心投身於火藥製造業的卻是一件極其偶然的事。
一天,艾爾與一位陸軍上校——著名的西點軍校的創立者路易·特薩德一起去山中狩獵。山中的獵物很多,然而兩人的收獲卻很少,這倒不是因為他們的槍法不準,而是因為槍裏的火藥實在是太差勁了。不但如此,艾爾還差點受傷,因為他在射擊時,有好幾次都發生了爆炸。
“這叫什麼火藥,比英國生產的貴好幾倍,可卻是這種蹩腳貨。”
突然,一個念頭在艾爾的腦海中閃過:我能不能製造出和英國貨一樣好的火藥呢?他請求特薩德帶他去參觀一下美國的火藥廠,並且進行了詳細的考察。回家的路上,他已經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了,超前的思維使他打定主意:要自己生產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