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創新思維,突破發展的瓶頸(2)(1 / 3)

稍有金融常識的人都懂得,銀行為保證貨款的安全,幾乎無一例外地要求被貸方提供等值抵押物或擔保。為何不止一家銀行肯為包玉剛打破銀行慣例而提供巨額貸款呢?有專家經過研究認為,包氏主要運用了他的“個人無形資產”,即在幾十年商海沉浮中建立起來的影響力、經營能力、預見能力和商業信譽——這本身又是一件史無前例的“創新”。

包玉剛的事業一步步發展到現在靠的不是運氣,而是他勇於創新、敢想敢為的精神氣魄和超然智慧。

洛克菲勒有句名言:“如果你想成功,你應辟出新路,而不要沿著過去成功的老路走……即使你們把我身上的衣服剝得精光,一個子兒也不剩,然後把我扔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帶,但隻要有兩個條件——給我一點時間,並且讓一支商隊從我身邊經過,那要不了多久,我就會成為一個新的億萬富翁。”

這樣的豪情壯誌,令人無不動容,這才是一個受人敬仰的大企業家的根本素質:絕地求發展,白手打天下。我們仿佛看到一個一無所有的高大身影,屹立在同樣一無所有的沙漠上,以大無畏的精神氣慨向平庸、向貧困宣戰:我能創新,我怕誰?

3.創新思維贏得柳暗花明

在一件事情的發展陷入空前的絕境時,一些人袖手旁觀,一些人束手無策,隻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挺身而出,以創新思維贏得柳暗花明的境界,這些人無疑是相當傑出的。

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舉國歡慶,成了北京、中國,乃全世界華人的一大盛事,因為舉辦奧運會是一個“香餑餑”,一塊“肥肉”!可是在上個世紀後半期,舉辦奧運會卻是讓人害怕的事。

為什麼呢?

1972年,第20屆奧運會在聯邦德國的慕尼黑舉行,最後欠下了36億美元的債務,很久都沒有還清;1976年,第21屆奧運會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舉行,最後虧損了十多億美元之巨,成了當地政府的一個大包袱。直到今天,蒙特利爾人還在繳納“奧運特別稅”;1980年第22屆奧運會在蘇聯的莫斯科舉行,蘇聯的確財大氣粗,比上兩屆舉辦城市耗費的資金更多,一共花掉了90多億美元,造成了空前的虧損。

麵對這種情況,1984年的奧運會幾乎到了無人問津的地步,還是美國的洛杉磯看到沒有人敢拿這個燙手的“山芋”,就以惟一申辦城市“獲此殊榮”,企圖通過這種方式來顯示其泱泱大國的實力。可是等拿到了舉辦奧運會的權利之後不久,美國政府就公開宣布對本屆奧運會不給予經濟上的支持,接著洛杉磯市政府也說,不反對舉辦奧運會,但是舉辦奧運會不能花市政府的一分一厘……誰能夠出來挽救這場危機呢?最後是傑出人士彼得·尤伯羅斯化解了這場危機,並讓舉辦奧運會成為新的生產力大幅度拉動了經濟的增長。那麼彼得·尤伯羅斯是何許人呢?

1937年,彼得·尤伯羅斯出生在美國伊利諾斯州文斯頓的一個房地產主家庭。大學畢業後在奧克蘭機場工作,後來又到夏威夷聯合航空公司任職,半年後擔任洛杉磯航空服務公司副總經理。1972年,他收購了福梅斯特旅遊服務公司,改行經營旅遊服務行業。1974年,他創辦了第一旅遊服務公司,經過短短四年的努力,他的公司就在全世界擁有了二百多個辦事處,手下員工1500多人,一躍成為北美的第三大旅遊公司,每年的收入達2億美元。他的這些業績不能說是驚天動地的,但是他非凡的管理才能由此可見一斑。彼得·尤伯羅斯因此擔起了這副重擔,擔任起了奧運會組委會主席。舉辦奧運會的難處是他始料不及的。一個堂堂的奧運會組委會,居然連一個銀行賬戶都沒有,他隻好自己拿出100美元,設立了一個銀行賬戶。他拿著別人給他的鑰匙去開組委會辦公室的門,可是手裏的鑰匙居然打不開門上的鎖。原來房地產商在最後簽約的時候,受到了一些反對舉辦奧運會的人的影響把房子賣給了其他人。事已至此,尤伯羅斯隻好臨時租用房子——在一個由廠房改建的建築物裏開始辦公。尤伯羅斯激動人心的“五環樂章”開始了,下出了驚人的三招妙棋:

第一招:拍賣電視轉播權。彼得·尤伯羅斯是這樣分析的:全世界有幾十億人,對體育沒有興趣的人恐怕找不到幾個。很多人不惜花掉多年積蓄,不遠萬裏去異國他鄉觀看體育比賽。但是更多的人是通過電視來觀看體育比賽的。因此,事實證明,在奧運會期間,電視成了他們不可缺少的“精神糧食”。很顯然,電視收視率的大大提高,廣告公司也因此大發其財。彼得·尤伯羅斯看準了,這就是舉辦奧運會的第一桶金子。他決定拍賣奧運會電視轉播權!這在奧運會的曆史上可是破天荒的。要拍賣就要有一個價格,於是有人就向他提出最高拍賣價格1.52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