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同一天的強震
2003年12月26日,伊朗巴姆古城發生的強烈地震造成了2萬人死亡,讓整個世界震驚。
一年之後的同一天,也許是巧合,可怕的悲劇竟然再次上演。
印度尼西亞當地時間2004年12月26日上午7時59分(北京時間26日上午時59分),一場強烈的地震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突然發生。
一位來自印尼亞齊省的目擊者表示,地震前天空晴朗,萬裏無雲,沒有任何異常現象。但突然間,海邊的城市就遭到了巨浪襲擊。在部分地區,海水漲到了人們的胸口。
印尼國家地震局透露,地震發生幾分鍾後,發生了第一次餘震,隨後又發生了10次餘震。地震局官員說,很多人是被從高處掉落的碎片砸死的。因為大部分的交通都已經被毀,所以給救援行動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救援人員往往難以將急需的藥品等救災物資在短時間內運到災區,由此必然會導致死亡人數增加。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正好處於地層斷裂帶上,地震活動非常頻繁。亞齊省的各大醫院已經住滿了人,就連一些小診所裏也都擠滿了傷員,受傷者臉上仍掛著驚恐的神色。
印尼地震監測機構最初公布的報告稱,這次強烈地震的震級為裏氏6.級,震中位於北緯3.6度,東經96.2度。
然而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戈爾登的美國地質勘探局公布的監測結果卻表明,這次地震的震級為裏氏.5級。幾個小時以後,該勘探局又更新了震級,將其調高至裏氏.9級。
意大利地震專家恩佐·博齊表示,26日大地震發生後,“整個地球都在震動”。他同時表示,這次地震讓整個地球都受影響,甚至連地球的自轉都受到幹擾!
美國地質勘探局的地質專家朱利斯·馬丁內斯說,如此強烈的地震近百年來都非常罕見。這是自1964年美國阿拉斯加發生裏氏9.2級地震以來的震級最高的地震,也是自1900年以來震級排名第五的強震。
由於這次強震的震中位於海域,地震本身造成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相對有限,但是地震卻引發了浪高達10米的海嘯,它給沿岸地區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截止到北京時間27日零時,這次罕見的強烈地震及其引起的海嘯已經在印度、斯裏蘭卡、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緬甸和馬爾代夫等國造成數千人死亡,失蹤者和受傷人員更是不計其數。
有目擊者對印尼雅加達電台表示,在北部的亞齊省,死於地震和隨後引發的海嘯的人至少有數百名。在最高達10米的巨浪的襲擊下,當地已有多家商店和小型建築物倒塌,數千人在驚慌與恐懼中撤離家園。
斯裏蘭卡受災程度最為嚴重,斯裏蘭卡國內報道說,斯裏蘭卡東北城鎮穆土爾和港口城市亭可馬裏的死亡人數一直呈上升趨勢。據當地的警方說,當時最高的海浪高度可達6米。斯裏蘭卡發生海嘯,大量沿海地區被淹沒,至少4500人死亡,造成100萬人無家可歸,而且死亡人數仍在上升。
災難發生後,斯裏蘭卡政府已經組織軍隊和警察投入救災工作,政府宣布進入國家災難狀態,斯裏蘭卡總統辦公室在一份聲明中作出了上述表示。同時,該聲明還請求國際社會對該國提供緊急援助。
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迷人的海灘受到海嘯襲擊後簡直就變成了露天停屍場,海浪將屍體卷向岸邊,沙灘上留下了許多屍體,景象慘不忍睹。據印度內政部長帕蒂爾公布的數據,該國南部已經有至少2016人在海嘯和洪水中喪生。帕蒂爾說,泰米爾納德邦是該國受災最為嚴重的地方,這裏已有700~00人死亡。在另一個災情嚴重的安得拉邦,死亡人數也達到了200人左右。此外,在喀拉拉邦和其他地區,也有數十人罹難。
海嘯形成的巨浪迅速撲向泰國南部地區,泰國著名的旅遊地普吉、攀牙和甲米府都未能幸免,其中又以普吉島受災最為嚴重。當時統計數字表明,海嘯在泰國造成至少310人死亡,超過2000人受傷,死傷者中包括多名到此旅遊的外國人。
馬來西亞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納吉布召開新聞發布會說,受災情況最為嚴重的是位於馬來西亞西北的檳榔嶼州和吉打州,共有42人被巨浪奪走性命,其中包括多名外國人。
地震引起的巨浪還襲擊了印度洋島國馬爾代夫,首都馬累大部分地區被海水淹沒。馬累島上三分之二地區被淹,部分地區水深達到1.2米。馬爾代夫全國有33萬人,而居住在馬累島上的居民就占三分之一。有消息稱,災情發生的時候,馬爾代夫1192個島礁全部被淹沒。位於馬累的總統府也遭水淹。一艘海岸警衛隊快艇停在總統府附近。
這次災難可能造成馬爾代夫15人死亡、30人受傷,還有多人被困。但據地方官員稱,有一名英國遊客在海浪襲擊過後心髒病突發死亡。馬爾代夫政府還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
另外,孟加拉國也受到地震影響,其中受地震影響最為嚴重的是南部港口城市吉大港。據該國媒體報道,孟加拉國中部、南部和西部地區居民也感到震動,其中包括首都達卡。
此外,緬甸東南部地區遭到海嘯襲擊,一座橋梁被毀,造成兩人死亡,還有多艘捕魚船失蹤,該國部分地區還可以感受到地震。
發生在中國的強震
2004年12月26日上午,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了一場近百年來罕見的強烈地震。據美國地質勘探局公布的最新報告稱,此次地震的震級高達裏氏.9級。它是由印度洋板塊向緬甸微板塊底下俯衝過程中的逆斷層作用造成的。印度洋板塊以每年6~7厘米的速度向東北方向運動,與南亞板塊發生斜向聚斂俯衝,此運動在該地區解釋為印度洋板塊沿其他海溝的正向俯衝及緬甸微板塊東側的右旋走向平移運動。主震破裂模型研究的結果表明,破裂是由南向北傳播的,地震破裂帶長達1200餘千米,寬度約100千米,最大位移約為20米,地震斷層向上穿透海溝底麵,估計約有10米左右的錯距。這次大地震的同震效應導致地球自轉軸擺動、地球自轉加速,日長縮短。地震引起了高達10米的海嘯,海浪向附近的東南亞國家沿海地區呼嘯而去。地震和隨之而來的海嘯造成了極其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這次罕見的強烈地震在印度、斯裏蘭卡、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和馬爾代夫等國造成至少700人死亡,受傷者和失蹤者更是不計其數。
然而5年前的同一個月份,中國同樣發生過一次震驚全球的地震,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驚人的巧合。
1920年12月16日晚上20點6分,在今天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的西海固地區發生了.5級的大地震。當時人們剛剛從睡夢中醒來,便被倒塌的房屋掩埋於地下。大地在搖動,天色陰沉,有雷聲、風聲連續轟響,天際處有地光閃爍明滅,野獸群集於荒野之上,哀鳴不已。據當時資料記載,有96個國家的地震台記錄下了這場地震,中國的大部分地區也都感覺到了這場地震。北京的電燈搖晃,上海也有震感,廣東汕頭外國的海輪感到了水波震動,就連越南海防掛的天文鍾都停擺了。地震表麵波繞地球兩圈。日本在東京設置的一個放大倍數並不大的地震儀在地震波繞地球第一圈的時候就有了記錄,衰減後的地震波繞地球第二圈的時候,又被這個地震儀記錄到了,當時世界地震界的人士都為此感到驚訝和震驚。
地震的破壞性非常強。宏觀震中位於海原縣的幹鹽池附近。極震區中心地帶為海原,中心強度為12度。極震區內邊緣地區為固原、隆德、靜寧、通渭、會寧、靖遠六縣。烈度10度以上的麵積為10萬平方千米;烈度度以上波及陝西西部,共4縣,約為20餘萬平方千米;有感範圍更大,麵積為400萬平方千米,占全國總麵積40%。
據當時的《中國民報》記載了震後的悲慘場麵:“清江驛以東,山崩土裂,村莊壓沒,數十裏內,人煙斷絕,雞犬絕跡。”當時記載的死亡人數是23萬。地震造成的山崩滑坡將所在的村莊都掩埋了。海原縣房屋和窯洞倒塌近六萬間。會寧縣房屋倒塌達八萬間。地震造成自甘肅景泰興泉堡至寧夏固原縣硝口長達215千米的巨大破裂帶,至今仍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海原地震的滑坡數量多,規模大。海原、固原和西吉縣滑坡數量大到無法統計的地步。在西吉南夏大路至興平間65平方千米內,滑坡麵積竟達31平方千米。滑坡堵塞河道,形成眾多的串珠狀堰塞湖。這些自然災害形成的湖泊,成為黃土高原上獨特的地震地貌景觀。震後餘震甚多,到1921年11月,共記錄到有感地震571次。
地震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約瑟夫·W.霍爾先生受國際救災委員會的讚助於1921年3月首先前往災區考察。通過他的大量報道,才使中國首都的官員和沿海城市民眾知道了這個地方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1922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第十二卷第五期發表《在山走動的地方》,對此次大地震進行了大篇幅報道:“山峰在夜幕下移動,山崩如瀑布般一瀉而下,巨大的地裂將房屋、駝隊一並吞沒,村莊在一片起伏鬆軟的土海中消失得無影無蹤。這就是這場發生在中國的大地震中的一些景象……”
驚人的海難事件
129年10月16日早晨,澳大利亞春意正濃,一艘名叫“瑪梅德”的英國快速帆船載著21名水手,乘風破浪駛出了悉尼港。
帆船出發以後,一連幾天都是風和日麗的天氣。然而好景不長,到了第五天下午,烏雲密布,天氣驟變。入夜,狂風大作,海麵上波浪滔天。一場大風暴將帆船刮翻,船員們全部落水,他們拚著性命同狂風惡浪進行了頑強的搏鬥。值得慶幸的是,幾個小時以後,疲憊不堪的船員們發現前方的海麵上有塊突出的礁岩。大家又重新看到了生的希望,紛紛朝它遊去,攀上礁岩,等待救援。
三天以後,一艘名叫“斯依芙特修阿”的輪船經過附近海麵時發現了他們,把他們全部搭救上船。從死神的手裏逃了出來,人們非常激動。誰知厄運並沒有就此結束,在此之後的第三天,“斯依芙特修阿”陷入了強大的海流之中,被卷上了淺灘,擱淺翻船了。
可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八小時後,“嘎巴拿·菜迪”號船從淺灘旁駛過,救起了兩艘失事船上的船員。
“嘎巴拿·菜迪”號航行了三個小時,船上突然發生火災,大火吞噬了周圍的一切。麵對這一變故,船員們驚恐萬分,乘上救生艇倉惶逃命。他們在大海上漂流,又冷又餓。就在他們快要絕望之時,一艘澳大利亞政府的獨簷快艇“庫梅特”號朝他們駛來,船員們再一次獲救了。
然而,命運似乎故意跟這些人過不去,沒多久,“庫梅特”號遇到風暴在海上沉沒。1個小時之後,在海上掙紮的遇難者們又奇跡般地被郵船“丘比特”號發現並救了起來。人們以為這次可以平安無事了。出乎意料,“丘比特”號又撞上了暗礁!五名船長和123名船員重又落水。但是沒過多久,救星又出現了!英國客船“希蒂·奧普·裏茲”號正好經過附近海麵,救上了這些船員。
很多人對此都感到不可思議,在不到兩周的時間裏,竟然連續五次遇險,五次獲救,而且沒有一個人死亡!
更讓人詫異的是,在“希蒂·奧普·裏茲”號上有個重病纏身的婦女,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彌留之際,她不斷呼喚著自己兒子的姓名。醫生見狀,想找人頂替她的兒子安慰病人。正在這時,船員中走出一個人,自稱是婦人的兒子。果然,婦人一眼就認出了他,他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兒子,頓時病情好轉。她與兒子從此生活在一起,整整1年!
航天飛機爆炸驚人巧合
196年1月2日,天氣非常寒冷,在美國佛羅裏達州的卡那維拉爾角,比天氣更讓人心寒的是“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發生的悲劇。
這天早晨,成千上萬名參觀者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觀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飛上天空時的壯觀景象。上午11時3分,“挑戰者”號點火升空,看台上一片歡騰。但僅僅73秒後,空中傳來一聲悶響,“挑戰者”號頃刻之間爆裂成一團橘紅色火球,碎片拖著火焰和白煙四散飄飛,墜落到大西洋。“挑戰者”號發生爆炸,全世界為之震驚。七名宇航員(當中有兩名女宇航員)在這次事故中罹難。
然而17年後,災難再次發生。
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重返地麵的過程中突然發生解體燃燒,航天飛機上的七名宇航員,包括六名美國人及一名以色列人全部遇難。“哥倫比亞”號解體後,可能帶有有毒物質的碎片散布在得克薩斯州東部約190千米長的狹長地帶。一條160千米長的煙霧和金屬微粒帶還懸在該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廣漠土地的上空。墜落的碎片也擊穿得克薩斯州多間房屋屋頂,並且引起居民區火災,至少27人受傷。據路透社報道,“哥倫比亞”號失事後,美國總統布什當日宣布得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並啟動聯邦政府基金幫助清理“哥倫比亞”號殘骸。
紐約1010頻道“天天贏”電台說,“哥倫比亞”號這次升空特地挑選“挑戰者”號升空周年的時間,用意非常明顯,就是為了紀念那組航天員。“挑戰者”號的七名航天員來自美國各族群並擁有不同膚色,“哥倫比亞”號的七名航天員也具備不同種族背景,包括一名印度出生的美國人以及以色列第一位航天員拉蒙。
載著以色列空軍上校拉蒙的這個飛行器在得州東部一個叫做巴勒斯坦的小鎮上空爆炸裂解。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巧合。
拉蒙也是以色列第一位執行太空任務的太空人,但卻不是第一位執行太空任務的猶太人,在他之前就有猶太人參與過太空任務,即196年參與“挑戰者”號飛行任務的蕾絲妮。然而,“挑戰者”號升空後不幸爆炸,蕾絲妮也因此喪命。這兩名猶太人的先後罹難,讓人深思。
“哥倫比亞”號在太空執行任務長達16天,並在降落前16分鍾解體;“哥倫比亞”號和“挑戰者”號都載有七名宇航員,且都是五男二女。
紐約“天天贏”電台報道說,拉蒙在給家人的最後一封電子郵件中說,太空中的旅行非常平靜,他真希望長久地停留在太空。
航天飛機是美國的象征,“哥倫比亞”號的失事給美國帶來了深深的精神創傷。有些外國通訊社甚至認為,“哥倫比亞”號的悲慘事件將成為自“9·11”事件以來美國最深的全國性創傷。
航天飛機計劃停頓了兩三年,又繼續執行。布什也稱,在對這次悲劇徹底檢討之後,航天飛機計劃也將繼續執行,“但願上帝繼續保佑美國”。
飛機撞樓演習與9·11襲擊
據美國媒體2002年月21日報道,美國國家偵察局曾經在“9·11”襲擊發生前準備進行一次飛機撞大樓的演習,以檢驗下屬對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
報道說,按照國家偵察局領導層的設想,當天早晨,一架出了機械故障的小型飛機將撞向他們位於弗吉尼亞總部四座大樓中的一座,對大樓造成一定的破壞。當然,他們不會動用真的飛機,但為了模仿撞樓造成的破壞,他們會將一些出口及樓梯封閉,讓下屬們自己想辦法逃生。
可是,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2001年9月11日,紐約世界貿易中心真被兩架飛機撞上了。當天上午點45分,一架從波士頓飛往紐約的美國航空公司的“波音767”飛機遭到挾持,撞到了紐約曼哈頓世界貿易中心南側大樓,飛機“撕開”了大樓,在大約距地麵20層的地方造成滾滾濃煙,並發生爆炸。十幾分鍾以後,又一架小型飛機以極快的速度衝向世貿中心北側大樓。飛機從大樓的一側撞入,由另一側穿出,並引起巨大爆炸。兩起爆炸可能造成了數千人傷亡。
恐怖襲擊發生後,美國總統布什發表講話稱,美國正遭到恐怖分子襲擊,美國政府將對飛機失事原因展開全麵調查。另外他宣布世貿中心遭襲擊是一個“國家災難”。在講話中,布什表示美國政府不會姑息縱容任何恐怖主義行徑,同時他對在此事件中遭受不幸的美國人民和家庭表示沉痛的哀悼。9點40分,五角大樓發出最高國家安全警告。美國聯邦航空局下令將所有機場關閉,命令所有國內航班停飛。幾乎與此同時,國會山也發生了爆炸,濃煙滾滾。幾分鍾以後,位於首都華盛頓中心的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遭飛機撞擊,並發生大火。
國家偵察局發言人表示:“出現這樣的巧合,真是讓人難以置信,幾架飛機真的撞向我們的大樓。當襲擊事件真的發生後,我們馬上取消了此次演習。”
該發言人還表示,為了進行此次演習,他們已經花費了好幾個月的時間來準備,但按照他們的設想,恐怖分子不會在其中扮演任何角色,這就是一個意外。
“3·11”與“9·11”
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2004年3月11日馬德裏連環爆炸案發生後,許多細心的人驚訝地發現,爆炸當天恰好與2001年美國紐約“9·11”恐怖襲擊相隔整整911天。因此很多西班牙人將2004年3月11日這一天稱做“西班牙的‘9·11’”。“3·11”與“9·11”相隔的時間正好是911天,是陰謀,還是巧合,人們尚不得知。
此次襲擊發生在馬德裏的一列短途旅客列車上。當時這輛列車正駛進馬德裏阿托查火車站。火車車廂被炸得麵目全非。而幾乎與此同時,在開往阿托查火車站的鐵路線上,馬德裏附近的蒂奧雷蒙多火車站和聖歐亨尼婭火車站也相繼發生爆炸。
西班牙國家電台13日報道,到3月12日上午,共有200名死難者,1500多人在爆炸襲擊中受傷。死難者中包括14名外國人,其中有一名出生才七個月的波蘭女嬰。
這名七個月的女嬰叫帕特裏卡,12日她成了這場爆炸案的第199名遇難者。11日,爆炸發生後,救援人員在埃爾·波佐火車站的站台上發現她受了傷,但她的父母卻不在身邊。12日下午,這名女嬰在馬德裏市中心兒童大學的兒童耶穌醫院死去。
據悉,這次爆炸是由手機引爆的,引爆炸彈的手機把爆炸時間設為當地時間11日上午7點39分。這次爆炸的幕後主謀,人們尚不知曉。早些時候,西班牙政府曾表示埃塔為主要的嫌疑組織,但是這個組織否認了這個指控。後來的證據暗示這次爆炸與一些極端的伊斯蘭組織有關,並使人們把注意力放到與基地組織有密切聯係的摩洛哥戰鬥旅上。
2004年3月11日,正值西班牙全國大選之時。爆炸發生後,西班牙各大政黨隨即宣布暫停競選活動,以哀悼爆炸事件中的死難者。3月12日晚,在西班牙多個城市共有1140萬人遊行,抗議這次襲擊,在首都馬德裏就有230萬人遊行。雖然發生了馬德裏係列爆炸案,但大選仍將如期於14日舉行。輿論認為,在這種形勢下,影響大選結果的關鍵因素是到底是誰製造了馬德裏係列爆炸案。
潛水艇被坦克擊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運輸艦“奧立弗·伯朗奇”號是一艘非常現代化的運輸艦,它以其自身獨特的優勢在戰爭中顯示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由於功勞突出,運輸艦上的人便產生了驕傲自滿的心理,他們感覺自己這艘艦可以所向無敵。可是,事情並不是像他們所想的那樣。
德國早就痛恨這艘運輸艦了,他們決定想盡一切辦法除掉這艘運輸艦。於是,德國派出一艘最好的潛艇去偷襲英國運輸艦“奧立弗·伯朗奇”號。當時,英國這艘補給艦滿載數百噸烈性炸藥、重型炮彈和數十輛各型坦克,正悠然航行在蔚藍的北大西洋上,根本沒有意識到危險已經近在咫尺。德軍潛艇悄悄潛至補給艦右舷,發射了兩枚魚雷。由於運輸艦“奧立弗·伯朗奇”號當時沒有任何準備,也沒離任何的防備,而且,德國這艘潛艇是從水下出奇不意地進行偷襲的,所以德國潛水艇的偷襲很容易就成功了。可憐的“奧立弗·伯朗奇”立即成了一隻炸個不停的大號火藥桶。艦上的人全部遇難,刹時間,血染紅了海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