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別舊故月娘歸家(1 / 2)

[]

揚州城南門外,近二裏橋的地方,有個蔣家村。村裏一半姓蔣,一半姓杜,外頭嫁過來的媳婦也有,但最多的還是蔣杜聯姻,這家那家,掰掰手指頭都是親戚。

同村的男女結親,應該是有些好處的,比如知根知底,比如娘家婆家離得近,有幫手有靠山等等。

杜如月本來不覺得會有什麼壞處,她丈夫因病去後一年,又有人關心她親事的時候,壞處就顯現出來了。

頭一個來問的,是她亡夫的堂哥,他們父輩兄弟雖分了家單開過了,但家牆院子挨著,水田旱地也挨著,抬頭不見低頭見,堂兄弟兩個歲數相近,成天一起比著長大的,跟親兄弟也沒兩樣。

小叔子死了嫁大伯?

不是沒有先例,但月娘心裏膈應,又不是實在沒辦法,或是看對眼的,那堂房的伯哥還沒好到讓月娘不顧心裏的一點倫理綱常。

今天來說和的,是她亡夫舅舅家的小兒子,月娘從前要隨丈夫喊一聲“表哥”的人。他家請的媒人,竟是月娘的婆婆,她那短命夫婿的親娘,顧二芬。

“親家母,我那侄兒要是個不好的,我萬不能自個兒來提這事。月娘在我家兩年,我心裏當她是親閨女一樣,怎麼忍心看她年紀輕輕守寡守老了。

我娘家別的不說,有田地有人口,我侄兒還是個重情重義的,先頭娘子沒了,至今沒動續上的心思,也是咱們月娘實在沒得挑,模樣正性情好,我歎我那兒子,怨兩句天道不公被他聽見,他才起了這個念頭,央請我來問一問。

月娘翻過年去就二十一了,眼麵前現有合適的,何必空耗歲月,為我那兒…唉,他實在是個福薄的,月娘是好孩子,她要是點頭答應,我們家絕沒個為難的話,親家盡可安心。”

顧二芬在杜家堂屋坐了有時辰了,月娘母親蔣淑妹一直淡淡陪著,手邊的茶又涼了一盞,蔣淑妹徹底沒了耐性:“顧嫂子,我家月娘歸家時,咱們就說過了,往後她的事不與你家相幹,我聽你話裏的意思,怎麼像是你家做主才不與她為難呢?”

“不是,親家,你聽我……”

蔣淑妹不想再聽,抬手止住她的描補:“這事兒不必多說,我立時就給你答複,顧家的四郎是還不錯,精壯也能吃苦,但四郎先頭娘子留下兩個孩子,真正當娘的,誰會舍得自己閨女給人做後娘去?

再我聽說你娘家幾間屋子早就住不開了,人口多田地少,窮得小娃一件囫圇襖子都沒有,這樣的境地還要娶媳婦,打的什麼主意,我腳指頭都能猜出來。你姓顧,幫他家謀劃無可厚非,但我認真告訴你,別把心機用到我家月娘頭上,她在你家受的委屈,我可還沒算呢!”

顧二芬梗著脖子說了幾句“什麼東西”,不知是怒是羞地走了。杜如月躲在西邊屋裏,探出腦袋張望:“娘,她走了沒?”

“走了。”

蔣淑妹嘴巴發幹,喝了一口茶卻是涼的,正皺眉,月娘捧來一杯溫的:“顧大娘這是怎麼了,當初蔣家大伯母有意來問,被她罵得差點搬家,怎麼又舍不得我年輕守寡了。”

月娘母親氣得發笑:“還惦記著你的嫁妝呢,帶到她侄兒家,給她娘家修修房子,養養孩子,她還能撈扒一些上手,繼續對你頤指氣使,端那婆婆架子,一舉多得的好事,她可不勤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