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營造聲勢,做大做強(1 / 3)

現代社會,有名就意味著有錢,對個人來說是這個,而對於一個經商者來說也是這樣,任何產品要想贏得市場,就要看消費者熟悉不熟悉,信賴不信賴,於是,依托媒體的輿論和傳播優勢,來營造聲勢,提高本身的知名度,傳播自己的形象,對於經商者來說是做強做大的關鍵。

1.做好場麵,坐穩生意

做生意首先是要做一個熱鬧、氣勢大的“場麵”,而且“場麵”越大越好。

——胡雪岩

揚名是胡雪岩在做生意時非常注重的一個方麵,因為他懂得揚名與金錢的獲得有著很大的聯係。那麼,該如何揚名呢?打造一個好的場麵無疑是最好的公關宣傳方式。在公眾麵前努力打造出一種熱鬧的場麵,是做生意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麵。因為,他認為在危急關頭,想要挽救自己、穩定人心,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塑造一個好的場麵。

胡雪岩的阜康錢莊開業之時,場麵上的事情,讓他頗費了一番心思。比如他要劉慶生去選錢莊鋪麵,就要求房子軒敞氣派,裝修也要富麗堂皇,不能小家子氣。甚至連堂上懸掛的字畫,他都想到了,要求第一不能是贗品,以免惹行家笑話;第二名氣不能太小,名氣太小配不上“阜康”的招牌,撐不起場麵。阜康錢莊開業當天,張燈結彩,櫃台裏四個夥計一律簇新藍布長衫,笑臉迎人,胡雪岩請來杭州城裏官商兩界幾乎所有的名人,親自接待,擺酒款客,一直吃到午後三點多鍾,著實熱鬧了一把。

再如,甲午之變,由於洋行聯手排擠,再加上在上海主抓洋務的盛宣懷等人的造謠,上海阜康錢莊總號出現擠兌風潮,這時的胡雪岩已經陷於四麵楚歌的困境。

而恰恰在這個時候他的三女兒要出嫁。按一般人的想法,正處於危機之中,兒女婚事應該免去鋪張,不要太過張揚。連幫他的人也認為,這場婚禮既然定下了日期,照風俗自然不能更改,但場麵不宜太大,隻要不太委屈了女兒,女兒包括外親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胡雪岩卻仍然要把場麵做大。他要求一切照常,喜事該怎麼辦還怎麼辦,再難也要把場麵撐起來。因為在這個時候一鬆勁兒,女兒的婚事冷冷清清,別人必然把它與阜康擠兌風潮聯係在一起,對於阜康能否渡過眼前的難關產生懷疑,那樣才真正是什麼都完了。

所以,女兒辦喜事那天,胡家仍是張燈結彩,轎馬紛紛。各式花燈、彩亭、儀仗,排出三裏路遠,幫辦喜事的執事人等,一色藍袍黑褂,抬運嫁妝的挑夫一律簇新藍綢鑲紅邊的棉襖,氣派非凡。這一個場麵收到的效果就是,阜康錢莊照樣開門,胡雪岩在杭州城裏的所有生意,無不風平浪靜,阜康擠兌風波被一片喜氣洋洋衝淡了許多。

很多人都懂得要把場麵做大的道理,因為把場麵做大,不僅是體現一個人的誌向、魄力,更重要的是一種事業成功的策略。曾國藩初辦團練時,小打小鬧,要錢沒錢、要人無人。後來他想到,必須把場麵做大,才能得心應手。果然,他把場麵做大之後,局麵就為之一變,方方麵麵,無不唯他馬首是瞻。兵鋒所指,更是勢不可擋。所以說,場麵越大,支持者就越多,你成功的把握就越大;相反,小打小鬧,永遠也成不了氣候。俗話說:深山藏虎豹,大海養蛟龍。同樣是蝦,在小溝小溪就長不大,而海裏的龍蝦,一隻就有十多斤。這就是場麵所起的作用。

而在生意場上,這些場麵上的事情常常是必不可少的,堂皇的門麵、不凡的氣派,往往是贏得客戶信賴的一個很重要的外部條件。一眼看上去就給人一種小家子氣的印象,自然就難以被客戶所重視。從這一角度看,這些場麵上的事,其實並不是打腫臉充胖子的一味擺闊,它實際上也是在樹立自我形象,在向公眾顯示自己的實力、優勢,以吸引客戶的注意,喚起客戶的信任。因此,這些做法雖顯尋常,但也是必要的,也是要做好的。 2.巧妙宣傳,推廣商品

好事不會白做,我是要借此揚名。

——胡雪岩

有人認為,現代商戰,其實不僅僅是質量的較量,調動各種媒體宣傳企業的產品,有時顯得更為重要。因為宣傳是現代商戰的“利器”,是產品的第一銷售。簡單一句話:競爭需要質量,顧客需要信息,而信息需要宣傳。所以說,賣好產品是好事,宣傳好產品多賣更是好事。

總之,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企業要想求得一席之地,獲得長久發展,必須對企業宣傳工作進行重新審視和定位,不僅不能弱化,而且需要進一步鞏固、強化、放大,通過更好地宣傳,為企業樹立一個良好的外部形象、社會聲譽,創造一個團結、穩定、向上的內部發展環境,從而推動企業的全麵健康協調發展。

胡雪岩在湖州的大興絲行開張後,便來到湖州。

一到湖州,他就吩咐他的絲行檔手們做一件能夠給人以實惠的好事:時令在七月中旬,正是“秋老虎”肆虐的時節,天氣十分炎熱,很多人都躲在家裏不出門,因而店鋪的生意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胡雪岩說:“絲行要在自己店前向路人施茶,而且說做就做,當天就辦。”

檔手們知道胡雪岩的脾氣,做事要又快又好,錢上麵很舍得,於是當天就在大興絲行門前擺出了一座木架子,木架子上放了兩隻可裝一擔水的茶缸,裝在茶缸裏的茶水還特意加上敗火清毒的藥料,茶缸旁邊放上一個安了柄的竹筒當茶杯,路人可以隨意飲用。另外,絲行門上還貼了一張廣告,上書“本行敬送辟瘟丹、諸葛行軍散,請內洽索取。”如此一來,絲行門前一下子熱鬧了起來,上午就送出去兩百多瓶諸葛行軍散、一百多包辟瘟丹。通過這些絲農的口耳相傳,胡雪岩的名字在湖州傳播開來。

美國人拉斯韋爾提出“五W”理論,這一理論又被稱為“拉斯韋爾模式”,即誰—說了什麼—通過什麼渠道—對誰說—有何效果(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hat effect),提出了關於宣傳的較為真實的含義。1937年,這個美國人又補充說:“就廣義而言,宣傳是通過操縱表述以期影響人類行為的技巧。”這些表述可以通過語言、文字、圖畫或者音樂的形式進行。

其實,宣傳文化既代表一定的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又屬於觀念文化、精神文化。在商品無差異、同質化造成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宣傳文化的影響力往往大於商品自身的競爭力。如果受眾認同了一種宣傳文化,那麼也就可能會接受這種商品或服務,成為商品的消費者、服務的利用者。所以,經商之人應把宣傳當做市場競爭的一張大牌,對商品及其品牌進行文化包裝,進而打出市場,並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進行創作,往往會收獲頗豐。

3.轉換思維,做大場麵

做場麵要有新手法、新花招,不能落了俗套,免得讓人笑話。

——胡雪岩

大家都聽說過樹上開花之計,這個計謀的本質就是無花粘花,無勢造勢,此計用在商場一樣會讓你飛黃騰達。

麵臨開張,胡雪岩心中惴惴不安,因為有一樁心事尚未落實。那就是他要把麵子做足、台麵撐大、不同凡響、令人敬畏,讓杭州人看看阜康的場麵和派頭。錢莊的麵子就是銀錢,本錢越大信譽越高,胡雪岩打算用“堆花”的辦法讓眾人大吃一驚。所謂“堆花”,就是錢莊開張之時,同行前來致賀,各家抬來銀子存入錢莊,以壯氣勢,這些銀子被稱為“堆花”,是同行業的捧場做法。“堆花”純屬禮儀行為,同行都是錢莊,不可能拿大批銀錢為別人壯威,隻為禮儀上點到為止,圖個喜氣。

胡雪岩卻不然,他打算借“堆花”大出一番風頭。而如何讓同行肯抬上大批銀錢為開業“堆花”助興,幾乎成了製勝的關鍵。

胡雪岩與王有齡商議此事,沒想到王有齡哈哈一笑,道:“如此區區小事,還用犯難嗎?”他從官劄中撿出一張來,對胡雪岩道:“戶部剛剛行文下來,朝廷餉銀吃緊,新近發行一種官票,要各地錢莊派銷銀錢,保證官票能夠上市流通、兌換現銀。”

清朝增發官方銀票,和後來的政府多印鈔票是同一碼事。增發的銀票必須要有銀子做後盾,各地錢莊便承擔了派銷銀票的任務,朝廷對錢莊頤指氣使,巧取豪奪,錢莊隻能忍氣吞聲,懾於壓力,打落牙齒和血吞,還要召集同行各家錢莊,根據實力大小,分配派銷份額。“浙江新派四十萬兩官票,”王有齡說,“錢莊固然不願意也沒有辦法,我們不妨在同業會上做個好人,聲稱全由阜康包了,不要大家承擔,眾人豈不感激涕零?提出‘堆花’他們還能拒絕嗎?”胡雪岩有些擔心:“四十萬兩銀子不是小數目,我們能承擔麼?”

“老弟原來不知,”王有齡笑他迂闊,“我們並不真的承擔,隻是裝模作樣罷了,待壓過一段時間,另發一通官劄,再平攤到大家頭上,不露半點兒痕跡。”

“官劄那麼好發,說寫就寫?”

“舉手之勞,要不,衙門裏那麼多刀筆吏,不清閑得發慌麼?”

原來如此,胡雪岩恍然大悟。他由此認定,若做大生意,非要有技巧不可。

中秋節前,阜康錢莊開張大吉,自撫台以下,浙江各衙門官員紛紛蒞臨致賀。錢莊門前,駟馬高車,冠蓋如雲。商賈同行,前來捧場,市民百姓,遠遠地圍觀。阜康錢莊櫃台上,白花花的官製錠銀,堆得如同小山一般,與陽光交相輝映,刺得人們睜不開眼睛。杭州市民,多少人生下來一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多銀子。於是街頭巷尾流行起一句民謠:金山銀海,抵不上阜康的櫃台。

實際上,做生意不能卑劣,但可取“偷梁換柱”之計的正麵意義,胡雪岩就是如此!

很多時候,思維定式固然會給我們打下一種習慣性的基礎模式,它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一個人不懂得打破思維定式,隻以常識性、否定性的眼光來看待事物,不敢有所突破,那麼最終白白浪費掉大好時機的就是你。所以說人應當改掉墨守成規的偏差習慣,改變我們觀察世界的視角,從一個全新角度來觀察事物。

比如,有家公司生產一種極小且價格極低的手縫針。在手縫針市場蕭條的情況下,該公司卻能借助型號、規格、包裝,布成了龐大、豐富的陣容,不但吸引了消費者,也提高了競爭力。這就是轉換思維,做大場麵的妙處。

4.做好門麵的三大絕招

門麵猶如人的臉麵,做不好是會影響生意的。我們的老祖宗就說過,人看臉麵,樹看皮,生意好不好看門麵。

——胡雪岩

其實做好一個店的門麵並不難,隻要注意三項即可:一是宜址,人來光顧的多;二是精修,讓人進來一看就感覺舒服;三是巧陳,使人來到店堂裏覺得布局很有味道。

胡雪岩說:“門麵就猶如人臉,做不好是會影響生意的。”怎樣搞好一個店堂的門麵呢?胡雪岩有三個準則:宜址、精修、巧陳。

局限在現有的範圍,終究不能成大事。隻有到外麵闖一闖,才能把局麵做大。

第—,“宜址”,即店的地址應選擇適宜。

1874年,胡雪岩選杭州吳山腳下的大井巷為址建屋造店,創辦胡慶餘堂,這是有他的深意的。

吳山坐落於西湖南麵,由紫陽、雲居、七寶、峨眉等10多個小山頭組成,西連鳳凰山、將台山和玉皇山,相傳,春秋時這裏是吳國的南界,因而得名,又因山上有座城隍廟,所以又叫“城隍山”。吳山曆史悠久,有很多古跡,如春秋的伍子胥廟、晉朝的郭璞井、宋代的東嶽廟、明朝的城隍廟等。在吳山的山岡上,因石灰岩長期溶蝕作用形成了一組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石”,山頂上有一座高8米、雙層重簷的江湖彙觀亭,登上此樓北望西湖明澈似鏡,南眺錢江宛若錦帶。到了清朝雍正年間,“吳山大觀”被列為“西湖十八景”之一,這個景目又包括金地笙歌、瑤台萬玉、紫陽秋月、三茅觀潮、楓嶺紅葉、雲居聽鬆等“吳山十景”。吳山的自然和人文景點吸引著眾多的遊客前來觀光,使它成為杭州客流量很大的一個地方。

杭州從唐宋以來就佛寺遍布,有“東南佛國”之稱。從每年春暖花開的季節到立夏為止將近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裏,各地(主要是杭嘉湖三地及蘇南一帶)的善男信女背著寫有“朝山進香”的黃布香袋,成群結隊地湧入杭城,到各寺院燒香拜佛、許願還願,這種年年必有、規模宏大、具有宗教色彩的特色旅遊給經商者帶來了生意,他們或在寺院附近定點設鋪,或隨處流動設攤,出售胭脂、簪珥、剪刀、木魚、經卷、玩具、花籃、梳子、藥品等物。據範祖述原著、洪如嵩補輯的《杭俗遺風》記載:“城中三百六十行生意,一年中敵不過春市一市之多。大街小巷,挨肩擦背,皆香客也……各色生意,誠有不可意計者矣。”這種因燒香拜佛者聚集而成的商業性集市叫做“香市”。吳山早在元代就有香市,元代詩人貢有初在《春日吳山絕句》中有“十八姑兒淺淡妝,春衣初試柳芽黃。 三三五五東風裏,去上吳山答願香。”就從側麵反映了吳山香市的情況。到了清代,吳山香市與錢塘門外的昭慶寺香市、嶽墳以北七八裏開外的天竺香市成為杭州持續最久、規模最大、集市最盛的三大香市。鑒於上述情況,吳山在生意人眼中具有特殊意義,而其腳下的大井巷是人們登吳山的必經之路,所以胡雪岩選中這塊“黃金寶地”,在上吳山的石級路旁購地8畝,開設建築麵積約12000平方米的胡慶餘堂國藥號,建立了固定的基地。應該說,這是很有眼光的。

第二,“精修”,即店堂修建精致,別具一格。

胡慶餘堂初造時由東西並列的三進建築組成(後來西邊一進被拆除,現隻剩兩進):頭進是營業店堂,二進是製藥工場,這種前店後場、產銷結合的組織格局有利於靈活、及時地適應顧客需要。兩進樓房之間有夾弄和封火牆相隔;每進設前、後天井,左右有廊屋相連,呈環形通達之狀,外觀氣派,結構簡潔。

作為我國古代建築史中不可多得的建築群,胡慶餘堂除了具備江南園林中大紅漆柱、鎦金描彩、雕梁刻枋、飛簷鏤格等古樸典雅的共性之外,還根據營業需要,有自己獨特的創意:整座建築被設計成仙鶴狀,象征著店鋪生機長存;四周造起高12米(牆腳就高達2米)、長60米的青磚封火牆,胡雪岩請人在靠河坊街的一麵牆上寫了“胡慶餘堂國藥號”七個大字,十分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