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衝鋒中進攻(1 / 2)

這是一場在開戰前就已經被注定的戰爭,顯然俄羅斯的皇帝陛下還太“年輕”(實際上已經年近四十了)了,在這位陛下本來的打算中,戰爭應該是英國和俄羅斯聯手對付中國的,但是顯然他錯誤的估計了形勢,這使得本來已經元氣大傷的俄羅斯必須麵對中國的全部力量,而作為一個國君,俄羅斯的陛下必須為自己的幼稚而買單。

******

奕詝需要戰爭,中國需要戰爭,而如果常常主動發動戰爭,以現在中國的國力來說這樣做隻會受到所有國家的攻擊,而且對國家名譽也有非常大的威脅,所以當奕詝感覺到俄羅斯要攻擊中國的時候,奕詝覺得這也許可以利用,所以戰爭一開始中國和俄羅斯就不是處於一個公平的環境,用中國的古話說:就是在廟算上中國已經大占上風了。

比如說:中國整個雲南地區隻有三萬的象征性部隊,而僅僅在雲南的隔壁——阿薩姆邦那裏有英國整戈待旦的十二萬大軍,也許你會問,中國人難道不怕英國人進攻?當然怕,但是這要英國人進攻才行,奕詝在分析了形勢後,很堅定的認為英國人不會進攻,對英國人來說,世界上每個地方都遍布著自己的利益所在,所以他的世界政策也決定他基本不會和一個地方強大勢力陷入到死磕的局麵,尤其是象中國這樣一個直接威脅到他的利益點的國家。

除非有一天,英國人有信心可以把中國打的一蹶不振,那麼他的進攻將如疾風奏雨一般的襲來,而現在的英國人顯然沒有這樣的自信。

而且其實英國人國內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英國人不敢冒太大的風險,畢竟即便是維持現狀,在現在這個情況下英國人依然是現有體製下的最大利益獲得國,挑戰現有體製絕對不是英國人該做的。

對英國人來說:俄羅斯和中國兩國在戰場互相消耗自己的力量,簡直沒有比著更加美妙的情況了。

所以英國人應該不想,至少現在不想把中國得罪的太深。所以中國用來防禦英國的力量實際上隻有象征性的三萬人,其他的力量除了象北京這樣必須守護的地方留了少許的兵力外,其他的力量幾乎全部集中到了中國的北方——為了好好的款待遠來的俄羅斯“客人”。

******

米哈伊爾將軍雖然已經下令自己的軍隊進攻,但是他的心中還是有不安,對麵到底有多少的中國軍隊呢?按照常理推斷,中國人要防守英國人,要維護一些重要地區,能夠出動的全部兵力應該就隻有三十萬左右,而現在追擊安德烈將軍將軍的軍隊就有三十萬,所以自己的麵前應該沒有足以對抗自己的力量才對。

但是心中總是還有著隱隱的不安,自己是不是有什麼地方忽略了,難道中國人敢把所有力量全部拿來和俄羅斯決戰不成,但是想了想後,米哈伊爾將軍自己搖了搖頭,中國人不會怎麼做了,因為這樣所可能造成的後果遠比戰爭中輸給俄羅斯更加的可怕,而中國皇帝絕對不是一個愚蠢的人甚至有時候米哈伊爾將軍會想:上帝為什麼不賜給俄羅斯這樣一位君主。

戰爭中永遠不可能給你足夠的思考時間,尤其的在對你的對手的情況完全不了解的情況下。

遭遇戰爆發了,沒有錯,在米哈伊爾將軍指揮著軍隊緩緩的向中國方向開進的時候,探子回報,中國人那邊也有一支軍隊在向這邊進發,探子用自己的頭顱發誓,對麵那紙軍隊保守估計也達到了五萬人,絕對不是一支偏師。

“五萬人?”米哈伊爾將軍這次有些不知所措,五萬人實在是一個微妙的數字,如果人數更多,那麼自己就可以防守了,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是中國軍隊的素質確實遠在俄羅斯軍隊之上,而如果數量更少,那麼米哈伊爾將軍就可以下定決心吃掉前麵的軍隊,但是為什麼偏偏是五萬人,保守的米哈伊爾將軍還是最終下達了防守的命令,並且開始著手布置一些防禦設施,等待著中國軍隊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