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即便事情是這樣的曲折,奕詝的電報網還是投入使用了,而且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種辦法使得中國仿佛可以整個被奕詝握在手中,讓奕詝作為皇帝的觸手可以延伸到帝國的每一個角落裏麵,他可以直接和任何一個封疆直接連上線,中國人都驚奇於這種新事物,並且有富裕的人嚐試了一下,這種在中國人眼中完全是不可思議的東西,完全顛覆了不少人的觀念,不少人開始意識到外國人所謂的科學的力量是多麼的偉大,電報在傳統的中國人看來,其實真的是一種“超自然”的力量——而“超自然”的力量總是有著讓人鑽研的魅力。
******
暫時放下中國艱難的推行著自己的改革,我們來關注一下世界的局勢,美國國內的矛盾日益的激烈——19世紀以後,美國領土迅速擴張,在密蘇裏河以西的堪薩斯-內布拉斯加地區,前往墾殖的人日益增多,要求建立新州。該地區在北緯36°30′以北,按密蘇裏妥協案(1820)規定,應以自由州加入聯邦,但奴隸主憑借在政府和參議院中的優勢,力圖在這一地區擴大種植園、畜牧業,主張實行奴隸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美國也會有一場大變,隻是不知道這個美國是不是還會和奕詝原來曆史中的美國一樣的浴火重生呢?
美國的情況雖然引人注目,但是和接下來的事情比起來簡直可以說是不值一提——克裏米亞戰爭開始了!
這場戰爭的表麵起因是宗教問題。俄羅斯向奧斯曼帝國提出為保護奧斯曼帝國境內的東正教徒在“聖地”建立俄羅斯的保護地的要求,這個要求被君士坦丁堡的蘇丹拒絕。法國的天主教徒和英國的新教徒也反對俄羅斯在巴勒斯坦建立據點的企圖。俄羅斯在蘇丹拒絕後決定以此作為采取軍事行動的理由。1853年俄羅斯與奧斯曼帝國斷交並開始占領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附屬國。
戰爭的真正原因是奧斯曼帝國逐漸的、內部的瓦解,俄羅斯認為這是它將它在歐洲的勢力不斷擴大的好機會,尤其是它獲得一個通向地中海和占領巴爾幹半島的好機會。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半島上的統治此時顯然搖搖欲墜,而俄羅斯則爭取獲得對恰納卡萊海峽和伊斯坦布爾海峽的控製。英國和法國反對俄羅斯的擴張,它們不希望俄羅斯獲得這些戰略要地以維持它們自己在東南歐的勢力和利益。
俄羅斯在明顯身後有英國,法國等國力遠在俄羅斯之上的國家的參與的情況下依然固執的執行著既定的策略——沙皇驕傲的宣布:我要成為所有斯拉夫人的皇帝,而奧斯曼雖然已經衰落了,但是麵對俄羅斯的挑戰依然毫不畏懼,隻是不知道這種底氣充足的情況到底有多少是因為本國的勢力呢?
而英國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整個歐洲都籠罩在戰鬥的煙雲中——奧地利,普魯士,意大利小國,和主演的英國和法國,每個國家都要做出選擇——沒有人知道未來會怎麼樣,而英國人在清醒於沒有和中國開戰的同時,一名代表英國的外交官已經來到了中國——他是中國人的老朋友了——霍華德.J.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