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我要生孩子(1 / 2)

道光28年(1848年)道光皇帝終於下旨正式任命皇四子奕詝為攝政王並且任命為“大阿哥”(類似於皇太子),雖然在幾年前道光皇帝已經開始逐漸的移交權利,但是現在下這個聖旨顯然具備了法理意義,對於這個絕對朝野上下一片讚頌,現在這個時候奕詝來繼承皇位幾乎已經成了定局,現在如果出言反對的話,會在未來的皇帝心中留下一個多麼差的形象,這種事情官員們清楚,奕詝同樣也清楚。

奕詝終於擁有了夢寐以求的權利,現在的他和皇帝的唯一的區別就隻有頭銜而已,而這個時候的奕詝也認為改革的時間到了,畢竟他忍耐的太久太久了,時機已經成熟了,是的,奕詝發誓:要在曆史上留下自己,留下中國濃彩重墨的一筆。

1848年,中國開始可以自己大規模的製造合格的鋼鐵,使用中國自己的鋼鐵製造自己的步槍,當然雖然說起來不過一句話,但是其中的艱難的過程卻是一言難盡,首先是從西洋傳教士那裏得到基本的煉鐵技術,然後那些被奕詝送到國外的留學生送回來的各個方麵書籍,僅僅為了讀懂這些書籍就不知道費了多少工夫,但是還是有不少的關鍵點沒有辦法攻克,在科技研究方麵奕詝幫不上忙,但是奕詝有自己的渠道,奕詝通過一個英國商人的手,陸續的得到了不少的外國機器,當然奕詝付出對也不少——進貢的茶葉還有絲綢幾乎都被那些商人用機器換走了,而那寫英國商人在中國和英國之間走一個來回的利潤回報常常高達數十倍,書籍還有機器,那些外國商人發現隻要帶著這些來到中國就可以簡單的得到過去難以想象的利潤,這個過程持續了整整兩年,中國終於憑借手上掌握的知識完美的仿製出外國先進的煉鐵技術,接著便生產線全開的製造火槍大炮,而且通過這種知識積累,連大炮的威力也連上幾級,所以陸軍方麵的發展非常順利,但是海軍的發展就不那麼盡如人意了,海軍涉及的科學,要求的知識要全麵的多,雖然同樣得到了不少外國的造船業的書籍,但是短時間看來是很難有好的發展了,中國要成為一個海軍強國看來要走的路還很長。

接著奕詝慢慢的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軍隊的建設上麵,狼軍(其實我不是很喜歡這個名字,但是好的又有氣勢還不能被用過太多次的我想不到)的訓練問題奕詝已經完全丟給了楊洋和奕,奕雖然是皇親國戚,但是有這樣的位子憑借的是自己的本事,而楊洋不過隻是一個文盲,不過可以寫自己的名字而已,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在軍事領域的能力遠在奕這個從小受到皇家英才教育的皇子之上,對於這種軍事天才,即便是奕詝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是這些都沒有關係,事實是楊洋可以為奕詝帶好軍隊,實際上狼軍組建不過半年時間,楊洋已經讓它大變樣了,奕詝心中高興的同時也有些自得於自己的慧眼識英才。

還有奕詝也開始著手中國工業化的進行,但是這個過程當然不能著急,首先出麵保護那些正在向資本家轉型的地主們,無論是為了什麼,這些人隻要興辦工廠就勢必要招人手,這就已經可以為消化中國近乎飽和的人力,意義重大,在後來的曆史中,這批地主幾乎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工業化的進程中,但是在1848的這個時候,雖然有不少的人都了解了辦工廠是個什麼概念,但是絕大多數的人卻依然在觀望,畢竟他們不少都是經過了數百年的地主生活,驟然讓他們改變本來就非常不容易,不過奕詝本來就不準備使用強製手段,因為他知道要不了多久,那些首先嚐到螃蟹的人就會讓這些還在觀望的人看的流口水。

有人不禁要問,現在辦工廠真的會怎麼好賺嗎?因為好象大家都知道外國的東西在中國買不出去,於是才來中國買鴉片的,但是中國的現實卻還要具體的分析,要知道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而廉價的勞動力,這些勞動力幾乎隻要給一頓吃的就可以為你一天幹12個小時以上,所以即便生產工藝不如外國先進,但是勞動成本卻因為廉價勞動力裏和運費的問題變的比外國產品便宜,這就是競爭力,而象紡織品這種東西也沒有理由排斥,尤其是在普通民眾也可以使用的時候。當然也必須認識到,這個情況在未來會發生變化,當剩餘勞動力使用完後,必然導致你必須付出相對教高的代價去把農村的農民或者在別人場子裏幹活的人吸引過來,而不這樣去做的話,你就招不到人手,但是在現在這是個一本萬利的生意,就等著人們去嚐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