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長沙會戰(二)(1 / 2)

本章由曆書提供,經書童修改後上傳。在此書童特別感謝曆書對本書的大力支持!

第二天晨曦剛到,太陽才鑽出山口,一陣陣敲門聲把崔振東叫起,叫他的人正是龍天應。

“這麼早就叫起來了你,不會怪我吧?”龍天應笑著說道。

“怪你,怪你的話早就讓你吃槍子了”崔振東憤憤的說。

“行了,我知道阻攔了你進軍長沙的戰略目標你會怪我,但這也是沒辦法的呀。”龍天應道。

“行了,別生氣了,讓你看幾件好東西。”龍天應說。

“好吧,你說說是什麼?”崔振東說。

“絕對是好東西!”說著,龍天應便帶著崔振東到了一片堆滿搌布的開闊地,他命人拉開軍綠色的包裹布,一輛野戰坦克出現了,那坦克不同於小日本的鐵皮坦克。

這輛坦克鐵皮厚重,炮的射程更遠更具威力,還加裝有火焰噴射器,三挺重機槍,小日本的坦克和這比起來就好似狐狸與老虎。它就是美軍的M24坦克為傳統的炮塔式坦克,它的火力和裝甲防護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輕型坦克中最強大的,機動性也可以和二戰中的同類坦克媲美。它安裝一門M6型75mm火炮,發射被帽穿甲彈和榴彈。車體和炮塔為均質鋼裝甲焊接結構。

M24輕型坦克為傳統的三人炮塔式坦克,車內由前至後分為駕駛室、戰鬥室和發動機室。戰鬥全重18.37噸,乘員5人,即車長、炮長、裝填手、駕駛員和副駕駛員。車長(炮向前)5.486米,車寬2.95米,車高(至指揮塔頂)2.46米。駕駛員位於車體內前部左側,副駕駛員(兼機電員和前機槍手)位於右側,他們各有1扇撥轉式艙門和1具潛望鏡,並設有安全門。車首上傾斜裝甲板中部開有1個六邊形窗口,裝有1塊活動蓋板,蓋板打開後,便於檢修車輛轉向機構。窗口右邊裝1挺前機槍。車長位於炮塔內左側,炮長和裝填手位於炮塔內右側,每人各有1扇可向前開啟的艙門。車長指揮塔為固定式,其頂艙可旋轉,上邊裝有6具觀察鏡和1具潛望鏡。炮塔內有1個備用座椅,供部隊指揮官使用。炮塔頂後部裝有1挺高射機槍,炮塔正中央裝有1門火炮,火炮右側有1挺並列機槍。

它的主要武器是1門M6型75毫米火炮,采用單肉身管、半自動橫楔式炮閂及同心式反後坐裝置。後坐裝置與炮管同心安裝在一起,除具有駐腿退作用外,還起倒向作用。火炮可發射被帽穿甲彈和榴彈,彈藥基數48發。其中穿甲彈的初速為860米/秒。火炮裝有電擊發和手擊發兩種裝置。火控係統包括炮塔的電液*縱和手*縱方向機、陀螺儀式火炮穩定器、觀瞄裝置、象限儀和方位儀等。火炮方向射界為360度,高低射界為-10~+15度。輔助武器有1挺M2型12.7毫米高射機槍、1挺1919型7.62毫米並列機槍和1挺相同型號的前機槍,12.7毫米機槍的彈藥基數為440發,7.62毫米機槍的彈藥基數為3750發。

它的發動機為2台“卡迪拉克”44T24型V8水冷4衝程汽油機,位於車體後部,在轉速3400轉/分時,每台發動機的功率為80.85千瓦。每台發動機的動力分別經液力耦合器、行星變速箱傳至位於車體前部的傳動箱,再經雙差速轉向機構、單級齒輪式側減速器到主動輪。傳動裝置為液力機械式,隻有4個前進檔而沒有倒檔。坦克要借助加力減速器的倒檔機構才能倒車。*縱裝置有2套,副駕駛員代替駕駛員*縱時不必換座位。行動裝置每側有5個負重輪和3個托帶輪,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在第1、2、4和5負重輪處裝有液壓減振器,行動裝置上部有裙板保護。懸掛裝置為獨立扭杆,單銷式履帶帶有橡膠襯墊和中央誘導齒。坦克最大速度5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240千米。

車體和炮塔為均質鋼裝甲結構,車體前裝甲板厚30毫米,傾角60度;前下裝甲板厚25.4毫米,兩側裝甲板厚25.4毫米,傾角78度;後部裝甲板19毫米,傾角78度;頂部和底部裝甲板厚12.7毫米。炮塔裝甲板厚38毫米。車內備有2個滅火瓶,一個是固定式的,安裝在發動機室內,另一個是便攜式的,安裝在乘員室。這種戰車如果投入戰場使用即可補足新編三十六師的火炮,戰車的不足,使之真正讓小鬼子聞風喪膽,現在每個團都裝備了一個加強戰車連,每個營十輛坦克,戰時還可以統一由師長統一部署。

還有就是新編三十六師的火炮都有加強原來的炮團基本以日本山炮為主現在由於有了龍天應從美國帶回的裝備和訓練隊伍使之裝備了美國的M1山炮,M1105毫米,M1155毫米加農榴彈炮,和M337反坦克炮,讓炮兵隊伍不僅具備進程防禦的作用更是增加了部隊的遠程打擊能力,和反坦克能力。

幾個團都裝備了大量的吉姆西353卡車,使部隊的機動性大大增加,值得一提的是新編三十六師還成立了特戰隊和快速反應預備隊為部隊提供了偵查滲透的能力和快速反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