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資料,都清楚的記載在官方出版的《慶陽曆》上,在民間出版的讀本,也有過相應的記載。
可是,桃花鎮的繁華,猶如整個慶陽王朝的繁華一樣,迅速的崛起,威震四野,引得八方來朝,可是短短三十五年,就已經走到了病入膏肓、垂垂暮年之際,真是曇花一現,讓人唏噓感歎。
恐怕李星辰和本朝的無數仁人誌士一樣,擠破腦袋都想不到,王朝迅速沒落,其根源究竟為何?他和其他人一樣,不顧生活拮據,而是一心想要潛讀聖賢書,從中找到治國濟世良方。
隻不過,李星辰忽略了一個基本的事實,那就是餓著肚子是沒有辦法“鬧革命”的,唯有先填飽了肚子,才會有心思去想別的事情,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李星辰無奈的搖搖頭,有些自嘲自己太過於書呆子了些,倒不如一般的平頭百姓和流落街頭的乞丐,務實一些,吃飽穿暖了再說,理想,放一放也不遲。
當他穿過桃花鎮的主幹道桃花街時,不經意間發現一個現象,沿街的宅子裏,基本上都是破敗的大門敞開著,可謂是十室九空,安靜的有些嚇人,定晴一看,原來是大家都跑去十裏街口,接收田老爺的施舍了。
人人稱讚的“田老爺”,本名田陽文,其一生也是極具傳奇色彩,出身於普通的佃戶人家,靠著自己高超的生意頭腦,在商業上取得巨大的成功,經常會做一些“開倉賑糧”救濟窮人的善舉,因此也被人們親切的稱之為“田老爺”。
至於他商人這個職業,雖然屬於三教九流的末端,但更多的人卻選擇了忽視,畢竟誰也不會和肚子過不去的,可是人們嘴上不說,刻在骨子裏對於“商人”這個行業,還是極為鄙視的,這點田陽文自己心裏也明白,到最後竟然成了他心頭的一根隱隱刺痛的針。
如今,慶陽王朝動蕩不安,朝廷裏傳出重新開恩科取士的消息,田陽文已經富甲一方,如今唯剩一個願望沒有實現,那就是扶持或者資助一名科舉考生,一舉取得當朝狀元的桂冠,此生再無遺憾。
他自從聽到重新開科舉的這個消息後,就夜不能寐,這次,他一定不能錯過這個機會,一定要讓桃花鎮這個名字,再次享譽全國的。
除了本次施舍餐粥之外,田老爺另外一個目的就是,選取有資質的年輕人,幫助其讀書學習,參加三個月之後的科舉考試,實現自己的夙願。
“來來來,大家都先排好隊,今天的餐粥,人人有份,慢點,都慢點!”餐粥旁的一名小廝,來回跑動著,聲嘶力竭的維持著秩序,可是,饑餓的人們似乎並不買賬,他們關心的是,盡快吃到這些個飯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