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1978年以來一直在醞釀選拔航天人員:1983年度正式開始征集人選。首次選拔的目的是乘美國航天飛機進入太空科學實驗及觀測活動,因此它是選拔載荷專家。最終要選出3~4人去美國受訓。
初選報名者達530多人,女性約占970,對象是有2年以上的研究和開展業務經驗的專業人員,或有5年以上的業務經驗的專家,要求至少要有大學研究院博士的學曆和經曆。選拔分3個步驟進行:第1步是對報名者進行個人檔案文件審查,如科技能力、生活環境(社會關係)和一般身體生理特征的審查。再就是英語會話能力的測試(要求不僅在載人航天器內能與同機人對話,而且能以正確表達的語言與地麵指揮控製中心的人對話經過初選有40名通過,進人第2步,即醫學及生理心理學試驗檢查階段。
醫學生理及個性檢查在住院條件下進行,全體被檢人員在相同條件下接受醫學各科的詳細檢查,方式與其它國家相同。詳細檢查及詢問個人既往疾病史、家族史和生活史,通過麵試及筆試測檢心理及個性條件和精神疾病,整個醫學標準是按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一級稍高一點進行。因為去美國作最後選拔時是按醫學三級標準,稍高一點可減少淘汰。這一步驟共通過了15名候選者。第3步是進行特殊因素耐力和進一步心理學篩選。日本的特殊環境因素耐力,也稱“特殊醫學檢查”是在本國空間開發事業團所屬的築波航天中心進行的。這些檢查項目包括運動負荷裝置、自行車功率計和跑台的測試檢查,下身負壓裝置的測試檢查,測試直線加速度負荷的轉椅檢查。在這些特殊裝置檢查時都配有心電圖、呼吸功能、體溫變化、血壓變化、眼振、皮膚電反射等數據測量。這一步驟的心理學篩選比前階段更細致和全麵,包括麵試、口試及筆試方式,以測定個人的心理特性內容與其它國家類同經過這一階段通過8名候選者,送往美國定選。檢查除嚴格按美茵三級醫學標準篩選外,還進行重力加速度(在人用離心機上和其它項特殊檢查,最後選定3名為日本第一批乘美國航天飛機進人太空的載荷專家候選人,其中有1名婦女。這3人從1985年下半年開始在美國休斯頓約翰遜航天中心受訓。
宇航員訓練的目的
如果已選出了適合於航天的人員,盡管他的身體素質是超人的,文化與技術水平也是上等的,但還是不能馬上進人太空,必須進一步通過訓練,並在訓練中再次選拔,最後才能實難人太空的理想。
宇航員的訓練目的有三:①通過訓練提髙被選入人員的體力、智力、生理功能和工程技術、科學知識水平;②使進人太空的人適應與耐受航天中遇到的特殊應激環境;③使航天人員在航天特殊環境中能圓滿完成特定的飛行任務。
宇航員訓練的性質一般分成兩類,即一般訓練和特殊訓練。一般訓練包括:①體格的提高性訓練:②飛行技術訓練;③科學知識特別是航天醫學生理學知識的提高性學習與訓練;.④救生方法及基本知識學習、訓練;⑤熟悉與操縱載人航天器的訓練;⑥熟悉航天應激環境的訓練等等。特殊訓練是指按每次載人飛行的計劃與目的任務所規定的項目進行的訓練。宇航員的訓練項目、內容及特點由下列三個因素來決定:①當次的載人飛行的計劃和工作要求;②被選人的預備宇航員個人的特點及個性;③訓練設備的利用和現存的情況,即司以利用的訓練設備種類、性質及研製的水平等。
從人類進人太空的發展上看,當前世界上能全麵訓練航天人員的國家隻有美國和前蘇聯。雖然其它國窣如法國、前西德、日本等國也在訓練航天人員,但隻是些基礎訓練,最後還要到美國和前蘇聯訓練,才能乘載人航天器進入太空。隻有本國研製出載人航天器時,才會直接訓練宇航員,當然這也涉及到地麵設備和訓練器的研製水平。
前蘇聯與美國宇航員的訓練概況
前蘇聯從1959年底開始對被選上的宇航員進行訓練。1960年中期前蘇聯訓練基地一一星城的建設5初具規模。前蘇聯已進行過4個型號係列的載人航天器研製和進入太空祛動,所有的航天人員都在此城訓練過。地球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東方號中的加加林和第一個女宇航員捷列什科娃,±升號中第一名科學家宇航員,聯盟號、聯盟1型和進人禮炮號航天站的宇航員,還有國際宇航員,都在這個基地進行過訓練。
前蘇聯對宇航員的訓練程序和方法也是逐漸完善的。東方號飛行的宇航員主要是強調身體素質和基本知識水平,對航天作業的訓練主要是對後來的幾個型號飛行才逐漸加強起來。這是因為,通過幾個型號的載人飛行,人們發現人不但能在航天環境中生存,而且還可以進行工作,可以操縱航天器,進行科學研究活動、軍事活動以及其它航天作業,所以在地畝接受各種技術和業務訓練是事在必行的項目。前蘇聯根據多年的研究基礎和進入太空的實際需要製定了具體和詳細的訓練計劃及項目,這些項目主要分三個部分:一是基礎性訓練,它包括個人身體的體質訓練和鍛煉、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和飛行技術課目等;二是航天課目及特殊因素耐力的訓練;三是航天特殊業務及航天作業的訓練。前蘇聯訓練宇航員的周期一般為13~3年。科學家宇航員訓練時間比航天駕駛員要短。職業宇航員相當於又住進一所大專院校,按學習與訓練成績考核,最後準予畢業,進人太空。多次進入太空者,還要分別任務情況進行連續性體育鍛煉和專項飛行任務特殊訓練。
美國宇航員的係統訓練工作始於1959年,訓練針對發射載人航天器的具體情況進行。美國到目前為止已研製成5種載人航天器型號,計有:水星號飛船、雙子星座飛船、阿波羅飛船及其登月艙、天空實驗室和航天飛機。宇航員的訓練按這些具體型號的需要實施。其地麵模擬實驗及訓練設備隨載人航天器各個型號的需要有增有減。最初兩年,水星號飛船的宇航員以蘭利航天研究中心和發射場為基地進行訓練,1962年在休斯頓建立約翰遜訓練中心之後,就以這個基地為主進行各個型號飛行器的宇航員訓練。到198年為止,乘美國載人航天器發射到太空的人(包括非美國人)共213人次,其中:水星號飛船6人次(含2名亞軌道飛行);雙子星座飛零船20人次;阿波羅33人次,其中12人次登月球;美前蘇聯合飛行3人次;天空實驗室9人次;航天飛機142人次。他們都在休斯頓約翰遜中心訓練。在此基地接受訓練的人還包括非職業性宇航員,即載荷專家和“平民太空旅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