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視覺外,人的感覺器官還有聽覺、味覺和嗅覺等,航天飛行實踐表明,這些感覺器官不受飛行的影響,飛行前後和飛行中幾乎無變化。以下是感覺器官在飛行前後的比較情況。
感覺器官飛行對睡眠的影響
在水星計劃中最長的一次飛行持續時間為34個多小時。從這次飛行中得出的結論是飛行中能夠睡眠,主觀感覺正常盡管當時已知在空間能睡眠,但是沒有獲得有關在這種環境下睡眠和長期飛行可能需要采取某種特殊措施的資料。
4天飛行的雙子星座任務,首次提供了認真評定空間睡眠的機會。在這次飛行中宇航員在獲得滿意的較長時間的睡眠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沒有一名宇航員能進行長時間的睡眠,他們最長隻能持續睡4個小時。指揮員自己估計他在整個4天的飛行中良好睡眠時間沒有超過7.5至8小時。睡眠紊亂的原因包括諸如推進器點火,地麵來的通信,飛船的運動,交替的睡眠時間,24小時生物節律的改變,以及每名宇航員“對飛行任務的責任感”等的幹擾。
在8天的雙子星座任務中曾設法改善睡眠條件。但由於和飛行計劃活動的衝突,睡眠情況仍舊不好。14天的雙子星座飛行中,曾設計成使飛行計劃可以讓宇航員在肯尼迪相應的夜間時間裏睡眠。此外,兩名宇航員同時睡眠以減少飛船中的噪聲。結果,睡眠大大改善,4天飛行的宇航員飛行後明顯疲勞,8天飛行的宇航員疲勞減輕,14天飛行的宇航員疲勞最輕。
天空實驗室實驗的結果,沒有證明由於長期航天引起睡眠出現任何重要的不良變化。隻是在84天的飛行期間一名宇航員睡眠時間受到一些影響。但這種影響隨著飛行時間的延長而逐漸減輕,僅偁爾需要用點安眠藥。最明顯的變化出現在飛行後,此時睡眠性質的改變比睡眠時間的變化更大。看來對環境再適應比對適應出現的睡眠紊亂更大。總之,天空實驗室研究者們認為,如果使用各自的睡眠區域把水平減至最低,以及所習慣的睡眠時間,那麼在環境下可以得到足夠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