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校園一時風起雲湧,但是一般的大一新生對時事其實都還懵懵懂懂,不過有一部分學生在那個年代卻是佼佼者。
最出名的當屬現任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
正在台大讀書的大三學生馬英九也是愛國的“保釣青年”。1971年1月,還是台灣大學學生的馬英九,獲邀參加為期70天的台灣學生領袖訪美活動,這是改變他一生命運的70天。回到台灣後,正逢台灣高校正以台大為主力,籌備組織“6·17保釣大遊行”時,馬英九毫不猶豫地參與其中。活動當天,他和台大學生一起到美、日駐台“領事館”抗議,宣讀並遞交抗議書,一路上高喊“日本無理,美國荒謬”的口號。
多年後,馬英九對這段經曆依舊刻骨銘心。他在2008年2月出版的《沉默的魄力》一書中寫道:“徹夜畫海報,與誌同道合的同學一邊流淚一邊工作;爾後,甚至還參與街頭示威,拿起雞蛋怒砸日本特使座車……”
與馬英九相比,林毅夫雖然還隻是剛入學的大一新生,但是他也表現出其超然的領袖才華。他也發起了“大一學生代表會”組織(簡稱“一代會”),並被選為“一代會”主席,和當時的“全校班代表聯誼會”(簡稱“班聯會”)、畢業生代表聯誼會(簡稱“畢聯會”)分庭抗禮,在台大校園爭取發言權。
翻開1972年的台灣報紙,我們可以找到當時台灣大學老師有關林毅夫這段故事的回憶。
林毅夫那時還叫林正義,他大一時,當時台大的訓導長張德溥接受《聯合報》采訪時稱,林正義是他所接觸的同學中“很特殊”的一位。
這位訓導長清楚地記得,在林正義當選大一學生代表會主席後不久,就跑來找他,說:“我覺得過去大一代表會總是無聲無息的,所以我想真正做點事情。”
他還回憶道,在台灣被趕出聯合國時,大學生們都群情激昂。林正義在一次學生代表聚會討論時,突然站起來高呼:“我要絕食!”
張德溥聽了後,嚇了一跳。因為,這種行動很容易在校園裏激起連鎖作用,造成難以想象的後果。
於是,張德溥托了許多跟林正義要好的同學,進行說服,勸他打消這個念頭。但是他仍然本著“說得出,做得到”的精神,堅持要絕食。
最後,張德溥和幾位林正義的師長一塊勸他,他才逐漸“勉為其難”地接受了。
應該說,早年的林毅夫曾對台灣當局寄予無限希望,對台灣前途極其關注。當年,林毅夫曾在會上熱切陳詞,建議在聯合國開大會前發動全台示威大遊行,表達抗議。
對正處於爭取民主權利熱潮的台大學生而言,如何去挽救台灣當局在國際上的敗象,大部分學生並不熱心,何況當局也不希望學生來攪這個局,因此林毅夫的建議也就不了了之。
當年一位曾參與校園民主運動的學生領袖如此回憶說:“他是個慷慨激昂、憂世嫉俗之士,也是個天真、熱情、敢愛敢恨的青年。”
身處1971年雲譎波詭的政治局勢,林毅夫確實是一位深切關心台灣前途的台大新生。
可惜的是,因為參加了太多學生活動,這位學生領袖的成績並不好。台灣媒體透露,根據目前台大注冊組的數據顯示,林毅夫大一上學期的學習成績一般,總平均僅六十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