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3年,巴西帝國議會起草憲法,由三權分立作為基礎的憲法主張剝奪葡萄牙人的被選舉權,並限製皇帝的權利。佩德羅一世不滿這部憲法,於是派軍隊到場解散議會,並把首相澤·博尼法西奧·德·安德拉達流放。同年6月,佩德羅打算改寫憲法,以維護葡萄牙貴族及自身皇權作為方針。1824年,憲法出台,此部經修改的憲法比本來議會製定的憲法較能集中皇帝的權力。
在1824年中期,東北六省的共和派不滿專製的統治,因此發起了叛亂,宣布各省脫離巴西獨立。以伯南布哥省為中心的叛亂者組成了“赤道邦聯”,並在伯南布哥首府累西腓組織臨時政府,欲脫離巴西帝國獨立。佩德羅於是派兵鎮壓叛亂,翌年3月處死叛亂的策動者。
然而,葡萄牙殖民者離開以後,巴西卻要麵對鄰國阿根廷的影響。
1825年10月,巴西南部的西斯普拉丁省宣布脫離巴西並並入阿根廷,改稱烏拉圭,巴西隻得向阿根廷宣戰。可是巴西未能取得任何突破,而阿根廷國內出現分離主義者的運動,雙方隻好在1827年中期簽署草約,宣布烏拉圭仍為巴西領土。不久後,阿根廷再次對巴西用兵,翌年,巴西軍被驅逐,雙方於是簽署和約,承認烏拉圭為獨立國家。
在麵對阿根廷的戰爭期間,葡萄牙的若昂六世駕崩。作為長子的佩德羅一世便繼承其王位。可是,國內的人都不認同他兩國君主之身份,他隻好把葡萄牙王位讓給自己的長女瑪麗亞,由弟弟米格爾攝政。
1828年,米格爾篡位成為葡萄牙國王,佩德羅一世繼續管治巴西。
同年,烏拉圭得以獨立,而戰爭亦使得國內的經濟開始下滑,人民對佩德羅抱有怨言,巴西黑人亦開始爆發不同的起義。1831年,人們在首都裏約熱內盧爆發示威,緊接各地也出現不同的暴動。不久後,佩德羅一世被逼讓位於兒子佩德羅二世,返回葡萄牙。
1831年至1840年間,巴西帝國由三人攝政委員會理政,包括已回國的若澤·博尼法西奧·德·安德拉達。以輔佐年幼的佩德羅二世。在這幾年間,巴西境內開始出現不同的騷動及暴亂,如1832年在東北部的帕拉伊巴省及伯南布哥省就出現了示威的浪潮。其後數年,國內的形勢更加紛亂。1834年,安德拉達獨自攝政,但無法控製各省的混亂事件,因此,國家放寬各省自治權,令中央政府的權威大幅削減。
破衫漢戰爭在攝政委員會執政的年代,國內出現騷亂根本是屢見不鮮的事情。當中比較著名的有1835年1月,帕拉首府貝倫出現大規模暴動,政府軍派出軍艦鎮壓。九個月後,在南部的南裏奧格蘭德首府阿雷格裏港中爆發叛亂,領導者成功取得城市的控製權,反對帝製統治,打算建立一個行聯邦製的共和政體。政府軍隻好再派軍隊到當地掃蕩,展開為期十年的“破衫漢戰爭”。翌年,南裏奧格蘭德脫離巴西獨立,建立共和國。另外,在1837年,巴伊亞首府薩爾瓦多亦出現伊斯蘭教黑人起義,欲建立一個巴伊亞人的獨立國家。再加上1839年馬臘尼昂的市民起義,都令政府軍措手不及。然而,這些動蕩不安顯示出各省對祖國的不滿及對立,這個現象更一直延續到下一個世紀。
即使政府對各省的叛亂加以鎮壓,但政府卻無力進一步加強對各省的控製。為了挽回局勢,在1840年間,帝國議會漠視攝政委員會的休會法令,再次召開議會,並谘詢小佩德羅登基的意願。其後,小佩德羅同意登基,並於次年7月18日即位,恢複皇帝的統治,以回複國家的統一、和平及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