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終極:成為壞老板(2)(1 / 3)

如果你處在摸爬滾打階段,剛剛脫離了壞老板的控製,搖身一變,自己剛蛻變為壞老板一族,那麼,提醒你,要警醒,時刻留心可借的機遇。

“借”的本領不是天生就會、與生俱來的,而是經曆風霜雨雪、苦難艱辛,慢慢學習積累而來。

這裏有一個哲理故事,正好說明,借而成功絕非一朝一夕,一笑一樂之間就能得的。

有一個小男孩,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學習武術。

後來,小男孩拜了少林寺一個武僧為師,開始學習武術。他聰明好學,非常用功,但是半年過去了,武僧翻來覆去隻教給他一招。小男孩不明白為什麼這樣。

小男孩終於忍不住發問:“師父,為什麼隻教給我這一招啊?要不要教些新的招數?”

武僧說:“用不著,這一招足夠你用。”

小男孩很迷惑,但很相信武僧的話,就下狠功夫勤學苦練這一招。

又過了半年,武僧帶小男孩去參加武術大賽,小男孩沒想到自己輕輕鬆鬆就贏了前兩個回合。第三回合稍有些困難,但對手還是很快就變得焦躁起來,犯了練武人的大忌,小男孩看出了對方的破綻,施展武僧教他的那招,又取得了勝利。

小男孩也因此進入了決賽。

決賽時的對手比小男孩要高大得多,也強壯得多。小男孩因為經驗方麵的欠缺,一度顯得有點招架無力,裁判擔心小男孩會受傷害,就叫了暫停並打算終止比賽。

然而,武僧卻不答應,要求堅持下去。

比賽重新開始後,對手放鬆了戒備,小男孩立刻使出武僧教給他的那一招,擊敗了對手,獲得了武術大賽的冠軍。

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回憶比賽的每一個細節,鼓起勇氣問武僧:“師父,為什麼我會憑借這一招贏得比賽呢?”

武僧答道:“有兩個原因:一是你基本掌握了初涉武學的第一招;二是對付這一招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抓住你的左臂,而你的左臂卻因車禍失掉了。借勢,變劣勢為優勢,孩子,這才是你要學的。”

初出茅廬的你,豈不是也要學一學借勢?

借,轉變,因勢利導,變劣為優。慢慢地,你就會走出一條精彩的成功之路。

2. just do it!

淺嚐輒止就意味著失敗

你的目標是當壞老板,你正朝著這一目標努力,可是,你缺少一種精神,就是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不達目標永不罷休的勁頭。

成功的感覺很美妙,鮮花掌聲;理想的實現很振奮,光環榮耀。可是,你知道嗎,鮮花掌聲背後,光環背後,是多麼的艱辛,多麼的困苦,多少次欲罷不能!

凡是成功的人,少不了一個“恒”字!

壞老板要想在公司業績上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那就得堅持自己的目標,為著這個目標孜孜以求,不斷奮鬥。

如果你隻是三分鍾熱度,奉勸你放棄,你不會成功。

成功沒有捷徑,如果硬要說有什麼捷徑的話,那隻有堅持。認準一個方向,不管消耗你多少的腦細胞,你就一直往前走,不要回頭,也不要東張西望,相信你自己,你一定會走到目的地。

古時候,有兩個人去挖井。

第一個人比較聰明,在選址的時候,挑了一個比較容易挖出水來的地方;第二個人比較愚笨,不知道看地質,隨便選了一個很難挖出水來的地方。

第一個人看見第二個人所選的地方,心中暗笑,便生出一計,想占第二個人的便宜,於是假惺惺地說:“我們打個賭吧。我們來比比看,誰先挖出水來誰就是勝利者。失敗者要請勝利者到本地最好的酒樓去喝酒。怎麼樣,敢不敢一試?”

第二個人想了想,覺得打個賭挖起來更有動力,於是就答應了。

第一個人自以為穩操勝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挖一天的井,要休息兩天。

第二個人紮紮實實,一天也不歇息。

第一個人看到第二個人挖到比自己要深得多的深度就嘲笑他說:“你呀,別費力氣了。我看你永遠也挖不出水來。”

第二個人不理他,繼續挖自己的井。

這時候第一個人開始對自己選的地方產生了懷疑:“挖了這麼久,怎麼還沒有水呢?還是換一個更淺的地方吧!”

於是,他選了一個更容易挖出水來的地方,沾沾自喜地說:“這下保準七天就能挖出水來。”

可是到了第六天,他又開始懷疑了,為什麼還不見水?是不是我看錯了?於是,他又換了一個地方。

就這樣,第一個人換來換去的,始終沒有挖出水來,每次都是離挖到水的地方隻有一尺的深度他就放棄了。